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问题导读:初中名著阅读秘钥

2015-04-18 06:17:36福建省惠安县襄惠中学张建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鲁滨逊武松名著

◎福建省惠安县襄惠中学 张建辉

要让经典名著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呼吸”,需要语文教师的视域、勇气和学识。通过设计“微问题”,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帮助学生在中外经典名著的百花园中收获到更多的花花果果。

一、微问题:整体把握秘钥

经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其间有诸多辗转、回旋、波折。阅读经典名著,切不可用低效甚至无效的碎小问题串联起故事的“大厦”,必须注重时代背景和作品背景下的整体把握。整体处理教材艺术的代表人物余映潮说:“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文眼在哪里,就从哪里突破。挈领而抖,百纹皆顺,提纲一振,纲举目张。设计问题不在于多,不能“支离破碎”,而在于“整体把握”。

1.在作品内涵的对比处设计微问题。例如,在《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阅读中,可以设计:(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找出小说中更多的“明线”和“暗线”,体会作者的艺术特色。(2)这一章节既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也有梁山中一些好汉殊途同归的重要铺垫,请举例说明。(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他是否真的无智可言?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性格与生辰纲的丢失有无关系?从小说的其他章节找找相关事例加以理解。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地方多多“推敲”,多多“较真”,多多“纠缠”,一定会有额外收获和意外惊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是裁缝,应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裁剪,择其精华设计微问题,达到以少胜多、整合全文的效果。

2.在名著的细节描写处设计微问题。例如在进行《骆驼祥子》的导读设计时,可以抓住一些外貌和心理、动作的细节处设计微问题:从“他确乎有点儿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可以看出祥子的性格如何?小说中的修辞句很多,请找出来并体会修辞之妙。“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同样能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骆驼祥子》的细节描写特别充盈,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细微处反复体味和揣摩,可以引领他们由“浅层阅读”进入到“深层阅读”。随后,学生可以举一反三,通过阅读更多的细节描写,沿径探源、披文入情,体会祥子后期的“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等特点。

3.在“新、巧、活”等方面设计微问题。例如:“如果你是猪八戒,你如何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吃懒做’正名?用小说中描写猪八戒正面形象的事例为‘自己’辩护。”又比如,针对《水浒传》中的吴用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写出与他有关的四个情节。”这样的问题将“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排九宫八卦阵”等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这些问题虽小,却像项链中的主线串联起所有的珠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微问题应纵观整体,深浅适度,难易恰当,贵在精粹。把名著阅读置于一个大视域下向前“挺进”,以典型人物做范例,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适度比较、糅合和扩展,从内涵上向更多层面延伸,如此,才能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触摸经典名著中的“色香味”。

二、微问题:自主自悟秘钥

近几年,随着课改的深入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学生的阅读主权似乎多了,但仍被教师有意牵引,学生的主动阅读权、提问权、选择权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符合“应试教育”的阅读多,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正所谓:“理性指向有余,独立阅读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微问题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自悟、个性解读和多元解读。

例如,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武松定义为一个豪放、倔强和无所畏惧的大英雄,但是有一同学出人意料,大胆质疑:“武松真的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重读课文,这才发现武松的确“有所畏惧”,如武松“转身回酒店吧,一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最终得出结论,武松是“有所畏惧”的。这样的结论是真实的、原生态的,且并不影响武松的英雄形象。正因为武松有过“害怕、犹豫、退却”等心理,才使得这个英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更加丰满具体。

此外,还可以拿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设计微问题:“你喜欢猪八戒这个人吗?请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进行辩论。”经过辩论,学生认识到了猪八戒的忠勇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心直口快。

阅读,始终是一种带有鲜明个性创造且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其本质更多的是指向多元性、个体化与体验性。黑塞说:“每个人应从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作品中开始阅读,不要迷信任何模式,阅读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正是没有模式的阅读,才给予学生的成长以更多的意义;也正是差异、个性和多元的追问,才使名著阅读充满活力、磁力和张力,才使彼此间的对话摇曳生姿。在这样的互动关系中,名著是迷人的,阅读是迷人的,而阅读中的学生更是迷人的。

三、微问题:探究延伸秘钥

真正的阅读不是拘囿于一书,而是跳出文本,进行多层面的探究延伸。注重学生与古人对话,与先哲“通电”,连接古今、接通中外,是在力图唤醒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自由的呼吸。

延伸之一:与现实进行对话。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微问题:“鲁达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去亲手惩治他?从哪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侠义行为?联系我们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这样的问题整合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等有关章节,同时,经过讨论,学生逐渐意识到,今天的社会是法制社会,如果像“鲁达”一样“拳打脚踢”就违反了法律,这与文明礼仪极不相符。

延伸之二:与他人进行对话。如在《简·爱》的导读中,引导学生就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进行辩论:“舅妈一家是正方,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辨词怎么说?”还可以就简爱的名言分组辩论:“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现实,充分讨论理想、平等、个性、尊严等诸多话题,这样的微问题必将引领学生将心灵的触角伸到更远更高的地方。

延伸之三:与个人进行对话。例如,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设计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鲁滨逊在这个荒岛上度过了28年,他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也曾陷入困境、绝境,但他每一次都能坦然面对。鲁滨逊28年生命传奇中的哪一个情节令你印象深刻?(2)主人公在“生存”与“毁灭”的抉择面前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如果你鲁滨逊,你会怎么做?如果你遇到食人族,你该怎么办?(3)鲁滨逊是一个铮铮硬汉,对他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你如何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克服种种困难呢……以上设计中的“第一问”,可以引导学生把“圈地驯羊”“星期五的书现”“恐怖的人肉宴”“激战野人”“造独木舟”等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而第二、第三问,则强调“对话”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它更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心灵的敞开、对峙、接纳与欣赏,同时也强调与自我的对话,以期在更广的层面重新发现自己、解放自己,滋养自己。

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倡导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名著导读中的微问题设计,必要时应该脱离文本,超越文本,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到课本之外的大千世界中,完成课内和课外的深度对接。也许,对文本解读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都隐涵在这种内外关系的重建中。

猜你喜欢
鲁滨逊武松名著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14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我家里的武松
扬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武松:喝酒好赚钱
鲁滨逊漂流记
武松的醉与不醉
杂文月刊(2016年11期)2017-01-10 23:36:43
《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中关于“孤独”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