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 璇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
全世界使用英语的频率不断提高,这使许多英语不是母语的人逐渐认识到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学术英语(常缩为EAP)指的是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开展学术研究。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在1974年被正式提出并使用。Jordan(1997)[1]提出:EAP指的是在教育系统中学习所需要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能。因此,教授学术英语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用英语进行学习或研究,使其提高学习能力。Richard等(2000)[2]则将学术英语定义为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是与某一学科或者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
学者对学术英语的不同定义与其自身的分类有很大联系。学术英语是ESP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专业学术英语和一般学术英语。Jordan(1997)[1]指出:专业学术英语(ESAP)指的是学习某一特定学科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涉及词汇、语法、言语结构和所学学科的专业技能。如: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等。一般学术英语(EGAP)是针对学习技能所涉及的语言课程,例如如何做好笔记、学术英语写作、规范的文献参考格式、学术讨论等技能。
目前,EAP已被广泛应用于法律、经济、医学等领域中。近十年来,结合学术英语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新热点。众多学者在诸如词频分析等与EAP紧密结合的理论指导下,试图研究EAP在学术英语写作中的特点、困难及其在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其进行解释分析并以此指导二语教学。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EAP中学术写作和二语习得的结合。本文针对2010至2014年136篇国外学术英语期刊即《学术用途英语研究学报》(Journal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阅读,发现基于EAP学术写作的研究论文不足42篇。鉴于此,笔者针对涉及学术英语的四个方面即特点、策略、影响因素及困难进行分析讨论。
词频是指一个词在文章或者讲话中出现的次数。词频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能够揭示文章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多少来判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计量方法(马费成,张勤,2006)[3]。由于文章中的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因此,如果某一关键词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读者就可以得知该关键词所反映的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整理42篇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即学术英语写作,依据词频分析,针对学术英语写作的特点及困难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Brown&Yule(1983)[4]指出:近几个世纪以来,学术英语写作比起演讲来说,结构更为复杂精细。因为学术英语写作是由长句子,长的“t-units”即一个含有相关联的、依附的小从句的大从句及附属从句的广泛使用组成的。DeVito(1966)[5]认为:演讲发生在一个可以共享的情境中。然而学术英语写作一般被认为是脱离情境独自存在的,自动的,明确的,所有的假设和逻辑关系都外显地被镶嵌于文章中。Hyland(2002)[6]在一本教师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教科书中指出:学术英语写作具有结构精美、复杂、抽象、正式并且有更多的从属和外显逻辑关系的特点。
Halliday&Martin(1993)[7]认为学术英语写作由繁复的名词性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由三个部分组成:中心词、前缀(一般是形容词或名词)、后缀(一般是介词短语)。他们认为学术英语写作的中心在于数目庞大、结构复杂的名词性短语。因为作为从句中的信息能够被转化为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一个紧随其后的从句中的成分。名词性短语的另一个功能在于它使得知识被重新组合成为名词和事件的聚集而不是作为动词和动作出现,而知识的名词性构建很明显已经成为学术英语写作中最大的特点与优势。
据此可知,学术英语有很多的特点诸如结构精美、复杂抽象、有明显的外显逻辑关系、由繁复的名词性短语构成以及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这些特点给予国内学者一定的启发,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研究怎样加快推进国内学术英语写作的进程。
国外学者针对应该使用哪些学术英语写作策略能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技能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通过整理文献,笔者发现:进行必要的语言指导是提高学术英语写作技能的基础,开展有特定规则的二语习得课程是关键因素。针对应不应该进行多次重复地起草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Campbell(1998)[15]指出:学术英语写作的四个步骤:设计、起草、修订以及初稿都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修改更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在来自同龄人、导师的反馈期间针对同一篇论文进行重复不断的起草与写作。Leki,Cumming&Silva(2008)[16]针对此问题指出,多次重复地起草是高质量写作的关键步骤和策略。但是,传统的以论文为依托的重复起草写作模型也受到了学者的质疑。学者认为这种重复起草形式不适应于英语作为二语的写作者发展学术能力和写作技巧。Tardy(2011)[17]认为二语学习者为了达到创造出高质量的、准确的并且与文化息息相关的学术论文的目的,就必须仔细探究学术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层面、思想结构层面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知识。Swales(2011)[1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当二语学习者在一个学期内被要求进行同一篇论文的多次重复写作时,他们倾向于找到这篇论文修辞上和体裁上的新颖性。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二语学习者,即使写作任务极其简单,传统的多次重复起草这种技巧和要求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也会阻碍甚至切断其二语写作的进程。
一个有特定规则的、以特定体裁为依据的二语学习课程是有效地进行学术英语写作的关键。它在允许保留二语学习者对于学术英语写作敏感度的同时,强调了体裁指导的重要性及有效性(Johns,2003)[19]。二语学习者通过掌握学习这种方法,克服了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困难,提升了写作技能,进行了高效高质的学术英语创作。
Ferenz(2005)[20]通过访谈和问卷,重点在于试图找到影响学术英语写作水平的因素。他认为,学术环境、社会关系、学习者的身份特征、二语学术写作练习这四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学生学术英语写作的水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生自身的身份特征。Tardy(2011)[17]通过观察两位掌握多种语言的受试者所写的文章来研究修辞知识在高级学术英语写作能力中的本质和作用。Yakhontova(2006)[21]提出修辞知识也是影响学术英语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此,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基于应用数学研究的会议摘要,运用修辞知识,对比英语和斯拉伐克语的摘要、段落组织结构、标题句法类型的使用。将应用数学的摘要与应用语言学的论文摘要相比,在这几个方面都显示出显著的学科差异。因此他提出要在不同的学科与文化中强调已形成的传统修辞方式。
由此,国外学者认为学术环境、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及目标、传统的修辞方式是提升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英语非母语的二语学习者在学术英语写作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Curry&Lillis(2004)[22]认为学术英语写作的困难在于这些英语非本族语的学者语言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自我感觉不能满足审阅者的期待。正是因为语言知识的缺乏使这些学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并加深了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弱势不利地位的观念。
Hyland(2013)[23]指出二语学习者在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时面临的困难因素是写作任务的体裁复杂,语言运用的僵硬程度,写作任务的分配以及在特定领域中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与英语非本族语的学习者的比率大小。他认为这些因素都会对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在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时产生影响甚至是阻碍。
二语学习者在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时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在特定领域中评估已经被报道的研究时怎样针对相关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Frinkins,etal2007)[24]。这个困难引起了二语学习者在介绍他们自己的写作成果与正确摆放相同领域中其他学者的作品的进程中的冲突,而且也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在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时辨析与他人观点的细微不同。
国外学者对学术英语的特点和影响策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深入,已经提出近乎完整而准确的阐述。有关学术写作的影响因素方面,可以看到尽管影响因素涉及学术环境、社会关系、学习者的身份特征等众多方面,但是每个影响因素的特点和作用分析还不够具体深入。今后的研究或可考虑两条路:一是深入到某个影响因素如学术环境的好坏,通过个案分析,考察学术环境对学术英语写作的影响以及学术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是否对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二是争取构建完整准确的理论框架,探究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二语学术写作能力服务。
[1]Jordan,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Richards,J.C.PLAtt and PLAT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163-171.
[4]Brown,G.,Yule,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DeVito,J.A.Psychogrammatical Factors in Oraland Written Discourse by Skilled Communicators[J].Speech Monographs,1966,33(1):73-76.
[6]Hyland,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riting[M].Harlow,England:Longman,2002.
[7]Halliday,M.A.K.,Martin,J.R.Writing science: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M].London:Falmer Press,1993.
[8]Hyland,K.Academic Attribution:Ci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3):341-367.
[9]Hyland,K.Nurturing Hedges in the ESP Curriculum[J].System,1996,24(4):477-490.
[10]Swales,J.M.,Ahmad,U.K.,Chang,Y.Y.,Chavez,D.,Dressen,D.F.,Seymour,R.Consider this:the Role of Im-peratives in Scholarly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1):97-121.
[11]Swales,J.M.Cit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J].Applied Linguistics,1986,7(1):39-56.
[12]Bazerman,C.Shaping Written Knowledge:The Genre and A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rticle in Science[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8.
[13]Wenger,E.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and Ident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4]Flowerdew,J.,Li,Y.Language Re-use among Chinese Apprentice Scientists Writing for Publica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7,28(3):440-465.
[15]Campbell,C.Teaching Second-Language Writing:Interacting with Text[M].Newbury:Heinle&Heinle,1998.
[16]Leki,I.,Cumming,A.,&Silva,T.Composing processes.In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 English[M].New York:Routledge,2008.
[17]Tardy,C.M.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Genr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11,20(1):1-5.
[18]Swales,J.Coda:Reflectionson the Future ofGenre and L2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Writing,2011,20(1):83-85.
[19]Johns,A.M.Academic Writing:A Europea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003,12(4):313-316.
[20]Ferenz,O.EFLWriters’Social Networks:Impact on Advanced Academic Literacy Development[J].Journalof 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s,2005,4(4):339-351.
[21]Yakhontova,T.Cultural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the Issue of Influencing Factors[J].Journal of Academic Purposes,2006,5(2):153-167.
[22]Curry,M.J.,Lillis,T.Multilingual scholars and the imperative to publish in English:negotiating interests,demands,and rewards[J].TESOLQuarterly,2004,38(4):663-687.
[23]Hyland,K.Genreand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Disciplines[J].Language Teaching,2013,41(4):543-562.
[24]Firkins,A.,Forey,G,&Sengupta,S.Teaching Writing to Low Proficiency EFL Students[J].ELT Journal,2007,61(4):34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