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秘鲁掘出第一桶金

2015-04-20 02:10栗庠旸
中国石油石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王涛塔拉秘鲁

○ 文/栗庠旸

征战秘鲁掘出第一桶金

○ 文/栗庠旸

中国石油“走出去”,却娶回来秘鲁百岁的“老太太”。此前,这个“老太太”曾“改嫁”四次。

●茂密的丛林、恶劣的环境,阻挡不住中国石油人找油的步伐。 供图/马 永

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

1993年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加速。

正当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入中国的时候,国内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就在这一年,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石油人义无反顾地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

走出国门

“八五”第一年,1991年2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总经理王涛提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第一,“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和“油气并举”的油气勘探开发战略;第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和两个市场的跨国经营战略;第三,“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战略。

“海外战略动得慢,你能否提一个具体方案,去哪里,怎么搞,要更快地展开才行。”1992年夏,王涛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把总公司党组成员史训知叫去,对他说。史训知是一直积极主张要“走出去”的,答应回来做准备。他请总公司情报所提供有关情况,自己也找了不少资料、杂志查询。之后,他写了一个报告,去党校向王涛汇报。

史训知的想法是,我们必须“走出去”。第一去中东,中东是世界油气资源的中心;第二去南美,南美当时在合作方面条件比较宽松,也欢迎外国公司去投资合作;第三去俄罗斯,是邻国,当时还是独联体,油气资源已处于世界第二;第四去周边国家,东南亚等;第五去非洲和其他地区。建议总公司成立一个国际公司,专门负责海外工作,落实海外战略。

王涛听完史训知的汇报后,认为内容不错。王涛说回去后,召开一次党组会议,让史训知汇报。后来,在党组会上史训知做了汇报,经讨论研究,为加强海外工作,进一步落实海外战略,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公司来运作。

●山林中的秘鲁人,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来自远方的中国石油人。 供图/CFP

会后,王涛让史训知提出组建这个国际公司的方案。当时,史训知提出了国际公司总部的设置方案和运作程序:下设中东、中俄和亚澳等分公司。王涛说可供大家去讨论,但首先让史训知找一位总经理。这个总经理的条件是:第一,有较丰富的石油生产知识和经验;第二,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最好还当过局长;第三,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外语。当时,这三条都具备的人才,几乎没有一个。后来史训知找到了石油物探局的副局长刘颂威。虽然他没有直接管理过油气田,但他英语还可以。1992年12月,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际公司筹备组,组长便是刘颂威。

初试锋芒

中央和国务院1993年明确地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工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始加大海外工作力度。1993年5月4日,中亚公司、中俄公司、亚澳公司等筹备组成立。1993年3月,中美公司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六区块和七区块。

秘鲁1870年开钻第一口油井,由此发现索里托斯油田,并开始生产,成为南美最早的产油国。20世纪40年代前,秘鲁石油工业发展缓慢。1952年,秘鲁颁布石油法,鼓励在热带雨林地区开展石油勘探。20世纪50至70年代,秘鲁石油产量不断提高。1997年北秘鲁输油管道建成,成为秘鲁石油工业的转折点。20世纪70年代末秘鲁石油产量达到高峰,年产1037万吨,此后由于后备储量不足,产量下降,2009年全国产量仅725万吨。

初出国门,中国石油睁开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由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风险大的他们玩不起,也没有那么多钱,只能从风险最低、花费少的开始,于是选定了秘鲁塔拉拉油田来初试锋芒。塔拉拉项目的风险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中国石油娶这个“老太太”,需要的“聘礼”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石油来说,资金很不充裕,最差的就是钱。

海外开发石油,风险最大、收益也最大的是风险勘探,即所谓的打野猫井,颇有点要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意思。一旦勘探失败,投入资金会颗粒无收,但勘探成功也会赚得盆满钵满。风险低点的是开发油田,也就是在别人发现有油的地方开采石油。风险最低的是接手像塔拉拉这种人家开发过,肉基本吃完了,骨头缝里还剩点肉丝的老油田,寄希望于通过提高老油田采收率获得收益。

这个“老太太”也是真够老的。与“她”同龄的油田几乎都枯竭了,“她”也到了被废弃的边缘,先后被耕耘了四轮,在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钻了4000多口井,井与井的距离只有500米左右。这个地区已是千疮百孔了,在外国人看来几乎没有再出油的可能了。“老太太”年轻风光时,每年产油500多万吨,而等到中国石油接手时年产油不足5万吨,不及高峰产量的1%,而且是分布在3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说这一区块是鸡肋一点也不过分,放在中国也就一个采油队的产量,对世界上其他大石油公司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

“实在搞不明白,你们中石油那么大实力,为何要去搞秘鲁那个项目?那个项目太小!”中国石油领导当时到美国埃克森公司考察,对方勘探部一位经理说。其实,中国石油对塔拉拉“情有独钟”,就是要以此项目练兵,一试身手。在中国石油总部每周的调度会上,国内几百万吨的大油田往往都没有汇报机会,每周秘鲁塔拉拉项目部却必须汇报油田情况,并听取高层意见。可见总部对其的重视。

如获至宝

接手之后,油井在哪儿,成了困扰人们的首要问题。由于很多油井已经被废弃多年,那里又是荒漠地带,连路都没有,尽管记录上显示有4000多口油井,而能看到的只有400多口。中国石油人要深入研究地下的油藏规律,首先就要找到井,然后才能通过井与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找井可费了大事了,中国石油人的铁人精神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石油员工黄世忠三年七个月没有回家,在秘鲁一个人找到了1400多口井。等他回国回到到家里,他的女儿都不认识他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还真是这样,就是靠着这样一股勇于拼搏的劲头,中国石油人在别人放弃的地方找到了宝贝。在对秘鲁的油井反复研究后中国石油人发现,这里的油藏和中国北方的油藏地质特点大致相似。这可真是如获至宝。

“老太太”重新焕发了青春,最高产量增长了10多倍,达到了70万吨。中国石油当初的投资仅仅为370万美元,而现在每年的收益都在数千万美元以上。更为关键的是,多年的封闭,石油人往往是怯生生地看着外面的世界,一说起与国际接轨,似乎就代表着放弃自我,那是因为对“国际先进水平”怀着膜拜、敬畏的心理。通过搞这个项目,中国石油人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经过精细研究,中国石油人把地下的情况吃透了,利用中国的技术打出新油井时,竟然是一口日产千桶的自喷井。这简直是奇迹,太不可思议了。秘鲁总统日本后裔藤森十分不解,也不相信,亲自跑去看。事实胜于雄辩。等到了现场,他被深深震撼了,连连竖起大拇指说:“还是中国人行!”

秘鲁塔拉拉油田这个项目,让中国石油人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自我,坚定了跨国经营的信心。“走出去”既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而要与世界产生真正的心理平视、而心理平视的基础,则是准确定位自己。塔拉拉油田六区块和七区块,虽是个很小的项目,但在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历程中,是分量很重的一个项目。

责任编辑:陈尔东

znchenerdong@163.com

点 评

危中有机 信念坚定

国际石油市场历经百年争斗,格局早定,后来者没有优势,有的只是一个个强大的对手、不利的游戏规则和全方位的后发劣势。在这个不可能得到保护、竞争白热化的海外市场上,各国的石油公司形成了各自固有的势力范围,别人要想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谁都想吃肉,没人想啃骨头。但问题是,历经了150多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式的残酷争夺之后,中东很难进去。即使面对西方大石油公司,沙特也是不开放上游资源的,外国公司只能做贸易;去美国等发达国家采油,更如天方夜谭。中国要走向国际市场,能去哪里?这是个费脑筋的事。

危中有机。要走出国门,就得去啃硬骨头,打硬仗。埋藏浅、容易开发的油田已经没有了,剩下的要么是在高山、荒漠、极地等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方;要么就是在政治风险大,不能安全进出的地方;或者是在深海等人类现有的技术无法达到、没办法开采的地方。镝出国门,显示中国力量。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去别人不去的地方,才会有机会。

猜你喜欢
王涛塔拉秘鲁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探析及思考
2020年10月秘鲁农产品出口增长25%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王涛油画作品
王涛 李佳星作品
ONE-DIMENSIONAL VISCOUS RADIATIVE GAS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VISCOSITY∗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莫沫的诗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
给电线杆“穿”衣服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