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少婉,梁 卿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初探
陆少婉,梁 卿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约翰·纽伯利专为儿童创作的《一本美丽的小书》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儿童文学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作品在创作主题和小说艺术两个方面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英国儿童文学;发展;研究
研究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正如不能评定究竟简·奥斯汀和夏洛特·勃朗特谁才是更伟大的作家一样,我们不能武断地去判定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优劣。作为后起之秀的儿童文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与通俗文学和女性文学一起都不被列入文学的范畴之内。最早写给儿童的书籍其实是建立在传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或者干脆就是道德说教式的,而种种资料表明现代儿童文学的模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于19世纪形成的:18世纪末,在荷兰为儿童所创作的小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上升趋势;而在西班牙,即使有了格林、安徒生和佩罗作品的译作,真正的儿童文学也是在19世纪才出现。这个时期被称为是儿童文学史的黄金时代,儿童文学作品遍地开花,儿童文学作家也开始受到重视和认同。英国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是贡献最大的。据说,英国人是欧洲人中最舍不得告别童年的民族。也许这就是英国人所创作的儿童文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
英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44年由约翰.纽伯里执笔并出版的小书《一本美丽的小书》(A Little Pretty Pocket),这是历史上第一本用儿童的视角去谈教育的儿童书籍。此后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可开发的市场——中产阶级的儿童及其家长,要知道在这以前儿童文学可是个沉睡地下的读物。文艺复兴早期,那些颇受欢迎的读物并不是专门写给儿童,但却深受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当时比较盛行的读物有伊索寓言、童谣、仙人童话和传奇故事等等。然而清教徒却认为儿童是家族的未来,所以儿童在他们这个最有活力的人生阶段更应该集中于文化与道义的学习。18世纪期间,为了达到教化儿童的目的,儿童读物主要就是著名的清教徒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育儿理论以及有关自然和教育的哲学观点。他曾说过: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的,因此他们必须要通过后天努力来积累人生经验,依靠习得各种知识填充空无一物的内心世界,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给儿童构建一个塑造美好品德的框架。由此看来,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读物显然是触犯了清教徒的道德观,被斥为荒诞可笑的有害之物。随后就出现了一批以玛丽·舍伍德(Marie Sherwood)为代表的“改善文学”派(improvement literature)。英国的儿童文学在当时是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胜一筹。到了19世纪,英国就诞生了如路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狄更斯(Dickens)、查尔斯·金斯莱 (Charles Kingsley)、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以及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等一批名留青史的儿童文学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这一时代的精英,为英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卡罗尔。卡罗尔原本是英国的一位数学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给朋友的女儿爱丽丝讲故事,并把故事写下来配上插图送给她。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之下,将手稿加以扩充、修订、润色后于1865年出版,这部作品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就是这部看似简单的童话作品,改变了以往西欧儿童文学道德说教式的刻板模式,浓浓诗情的句式中泼洒着风趣与幽默。该作品以爱丽丝的视角讲述了她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是一部充满乐趣、奇幻与惊险的冒险题材作品。凭借该作品,卡罗尔与莎士比亚、狄更斯成为了英国人民的骄傲,他的作品使得后来的儿童文学家有了更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2.狄更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另一位巨匠。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个伟大而又多产的作家用锋芒的笔锋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不公,毫不客气地揭露了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与凶残。他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儿童的视角去讲述社会的黑暗面。他一生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Pickwick Papers)《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艰难时世》(Hard Times)《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等等。狄更斯笔下作品的人物大多是在英国黑暗社会下艰难求生存的小人物形象,而且这些小人物大多是以流浪汉或者孤儿的身份出现。不论是《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还是《老古玩店》中的小耐儿,不论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科波菲尔还是《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匹克威克,都是以平民儿童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这些儿童大多在生活中没有选择权,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社会的黑暗制度下,他们经历重重苦难与折磨,处于一个比较悲惨的处境。狄更斯在作品中以儿童的视角讲述英国黑暗社会的罪恶和觉醒中的劳苦民众。在作品中,一个个穷苦悲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每个主人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是遭遇却大抵相同:忍饥受饿或被剥削压迫。读他的作品可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其中的黑暗与不公。
3.奥斯卡·王尔德。打破英国儿童文学常规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的巨匠是奥斯卡·王尔德。在他的儿童作品中,读者再也找不到安徒生童话中那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故事结局也不再是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19世纪出生在英国的王尔德在其稍显短暂的一生中,以剧作家、诗人、童话故事家和小说家的身份活跃在文学界,被评价为与萧伯纳齐名的英国才子,他的著作主要有:《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和《石榴之家》(A House of Pomegranates)。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相媲美。在这两部童话故事集中,王尔德收录了共九篇童话,即便数量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儿童文学界的地位。王尔德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儿童美妙的梦境,逐渐引导读者走向成人的思想,揭示了这个世界普遍存在的疏离与冷漠。他冷却了安徒生塑造的人间温情,同时也否认了人世间美好感情的存在。在他悲剧性的童话中,主人公均毫无例外地在讲述一个个悲剧:《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打鱼人长长的叹息,《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不顾一切为了爱情而死亡,《小公主日记》中小矮人心碎的哭泣……王尔德试图通过悲剧童话告诉读者生活永远不可能像童话般完美和谐,同时他也尝试用这种不完美童话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矛盾与争执,这就是王尔德的创作风格。
4.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另一个被称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最伟大的作家。早年游历四方的经历为他后期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资源,因此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代表作品有:《金银岛》(Treasure Island)《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Hyde)《绑架》(Kidnapped)等。他的写作风格独特而且多变,但多以冒险题材为主。《金银岛》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后来经常被改编成电影。作品一经问世,他的好朋友W.E亨利在杂志《星期六评论》中评价到:这是一部天才之作,一部叙事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蕴含众多优秀主人公的作品(R.L.Stevenson’s friend praised it in the Saturday Review.Calling it a work“touched with genius,”“a masterpiece of narrative,”and one“rich in excellent characterization”,Children’s Literature,P151,2009)。史蒂文森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海盗形象,这不仅为故事的剧情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推翻了当时英国文学中盛行的海盗形象。史蒂文森的作品多以探险小说和恐怖小说为主,书中不乏有与当时英国文坛盛行的理论或视角相抵触的地方。在目睹了帝国对土著的残害后,史蒂文森转而同情土著,因此作品的主题常以冒险、旅行和反殖民统治为主。
1.创作主题
(1)成长主题。19世纪的英国儿童文学中,有很多作品是以成长为主题而创作,讲述小主人公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最终获得思想上的成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一部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爱丽丝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心想要探索这个世界,并且深信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构成。她善良纯真,充满求知欲;她有同情心,明辨是非。进入奇境之后,她的所有认知在不断的受到冲击和否定,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之中。从危机走出来后,爱丽丝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成熟,得到了成长。《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是狄更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孤儿。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经历着纯真—堕落—反省—成熟四个阶段。小说不仅反映出19世纪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更是歌颂了中、下阶层人民的勤劳。小说的主人公——皮普、大卫和奥利弗有着各自的不幸经历,他们在本该享受着父母亲疼爱的年纪却早早地承受着生活的苦难与不幸。但是他们在苦难和屈辱中,抵制住了诱惑与欺骗,最终不失自我,收获了自我的成长,成为了生活中的强者。正如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在其论著《论文学》中对狄更斯评价到:狄更斯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痛苦、爱好和仇恨的伟大表现者,他是一个温和的诗人,善于缓和、平衡他的创作里的尖锐刺人的因素。
(2)死亡主题。在19世纪,写死亡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见,王尔德是死亡主题创作者中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代表。在王尔德的童话小说中,故事的结局往往都是以悲剧结尾,令人读完扼腕叹息。在《夜莺与玫瑰》《忠实的朋友》《自私的巨人》等小说中,主人公善良且美好,但总也逃不开死亡的命运。这类以死亡为主题的小说完全颠覆了以往童话以美好结局结尾的模式。王尔德在对死亡的描写上借由唯美主义,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的描绘方式衬托出来,使得死亡不再恐怖、绝望或悲伤,而是呈现出一种凄美悲凉的意蕴。西方著名学者赫斯基斯·皮尔逊对他也评论到:凡人类认为严肃的一切事情,如诞生、洗礼、爱情、婚姻、死亡、丧葬、私生以及体面,在他笔下无不受到嘲讽,然而却嘲笑得如此轻松,如此荒诞。可见他将死亡这个主题运用得相当广泛,并且十分的与众不同。
(3)流浪主题。流浪主题的小说一方面具有幽默风趣搞怪的语言风格,积极乐观、勇敢向上的故事内容,另一方面又能揭露出社会的残酷和阴暗面。19世纪中,狄更斯完美地诠释了流浪汉小说的宗旨。这个时期流浪主题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都是孤儿,他们不仅要追求物质财富,更要取得精神上的富足。《荒凉山庄》《老古玩店》《雾都孤儿》等都是流浪汉题材的作品。这些主人公缺失家庭的关爱,受尽折磨与屈辱,然而他们却没有在苦难中失去自己人性的光辉,他们的纯真善良也没有因此泯灭。此外这个时期的流浪主题的作品中喜欢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作家也借助这种语言风格来讽刺社会的不公正和肮脏之处。
(4)爱的主题。儿童文学另一个主要的写作意义就是向孩子们传达真善美,教会孩子们要热爱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在以爱为主题的儿童作品中,作者塑造诚实善良的小主人公,而这些小主人公们热爱生活,乐于帮助他人。他们之间有着非常纯洁的友谊,在经历重重磨难后,依然相信友谊相信爱,同时也坚定了只要努力就能创造奇迹的信念。通过小主人公的这些善良美好的品质,读者们能够感受到其中非常正面的人物形象。《水孩子》、《孤儿雾都》等作品都有蕴含着爱的主题。《雾都孤儿》中就有一批善良的代表人物,如奥利弗、南希和罗斯小姐,他们都身处苦难之中,但是他们的心中却始终保留有一片纯洁、善良的乐园。纵使经历各种困难和折磨,他们都能用纯洁的爱战胜这一切。当然恶人们最终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作者也是想传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理念。同时小伙伴们之间相互扶持、善良互助的美好友谊也值得称赞。
2.小说艺术
(1)冒险小说。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在经济上率先取得成功,这个时期的英国开始海外探索和殖民扩张,因此冒险小说成为维多利亚时期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这个时期的冒险小说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儿童探险的地理领域从原来的岛屿探险变为陆地探险,因为当时帝国主义的海外扩张也不再仅仅是海洋航行了,而是扩张到了非洲和亚洲国家。冒险小说的主人公也不再一味模仿重复鲁滨逊式独立,而是越来越多的借助先进技术和军事力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当然这一时期的冒险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笛福、华盛顿·欧文的影响。维多利亚时期的冒险小说的佳作代表非史蒂文森的《金银岛》莫属,这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小主人公吉姆在偶然得到一张寻宝地图的情况下,开启了一场紧张刺激凶险的寻宝航程。这部作品也从侧面反映出处于经济上升阶段的英国开始了其海外领土的扩张,透露出浓浓的帝国主义气息。此外,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史蒂文森的《诱拐》、G·A·亨蒂《杰克.阿切尔:克里米亚故事》、拉伊德.哈格德的《所罗门王的宝藏》等等,都是该时期的优秀冒险小说,它们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故事往往都是情节曲折、扣人心弦,透露出英雄主义和大英帝国的霸气。小说的主人公通常都是男性形象,正如英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的:男性有责任保持自己行为和语言的清晰度,并且男性的服饰和自我意识都关系到一个健康有序的理想社会的构建。因此冒险小说的题材中频频出现男性主人翁。
(2)梦幻小说。梦幻小说用一种超现实的手法表现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或者难以实现的事情。英国儿童文学中的梦幻小说不在少数。作者通常用奇思妙想和幽默夸张的情节与对话,虚构出一个童话般的幻想王国。18世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无疑是梦幻小说的良好开端,因此19世纪才有了类似麦克唐纳、金斯莱和格雷厄姆等一批优秀的梦幻小说儿童作家。麦克唐纳曾经说过:我不是为儿童而写作,而是为具有童心的人们写作,无论他们是5岁还是50岁,或者75岁。在这些梦幻小说中,很多现实生活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却被描写成极为正常和普通。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极其的具有想象力和创作性。维多利亚时期梦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有金斯莱的《水孩子》、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奇境记》、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麦克唐纳的《北风的背后》和《公主和小鬼》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可以和动物对话,孩子也有可能和仙人相遇,在他们似幻似真的童话王国中,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美好。这也可以看出19世纪的儿童文学不再遵循一贯的说教式的风格,而是与幻想结合,符合儿童的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19世纪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多是在残忍的现实中夹缝求生存,他们也许是流浪汉,也许是孤儿,也可能是饱受摧残的可怜人。19世纪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喜欢为主人公打造一段奇妙的冒险旅程或为他们注入一股为了迎接生活而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故事的角色如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那么他不是以反面人物出现,就是对中产阶级特别敬重。通过对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艺术的分类梳理,可以让更多的学者关注到英国儿童文学这个比较新颖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些研究的视角。儿童是一个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一个国家的未来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教育。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剖析,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关于儿童成长教育有用的理念,又或许更能理解英国这个古老文明国家的教育水平为何在世界是佼佼者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研究儿童文学的意义之一。
[1]Seth Lerer.Children’s Literature:A Reader's History from Aesop to Harry Potter,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9.
[2]Peter Hunt.Understanding Children’s Literature,Great Britain:Routledge press,1999.
[3]吉晶玉.《狄更斯儿童题材小说略论》[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7(2).
[4]张玲.当代英国儿童文学特点及其创作理论研究[J].2013短篇小说,2013(4).
[5]詹才琴,朱宾忠.浅谈《金银岛》对英国海盗形象好的颠覆[J].湖北社会科学,2013(5).
(责任编辑:朱 斌)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Engl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19th Century
LU Shao-wan LIANG Q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John Newbery created a book called 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for children which was praised as the first children’s book in the world.The Engl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he epitome of the world,especially after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creation of Engl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shows the vitality of scene.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origin of English children’s literature,and then tries to summarize and classify the main children’s literature authors and their works in the 19th century.Besides,the author sums up these works in detail from creative theme and the art of fiction,which makes the readers understand English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
English children’s literature;development;study
I106.8
A
123(2015)02-0056-05
2014-12-01
陆少婉(1990-),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梁 卿(1974-),女,广西Ⅰ林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