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顺
(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林业站,福建 永 安366000)
竹叶枝条作为一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经济价值,在生物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其的探索也逐渐深入。当前我国由于林木的利用研究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因此需要在自我探索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以更好的运用到生物研究中。本次研究主要是将林木作为原料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实验方法进一步的研究,使其在食用菌的栽培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普遍推广,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实验选择福建省永安市某处的林区。永安市土地总面积29.54万hm2,林业用地25.49万hm2,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市)之一,也是全国毛竹重点产区之一。2000年,永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再造永安资源优势”的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发展林下经济,该林区中有丰富的竹叶资源,林区的郁闭度较高,一般为0.62~0.85之间,树木的胸径在21~32 cm之间,树高在5~15 m之间,由此可见该地区的竹叶资源较为丰富。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降水量丰富,一般在1 500~2 000 mm之间,而且无霜期较长,一般在250~305 d之间,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1.1 供试菌种
在菌种的选择上主要为平菇和榆黄蘑,实验的菌种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筛选,避免受到病毒侵害或者质地不佳的材料投入实验,以免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3.1.2 栽培料配方
每2亩竹林需要培养料干料的用量:①竹叶、枝条:1 500 kg;②竹屑:2 000 kg;③谷壳:1 500 kg;④尿素:25 kg;⑤过磷酸钙:50 kg;⑥碳酸氢钙:50 kg;⑦石膏:25 kg;⑧整洼时施生石灰75 kg。
3.2.1 集叶灭菌处理
集叶灭菌处理就是将美欧腐烂的枯枝落叶集中起来进行灭菌助处理,主要采用的是二次发酵法,具体操作为:首先将散落的林木竹叶进行搂集,将这些竹叶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为了更好地进行灭菌处理,一般每一堆竹叶控制在50 kg即可;其次在每堆竹叶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水和多菌灵,保证其配合比的合理性,配制结束后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过后的竹叶堆压实,盖上塑料膜,并且将塑料膜的四周封严实开始第一次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塑料膜的温度会上升,直到温度上升为51℃后再次翻堆,为了更好的进行发酵,一般要在温度上升到51℃经过2 d后翻堆;其次再次将塑料膜盖住、压实进行第二次发酵,发酵一定时间后将塑料膜揭开,对发酵后材料的pH值进行监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其控制在6.4左右即可,从而保证培养料上床前的含水量能够达到70%,为食用菌的栽培 奠定良好的基础[2]。
3.2.2 作床
作床就是实验前在平底、耕地的基础上进行整地作业,床上栽培可以分为高床栽培和底床栽培两种,此实验中林区内主要采用半高床的形式,将床的宽度控制在0.4~1.0 m之间,床的长度应该根据地势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具体方法为:首先制作床埂,主要采用挖土叠做的方式进行床埂的铺设,一般叠加的高度为11 cm左右,然后将床埂进行压实,使整个床埂的高度达到20 cm;其次雨水较少时在播种前应该在床内灌入一定量的底水,并且在床底及其四周撒入一定量的生石灰进行灭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会出现季节性降雨,大量的雨水冲刷和淤积会对床形成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在床四周开挖排水沟,使雨水能够顺利排出[3]。
3.2.3 堆料发菌
堆制原料时最底层铺上谷壳20 cm,竹叶15 cm,竹屑15 cm,然后撒上一层尿素尿素剂量为15 kg左右,碳酸钙剂量为5 kg左右,石膏剂量为10 kg左右,并浇少量水,接着再铺一层谷壳,一层竹叶,一层竹屑,厚度50 cm,上面再撒上一层尿素、碳酸钙、石膏并浇少量水,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 m,原料堆好后按每100 kg干料浇60 kg水,在料堆上浇足水分。以后每10~15 d翻堆一次,共翻3次堆,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培养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4]。
3.2.4 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括温度的控制、菌丝的检查、通风换气以及水分等各方面的情况[5]。例如本次实验中在发菌阶段应该将料温控制在21~28℃,一旦超过30℃的高温就需要进行遮阴;对于菌丝的检查主要是一定时间后检查菌丝是否不满,一般检查的时间为播种后21 d,并且在菌丝未布满前不得揭开塑料膜,布满后揭开,利用较大的温度差为菇蕾的快速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菇蕾形成的过程应该及时的通风、换气以及喷水,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以60%为宜;覆盖土含水量>20%,空气相对湿度85%为宜。
3.3.5 采收加工
首先要对食用菌的情况进行严查,成熟后才能进行采收,如颜色上食用菌是否从深至浅逐渐演变,孢子是否散落等,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采收;用刀把刚开裂后的菌蕾整个采下,洗净泥土,集中平放在木板或竹筛上,喷点水,盖上薄膜,在太阳下晒一下,就会开伞掉裙,而且个个完整;采后及时送入40~60℃的烘房烘6~8 h脱水烘干至色白而且香浓。其次在采收后应该进行清理,比如说将坏死的菇清除,将试验地晾晒一定时间后覆盖塑料膜,为食用菌的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便下次更好采收,一般来说食用菌可以进行4次采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6]。
将2011年与2012年林间栽培食用菌的情况进行汇总,包括总产量、平均产量以及生物效率等各方面的内容,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林间栽培食用菌情况
由表1可知发酵叶加辅料的平均产量最高,生物效率较高,发酵叶次之,未发酵叶加辅料的平均产量和生物效率都存在很大程度的降低,具体情况为:发酵叶加辅料>发酵叶>未发酵叶加辅料。
将2011年与2012年平菇不同品种情况进行汇总,包括产量、生物效率的内容,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由表2可知,2011年和2012年都是06号菌种的产量较高,生物效率也是06号菌种较高。
通过表1和表2的信息可得,选用合适的菌种,在发酵叶+辅料的条件下,食用菌的生产情况较好,平均产量和生物效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林木竹叶对于食用菌的栽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实验,从而为食用菌的高产提供良好的保障[7]。
林木竹叶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以及操作简单等多方面的特点,尤其是在生态建设日益重要的情况下,林木的面积范围也会逐渐扩大,相应的林木竹叶也会逐渐增加,为食用菌的栽培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生物栽培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林木竹叶为原料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栽培方式,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其经济价值,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1]黄文豪,董儒贞,唐玉红.银杏叶栽培功能型食用菌银杏香菇配方试验[J].食用菌,2013,35(4):42~43.
[2]张作林.食用菌不同的创新栽培模式[J].农家之友,2013,16(12):47.
[3]涂改临.猪苓林地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0,19(5):22.
[4]李柯辉.竹叶培育食用菌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60(11):111~113.
[5]刘景强,张宝童,迟永明,等.浑河源竹叶松林食用菌资源调查[J].辽宁林业科技,2013,19(2):36~37.
[6]童 清.云南普洱市野生食用菌资源及生态分布[J].食用菌,2010,32(1):14~16.
[7]王林军,刘宏伟.兴安竹叶松菌根食用菌生态林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4,37(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