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金慧慧
中国油企的止跌之道
○ 文/本刊记者 金慧慧
降本增效是王道。为了应对油价持续下行,石油企业上中下游要齐发力。
五连跌!
六连跌!
七连跌!
……
十三连跌!
从开始的不可思议、惊喜连连到现在的理所当然、习以为常,虽然人民群众对油价的接连跳水已变得波澜不惊,石油企业却越来越心惊肉跳。
在疼痛难忍的同时,石油企业已经开始预见这样一个未来,目前的低油价将延续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怎么度过这段时间,正在考验石油企业的生存智慧。
降价大潮之下,中国的石油企业正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与上年比,今年的冬天不算冷。但对石油企业来说,今冬寒意阵阵。
假如油价在60美元/桶左右持续一年到两年以上时间(这个价位符合大多人的预测),企业就要面临持续的减值。“在这个时期最关键的是要熬过去,不能为了日子好过一点儿变卖资产。这个时候的资产是大幅贬值的。”高级经济师朱润民说。
怎么熬?
国际原油价格从110美元/桶跌到50美元/桶,石油企业要通过短期内的优化来消化这60美元的差价难如登天。
大势所趋,无法改变;大势所迫,不能不做。
降本增效最切实
“这机器使着挺好的啊,跟新买的是一样一样的。”刘师傅是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的一名员工,操着一口东北话。
由于生产调整,兴隆台采油厂急需一批33台10型抽油机。接到需求申请后,资产管理部没有按往常的程序直接采购,而是先对油田公司的资产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特种油开发公司恰好有这方面的富余设备,于是就将富裕设备调配给了兴隆台采油厂,最终通过内部调剂调拨节约投资544.5万元。
节流是个好习惯,降低生产成本则是节约的大头。
科学的管理用在人身上生后劲,用在成本管理上直接见效益。长庆油田采气二厂通过国际对标建立气田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融合。得益于此,全厂的投资建设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操作和管理成本持续下降。仅2014年上半年,通过采取单井数据传输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稳定性、整合开发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调整缓蚀剂加注制度降低缓释剂消耗量三项成本降控措施,该厂节约成本35万元。
挖掘内部潜力是另一处提升效益所在。
超稠油开发曾令辽河油田头疼。也正是因为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不断攻克,辽河油田在同领域技高一筹。而今,超稠油开采的技术、管理以及人才优势已经成为油田的创效途径之一。秉持技术优势,辽河油田加强与国内其他油田、相关海外油田的合作,积极开拓油区外市场。
长庆油田更是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每口油气井。通过对油气井的精细管理、潜力挖掘,榆林南部气田在连续7年没有增加一口新井的情况下,年产气量仍然持续保持在20亿立方米水平线上稳定运行。
提高采收率是终极
提高采收率、提升效益是油田发展的永恒主题,低油价下更显迫切。目前我国油田的平均开采储量只占地质储量的34%,剩余储量应该成为未来的目标。对石油开采而言,含水率98%是极限,而我国有些油田含水率高达97%仍在开采中。由此可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颇具潜力。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更青睐在老油田上下功夫。老油田基础好,其产量的稳定对石油企业和所在地经济影响很大,然而提高采收率需不断地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2014年,长庆油田发现了1亿吨致密油储量,老油田焕发新生力量。然而,作为一种非常规石油资源,常规手段难以奈之何。
“以前的压裂是在一个平面上压出裂缝,长庆油田探索成功的体积压裂则是在一个立体的面上,压出的裂缝就像一棵大树的树根一样,有多个层面、形成更大空间立体通道,极大地改造了地下储层。”长庆油田勘探部副总地质师李明瑞解释说。
凭着这一技术,陇东庄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示范区10口试验井试油均获日产百立方米以上高产油流,投产初期平均单井产量达到16.5吨/天,为5000万吨油气当量装上了“保险锁”。
力保收支平衡
据了解,2014年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投资由2013年的913亿元调减为820亿元,2015年将在2014年下降的基础上再大幅调减。同时,在2015年1月15日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首次决定依照不同油价制定投资方案。
从石油企业效益发展的角度看,低油价将降低投资收益、制约投资规模,对石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受资源型企业特点所决定,石油生产企业持续发展必须以优质资源的不断发现和开发为基础,必要的投入不可或缺。但在当前低油价条件下,国内石油企业为保持合理财务状况、实现企业正常运营,不得不大幅压减投资,消减各类开支。
在朱润民看来,即使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在油价急剧变化的时候,经营上的挖潜效果并不明显,技术创新的成效短期内也难以显现,“油田可以在保证有限资产不出售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产量,暂时关停高成本油井”。
这一举措得到了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的赞同。但他强调,关停油井的同时要保证后续能够重新启用。
勘探开发收紧会发生连锁反应,工程服务公司工作量自然会随之减少。据测算,国际原油平均价格为70美元/桶时,全球钻井数量将减少1000口以上。海外工程服务是我国石油企业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油价下跌时也需要积极研究应对之策。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刘兵指出,从短期来看,企业决策者需观察市场动态,梳理区域投资市场及作业区本身工作量的变化。关键要把握好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保持收支平衡,降低经营风险。从长远来看,企业需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保持对市场的动态观察,根据市场动态调整经营部署,加强成本控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广州石化计划经营部部长林雪原来说,2014年下半年至今的日子可谓喜忧掺半。
喜的是低成本的原料使得石油化工相较煤化工和新能源优势明显。虽然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在下跌,但在时间上略为滞后,化工企业的承受力越来越强。加之化工企业原本的库存不高,承受库存跌价风险较炼油小,开始出现盈利。
忧的是短期库存风险大幅增加,令炼油始终处于消化不及的被动之中。原油的成本压力直接反映在成品油的销售价格上。原油计价较早,而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与当下原油市场的价格直接挂钩。因时间问题形成的价差,导致炼油板块出现大面积亏损。
广州石化的日子,正印证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李寿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的:“油价降低对炼化企业甚至石油企业来说不完全是坏事情。炼油虽然利润降低,但化工有所起色。企业要做的是把坏影响尽量降到最低,把好处全面放大。”
炼化企业如何放大做小呢?
降低跌库风险
降低库存风险是众炼化企业目前的心头大事。
对广州石化来说,解决之道就是加大销售力度,做好内部计划衔接,争取更多销售计划,除全产全销之外增销一部分库存。“争取到销售计划是第一步,保证产品生产及时合格同样关键,严把质量关,减少半成品,增加成品,才能及时把产品销售出去。”林雪原加快了语速。
在库存控制上,茂名石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混合后的优化加工可以产生不菲的效益,使产物价值得到提升。”茂名石化计划部副部长杨红先进一步解释,“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基础上进行测算,哪些原料混合加工比单炼价值高,根据装置结构、加工路线对这些原料进行优化组合,使库存效益得到最大释放。”
通过恰当处理生产与销售的关系降低库存,是镇海炼化的杀手锏。
“当期进购的原油当期加工出来,当期把产品卖出去。这是我们的经营理念。”镇海炼化经营计划处处长王爱东娓娓道来。
镇海炼化虽然只负责生产,销售业务由中石化专门的销售公司来做,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市场的关注。“虽然有销售公司帮我们做销售,但我们不能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纯粹的生产车间,也希望发挥主动性,与销售公司一起面对市场。镇海炼化通过销售公司了解最新消息,双方岗位人员所保持的密切互动关系在市场变化迅速的当下更能体现优势。”王爱东说。
调整产品结构
化工市场变化迅速,在油价连降的时候价格调整是家常便饭。
为保证产品卖上好价钱,了解行情至关重要。有些产品阶段性效益好,有些产品在价格变化剧烈的时候失去优势。原油价格下跌后,受国内基础建设安排和下游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沥青的价格维持较好,效益明显,于是镇海炼化就加大沥青生产力度。“我们加大了产品效益测算,及时发现效益更好的产品,顺应市场,生产迅速跟上,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王爱东如是说。
广州石化也看准了这个时机,加大沥青生产。不仅如此,由于近期石脑油价格跌幅较大,广州石化调整了裂解原料结构,增加石脑油用量,减少加氢裂化尾油及液化气的用量。
调整采购原油结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油亦如此。在国际原油价格整体下跌的大势下,一些机会油开始崭露头角。镇海炼化和茂名石化抓住机会购进低价油,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机会油是指加工难度较大的油种,在国际油价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成本优势明显。对炼化企业来说,原油加工的路线确定后,虽然再做方向性的调整很困难,但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操作。
当下含酸油贴水较深,性价比较高,镇海炼化主动跟中石化总部管理部门及代理公司沟通,增加含酸油的进购量。
当然,机会油加工难度较大,企业要以此降低成本,必须具备配套设备和加工手段。茂名石化为适应市场对装置进行了改造,换成耐酸材质,增强炼劣质油的能力,把握市场机遇。但杨红先强调,要考虑到装置的承受能力,不能无限劣质化,将装置能力发挥到上限即可。
除抓住机会油外,炼化企业还采取其他措施调整原油采购结构。
根据国际贸易的溢短装条款,对于已经定下尚未装货的交易可以将价格偏低的油种按上限装货,价格偏高的油种按下限装货。对于计划采购的则购买价格偏低的油种,保证产物价值与采购成本的价差最大化。
此外,朱润民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对冲金融手段,将负债转换成未来贬值空间较大的货币,以降低企业负债压力。
对于未来,广州石化和镇海炼化建议自己的同行,以平稳运行为主。具体来说,从原油到半成品、产成品,做好库存平衡管理,降低库存风险。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加满产品负荷,在油价下跌还未完全停止前,尽快消化库存。根据近期市场价格调整原料、燃料和产品的结构,做好月度计划安排。抓住产品质量升级的有利时机,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效益。
供图/CFP
跨国石油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低油价下多数公司的盈利由过去主要依靠上游转向下游。“油价下跌折射出上下游一体化的重要性。从历史数据看,石油公司70%~80%的投资集中在上游,下游投资相对较少,上游具有资金密集型特点。下游更接近市场,所以挖潜空间较大。油价下跌时石油公司通过下游挖潜创效益具有必然性。”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研究室罗佐县博士表示。油价下跌时期要做好下游经营,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
多措共举、多方努力,定能安全度过油价低潮期。供图/CFP 摄影/郑永贵 张万东
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贸易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差价。差价赚不到,甚至还要冒风险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在市场上操作了。”中海油某市场相关人士语露忧虑。
中海油进入炼化行业较晚,零售终端建设和布局仍不完善,成品油主要销售方式是批发和直销。由于国际油价持续几个月下跌,贸易商为避免风险停止采购转而消化库存并长期观望。由于在零售比例、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与中石油、中石化仍有一定差距,中海油在这次油价下跌的大潮中倍感压力。为应对跌价风险,中海油积极优化客户开发结构,提高开发终端客户和直销客户。
通过优化各区域的资源配置来提升效益,多向价格高、效益好的区域配置销售资源,是石油企业应对油价下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以批发和直销销售为主的中海油来说,应对油价下跌举措中效果最明显的还是加强市场研判,根据对市场涨跌和区域差价的分析,合理调整库存和开展外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争取更高的效益。
控制成品油库存成本
在油价连降的时候,有效的库存运作是减少跌价损失的最重要方略。
在油价连降的时候,有效的库存运作是减少跌价损失的最重要方略。
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在确保市场供应平稳的基础上,坚持日进销平衡,以日保周、以周保月,确保月末所有权库存持续下降。积极探索库存创效途径,按照油品“快进快出”要求,有效释放资金占压,降低高库位跌价风险,保证了油品高质量、低库存、避风险、稳供应。在油价下行时期,该公司与同行建立“共享库存”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库容规模,开展代储业务,采取“借鸡下蛋”方式,依托代储资源有效增垫实物库存。
为有效控制库存成本,通过调价小周期内低价库存资源置换高价库存资源,北京石油提高资源置换速度。北京石油总经理助理朱旺友指出:“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创效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下半年,我们通过库存创新,实现滚动代储汽柴油3万吨,有效规避价格下行库存跌价损失7000万元,减少资金占压3.7亿元。”
在库存运作方面,中石油广西销售分公司精准调运,优化物流,确保低库存,最大程度减少跌价损失。
全方位扩销增量
“我卡里还有1000块钱没用完呢,怎么就不能享受优惠了?”“我用多少就存多少呗,你弄个限额我就不想存了。”加油员小张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就反映给站经理。
采纳用户反馈意见,广西销售调整了IC卡充值门槛,取消了优惠期限。虽然折扣率有所下降,但卡消比(用卡加油量所占总销量比重)并没有下降,反而同比增长了4.12%。“我们以卡绑定的客户越来越多了。”谈及此法广西销售加管处处长吴平生颇有成就感。
在广西销售拉动销量增长的众多策略中,IC卡的成功营销功不可没。除此之外,促销更是通向罗马的一条捷径。
2014年,广西销售共开展6次大型促销活动,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在大型促销间歇穿插本地特色促销活动,壮族山歌节和广西水果季等均有促销活动。据统计,前5次促销活动共拉动增量2.07万吨,创效830万元。
抓住用户才能保住销量。为吸引顾客,北京石油2014年没少花心思。改善加油站环境、增设网上营业厅、送货上门、举办丰富多彩的会员活动,为检验效果,引入“十分满意”客户回访评价机制。
在市场消费下降的不利形势下,北京石油的汽柴油销售总量、零售量以及非油品营业额都实现了同比增长,保持了经营规模稳定增长。
加油站是销售的依托。经营好加油站既是抵御销量下降的利器,也是销售公司长期盈利的关键。广西销售把零售战线的业务经理和零售部主任组织起来,成立专家团队,对加油站进行诊断,为每一座加油站量身定制整改方案。
得益于多项举措,2014年广西销售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损失利润,销量价格到位率比上年提升了0.04%。数值虽小,但因庞大的销量基数为公司创造了较大效益。
国际油市风云变幻,难免令人生出风声鹤唳之感。然而,在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看来,油价下跌有助于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对中国经济提振和石油企业发展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如何抓住机遇?
于企业而言,需要建立中长期原油商业库存运作机制。假如判定国际原油的合理价位是80美元/桶,以20美元/桶为窗口,超出100美元/桶就要开始释放库存,将低价原油慢慢消化掉。相反,油价跌到60美元/桶便开始吸纳库存。
问题在于,油价可能会在预期的合理价位基础上继续涨跌,而石油企业无法承担超出预期所造成的损失。这是库存运作机制面临的挑战。
“由历史规律来看,油价涨跌是常态,这种长效运行机制亟待建立。为充分发挥库存运作机制的优势,企业需抛下顾虑,由国家来调节库存。”毛加祥建议动用国家和企业的资金保障,适当增加库存。
油价不断下行,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追求低库存无可非议,但国家应从长远考虑增加库存。中长期原油商业库存运作机制就是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之外,各大石油公司分别拿出一部分储量,利用已建成的原油储存能力储备起来。由国家根据市场形势进行调节,将库存运作起来。库存释放的量及持续的时间需要专门的团队研究,力求规避风险。
一切应对之策都源于对市场的判断。
朱润民认为,做好油价预测和石油经济研究甚至比技术更重要。国际油价低于60美元/桶已是低位,低于40美元/桶的可能性很小,60美元/桶~80美元/桶的价位会持续较长时间。所以,现在是囤积原油的较好时机,企业此时囤油是比较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