有一种病叫“俄罗斯病”

2015-04-20 02:37文/杨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油价油气能源

○ 文/杨 成 华 盾

有一种病叫“俄罗斯病”

○ 文/杨 成 华 盾

俄罗斯经济增长与能源价格并不具备简单线性相关性,油价通过影响俄罗斯民众的信心而起作用。

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就曾被委内瑞拉前石油部长胡安·阿方索冠以“恶魔的粪便”的恶名。丰富的自然资源似乎并不能带来国家经济的发展。“石油诅咒”就像一种自身免疫性病毒,在攻击健康肌体的同时,也会削弱肌体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资源诅咒”虽然谬于常理,但除少数国家如挪威、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智利和博茨瓦纳例外以外,基本已经成为了一条金科玉律。

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跌跌不休。俄罗斯的境遇再一次应验了“资源诅咒”。可是,俄罗斯目前混乱的局面完全是油价暴跌造成的吗?油价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

普京的幸运不靠油价成全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意料不到的“但是”,风水轮流转似乎已经变成了某种常态,而且其中攻守转换的节奏往往快得出乎意料。2008年,当金融风暴悍然席卷欧美之际,凭借2000年以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五日战争”收拾离心离德的格鲁吉亚后积累的底气,普京曾豪迈宣称,俄将是全球危机中平静的港湾,但话音刚落俄罗斯同样陷入了危机并且元气大伤,重新崛起的强国梦在“长普京时代”遭遇了第一次挫折。

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和媒体界很容易形成的一个思维定势是:把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被称为“黄金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国际油价的飙升混淆在一起。这就是所谓俄罗斯经济增长靠能源的理论模型,俄罗斯经济的轨迹也被简化为1985-1986年的低油价时期——经济危机——石油价格上涨——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应该说,这个模型具有很强的简约性,很精致,表面上看很有说服力。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执行者、首任总理、著名自由派经济学家盖达尔的评论却认为,上述“幸运普京”碰上油价高企导致增长加速的唯一缺点是“与事实相反”。

盖达尔所说的相反,可以从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国际能源价格并不具备简单线性相关性中得到验证。1990至1991年间世界油价骤升,俄罗斯却开始了经济衰退。1992年至1997年国际油价相对稳定,但同一时期俄罗斯经济深陷危机难以自拔。1997-1999年,国际油价下滑,俄罗斯经济除了金融风暴外开始了强劲增长。2001年和2003年,国际油价再次较上年下滑,或者说这其间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一直在过去多年的平均水平线上波动,但俄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3年,俄罗斯石油生产和出口增幅最高,分别为11%和18%。但当年GDP增长7.3%与2000年的10%仍有较大距离。2005年,俄石油生产增幅最低,仅为2.2%,石油出口也下降1.5%,俄经济却增长6.4%,比最低年份的2002年高出1.7%。换言之,2004年起,国际油价才与俄罗斯经济进入一个几乎同步增长的时期。由于俄罗斯制造业发展缓慢,在俄罗斯未曾出现由于油价暴涨而造成的GDP增长放缓与制造业增长停滞的“荷兰病”症状。

为了保证市场份额,逼退替代能源,原油不能减产,低油价可以继续!●供图/CFP

我抗不过你,撤!

“俄罗斯病”病理

不可否认,俄罗斯经济的景气程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与国际能源市场行情的变化有着某种略微滞后的正相关关系。

借助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日本北海道大学斯卡拉夫欧亚研究中心的田畑伸一郎教授对能源之于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测算。根据他的研究,俄罗斯的广义油气产业(计入商业贸易和运输业中的油气附加值)对俄罗斯实际GDP的贡献非常大。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贡献率,分别为22.3%、7.5%、14.8%、23.6%;对名义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8%、4.4%、11.8%、23.4%,与对实际GDP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相似。换言之,无论是名义GDP还是实际GDP,油气产业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很大。

日本学者久保庭真彰的相关研究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俄罗斯经济不具备典型“荷兰病”症状但又对国际油价高度敏感。这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资源依附型经济的各种弊端也因此被命名为“俄罗斯病”。

“俄罗斯病”决定了俄罗斯经济对于增长预期的信心非常关键。当民众和国内国际资本对于俄罗斯经济有足够信心时,俄罗斯经济的增长才会实现。这种关联性的背后秘密在于内需其实比油气出口对俄罗斯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尽管石油天然气出口在俄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这主要是世界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能源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增加,并不是其他行业生产绝对下降的结果。俄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实际上已经逐渐减弱,开始让位于内需。研究表明,2002年开始,俄国内市场对俄经济结构和速度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当年内需增长4.6%,2003年增长7.8%,2004年为10.3%。2005年上半年增长8.1%,下半年增长9.5%。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俄内需在GDP中的贡献率已经高达80%。因此,2000年后,俄罗斯能源原材料开采和出口为挣得的大量石油美元通过社会发展计划、稳定基金等政策流入实体经济,构成居民收入和企业资金供应的重要来源;更主要的是,普京推动的国内政治的“第二次转型”增加了俄罗斯社会各阶层对未来的期许,从而为俄启动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列车。

●对俄罗斯来说,内需比石油更重要。民众多开点儿车比多出口桶油更重要。 供图/CFP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俄罗斯依旧没能改变对能源产业的依赖。2013年,俄罗斯出口总额为5260亿美元,能源出口占比则超过2/3,达到3720亿美元。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估算,如今,国际原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俄罗斯的出口损失将达到324亿美元。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2014年11月24日表示,国际市场低油价致使俄罗斯损失1000亿美元。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在“俄罗斯病”的制约下,信心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了俄罗斯的整体经济表现。

被三期叠加放大的信心危机

俄罗斯经济的脆弱性暴露得如此充分,并在如此短短的数月内陷入全面被动,跟前文所述“俄罗斯病”密切相关。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整体上进入了西方制裁力度进一步加大期、国际油价相对稳定的低价波动期和经济中长期低速增长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这进一步放大了俄罗斯经济的弊端,也让普京政权迎来了十余年来最大的挑战。

推荐理由:南山发展和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南山的成功之道蕴含了中国崛起的内在逻辑。南山经济社会发展及基层治理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中国崛起的内在逻辑。南山经济社会发展及基层治理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中国模式的一个侧面。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生机活力和光明前景,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本书分六章介绍了南山治理的经验,分析总结了南山治理模式成功的原因。

2014年3月21日,普京正式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法案,完成了克里米亚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所有法律程序,两地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的强势反弹随之导致了美欧联合制裁俄罗斯,直接重塑了俄罗斯的外部发展环境。在对立双方的警惕、防范、算计和系统性竞争乃至对抗中,俄罗斯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

一轮接一轮并不断升级的制裁措施确实已经对俄罗斯经济构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伤筋动骨因而在所难免。

首先是俄罗斯经济对能源高度敏感的“俄罗斯病”性质。尽管2003年以来的俄经济驱动力主要靠内需,但这种内需对大宗商品国际行情的价格波动高度关联。如果俄能源产业发展不力,将严重影响民众消费信心。美欧可以借助页岩气革命对冲俄对欧洲的影响,毕竟俄油气出口占对欧盟出口总量的70%,而欧盟对俄的能源依赖在30%以下且在不断下降。其他三个方面实际上与能源产业也有密切的相关性。俄企尤其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那些战略性行业,将会因西方主导的国际评级体系调低其指标而面临继2008年危机以来的第二波债务危机,尤其是在其总额在2014年初高达7320亿美元的情况下更加脆弱。与此相关的是资本大量外逃。2014年7月9日,俄罗斯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已有450亿美元逃离俄罗斯。这几乎占到俄罗斯GDP的4%。2014年上半年外逃的资金达到2013年全年的金额。2014年9月12日开始的第三轮针对金融、能源、国防领域的制裁,不仅加速了资本外逃,而且切断了俄罗斯油气企业融资和获取新技术的渠道。而能源和投资一直是斯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俄罗斯央行预计,2014年俄罗斯全年资本外逃规模可能高达1280亿美元,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120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其次,西方的金融霸权将对以能源企业为主的俄罗斯股市形成冲击,使得卢布的稳定性渐渐恶化。俄在这方面几无还手之力。2014年1月中旬开始,卢布兑美元开始贬值。由于美国经济向好,美元逐渐走强,此时卢布的贬值是俄罗斯在逐步试验汇率自由浮动背景下的自然现象。2014年年初至10月30日,随着美国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外汇市场投资者对结束量化宽松后的负面影响产生担忧,与西方对俄制裁几乎同步,大量资金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流出。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不止卢布出现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在下行。回溯2014年卢布暴跌50%的全程,美元升值周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次,俄罗斯吸引的各类外资中超70%来自西方。俄自身的对外投资也主要集中在西方。

我们在评估西方制裁对俄的影响时不应该忘记,俄罗斯的整体实力与美欧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是在被普遍认为相互依赖的能源领域,俄罗斯实际上也扮演不了能源超级大国的角色。西方的制裁及俄罗斯的反制裁注定是一把双刃剑,但这种双刃剑对俄和西方国家的伤害程度是不同的。尽管俄对美欧制裁表面上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双方实力的对比已经注定了一旦制裁长期化,俄将是一个失败者。

更关键的是,今天的俄罗斯经济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当中。俄罗斯已经不可能像苏联曾一度准备搞两个平行市场那样完全封闭地发展自己。一方面苏联所拥有的盟友体系已经不复存在,即便是独联体国家大多数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要高于对俄合作,俄失去了一个区域性的支撑;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以大宗商品出口贸易为主的结构正在不断固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

6个月内油价超过50%的跌幅,是俄罗斯货币贬值和经济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油价暴跌带来恶果

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同样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经济的走势。由于俄罗斯自身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占到俄罗斯出口的67%和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的50%。而俄罗斯的联邦预算也是在油价保持在大约100美元/桶以上的条件下制定的。国际油价于2014年6月中旬开始下跌。如果说在这之前,俄罗斯还可以依靠石油价格的保障与西方叫板,那么在这之后,6个月内油价超过50%的跌幅,则是俄罗斯货币贬值和经济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本次促使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是全球石油市场的供过于求,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则有两个核心因素。其一是全球经济放缓。虽然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但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的经济增长步伐放慢,欧洲、日本等国的经济形势也表现较差。这导致了全球的能源消耗减少,以至石油市场供过于求。其二是美国新技术革命成果(页岩油气)的扩大,与石油产业形成竞争之势。

页岩油气是美国“再工业化”的三大基石之一。如果美国页岩油气的储量和产量能够达到预期,美国将在2018年前后达到能源独立,甚至成为油气净出口国。这不仅会降低美国工业的能源成本,而且能通过油气出口带来巨大收益,对于美国的再工业化十分有利。美国的页岩油气行业正在以较快速度扩张并趋于成熟。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2008到2014的6年间,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长了3.5倍,达到每日450万桶。美页岩油气的发展对以石油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遏制其发展,控制着全球石油产量40%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14年11月7日的产量制定会议上做出维持产量的决定,继续压低石油价格,以此迫使生产成本较高的美国页岩油企业减少供应,或退出市场。2014年11月10日开始,国际油价跌破80美元/桶,截至本文成稿时,已跌破50美元/桶。根据高盛集团的估计,美国页岩油气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在85美元/桶左右。如果油价在未来长时段内维持在80美元以下,页岩油就会失去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全球原油需求放缓早已在各产油国的预期当中,而在供过于求后仍不减产并放任价格下跌,则是产油国的有意之举。俄罗斯没有石油定价权,又不能说服石油输出国集体减产,只能直面油价暴跌带来的恶果。

更强烈影响俄罗斯经济景气的因素在于俄罗斯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中长期内的低速增长期。显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止了俄罗斯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而201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表明,这种高速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不断走低正在成为俄罗斯经济的新常态。如果说2010年与2011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还能达到可以视为中速的4.3%的话,2012年以来这种增速进一步放缓的趋势更为明显了。2013年,俄GDP涨幅从3.4%回落到1.3%。2014年上半年,俄GDP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据俄官方预测,2015年俄经济增幅为0.5%。有评估认为,2014年俄罗斯的增长率最好情况不过在0~1%之间徘徊,甚至可能为负增长。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以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评估都认为,俄经济在2030年前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增长水平。

于是,我们注意到,在“俄罗斯病”的发展模式中,俄罗斯民众及国内国际资本对于未来的预期日益悲观,一场由信心不足引发的恐慌开始蔓延。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卢布的大幅贬值和资本外逃并不完全由于油价下跌,还因为其金融市场状况、企业信心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产生的溢出效应——投资者的恐慌。俄罗斯经济几次大起大落,与投资人对俄经济与原油价格关系的刻板印象有很大的关系:投资者对俄罗斯经济进行预测和期待时,不是基于原油价格的水准,而是大大依凭于原油价格的波动幅度。油价是人们判断俄罗斯经济动向的基础数据,如果认定油价有下降倾向,通货替代就会向前推进。1998年,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导致了短期国债持有者对经济发展缺乏信心。这也是俄罗斯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所以俄罗斯政府高层及金融机构代表多次发声,呼吁投资者保持耐心,并声称卢布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梅德韦杰夫更称,这是一场“情绪的游戏”。

猜你喜欢
油价油气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下半年国际油价仍旧承压前行?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