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职“机织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王慧玲,周彬,刘华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信息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织物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机织物设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机织物设计”是我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我院重点建设的教学改革课程,在学校的课程网站上提供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一、 教学目标
“机织物设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纺织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根据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能够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与工具,分析常用面料的各项工艺参数;能够设计常用品种及特殊品种的面料,为织物进行合理的配色设计;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织物效果图的制作;会使用小样机进行色织物小样的试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 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因材施教。我院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低,但动手能力强,喜好实践;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信心。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一些实践,少一些理论,多给予鼓励,少一些批评。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90后”学生是信息化产品操作的高手,电脑、手机无所不通,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来讲已经过于老套,无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授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能够让他们重新认识课堂,喜欢上新颖的学习环境[1]。
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引导教育”的能力,课程教学团队为“机织物设计”这门课精心制作了几个微课视频,视频的平均时长在10分钟左右,主要从织物分析、织物配色、特殊结构织物设计以及规范化打样等角度去设计制作。其中两个视频参加学校和省级微课教学比赛,获得院级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和省级比赛三等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视频传给学生,便于学生随时能够将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回播[2]。
“机织物设计”课程采用教学团队教师编写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机织物分析与设计》。该教材根据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后续课程的要求组织教学单元,针对各教学单元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选取项目。这些项目或源于企业或源于校企合作开发的课题,都适应企业相关工作岗位需求及校内教学要求,而且这些项目可分解成适合学生完成的工作。该教材共设置五个典型项目,进一步可细分为16个任务。该教材于2014年作为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建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会拥有一本适合自学的特色学案。学案的编写在兼顾大多数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还提供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课外提升的空间。
三、 教学实施
“机织物设计”授课地点是一体化教室,教室中有多媒体讲台、课桌椅、电脑和配置的有织物设计与模拟功能的纺织CAD软件以及织样机若干。以“色织棉府绸的设计与试织”任务为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设计的思想,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运用在教学过程之中。
本项任务的重点与难点是织物的配色。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配色难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织物配色与模拟软件。将织物的组织输入其中,就可以在电脑上方便地为经纱与纬纱配置颜色,生成织物模拟效果图,还可以为模特进行衣服试穿、模拟织物的动态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设计作品的应用效果。如果感觉不满意,可以马上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再进行小样试织。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配色不再是难题,反而喜欢上了配色工作,并做出了很多创新设计的作品。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织物配色技巧的微课视频以及知名的色彩设计网站,方便学生在课外培养对于色彩的感悟。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市场调研,核心知识讲解,设计方案制订,设计方案汇报与决策,设计方案实施,作品展示与评价。
市场调研是在课前进行的,学生可以自己去跑市场,也可以从网上的店铺进行搜索。每个小组至少要调研三种产品,要求完成“市场调研报告”[3]。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讲解织物配色的技巧,利用多媒体软件演示不同配色方案作出的织物效果,请学生参与评价哪种配色效果更好,然后布置任务给学生,请学生自己来设计[4]。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学团队教师精心编撰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学案,里面有很多设计实例与大量的图片。学生在接受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通过阅读学案往往就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通过阅读学案与小组讨论来制订设计方案,采用纺织CAD软件作出织物仿真模拟的效果图。每当电脑上出现一个理想的应用效果图时,学生们都表现得异常兴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
小组成员协作,将设计理念、织物模拟效果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接受大家的评价,然后进行方案的整改与完善。
方案确定好之后,将设计方案制作成织物样品,即“打小样”。在打样之前先播放打样视频,回顾打小样的流程,提示色织物打样与其他织物的区别,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5]。学生看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一步步地变成现实,这种快乐只有设计者本人才能体会到。最后要求完成“织物小样设计与试织报告”。
打样结束后,学生将织物样品做成样卡,粘贴于黑板上供大家点评,同时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作品赏析表”用于自我评价,以及“一体化教学课堂实施表”用于组间评价。加上之前完成的“市场调研报告”和“织物小样设计与试织报告”,都是给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的依据。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相关的作品都会由任课教师拿给企业设计人员进行点评。最后教师会结合各方面的情况,给学生更加公正的成绩。
如果有课后作业,教师会提醒学生到在线自主学习平台上查询并完成,如有问题也可以留言,等教师回复。同时提醒大家在网络平台上查看历届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及企业产品库的图片,这些设计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织物配色设计的能力。
在复杂的双层面料设计环节,为了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收集并整理了多个视频,直观地展现不同类型的双层面料空间结构关系,有效地化解了这个难点。
四、 教学效果
我院“机织物设计”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教学效果稳步提高。我院学生在全国纺织面料设计大赛中的成绩迅速提升,2012年荣获团体一等奖,一名学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纺织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标兵”称号。2014年我院学生再次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全国纺织面料设计大赛的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本课程在建设
过程中多次获得省级、院级教学成果奖,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设计出了很多创新的作品,有的已经形成了专利成果。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实现了毕业即顶岗、顶岗即出色。
参考文献:
[1] 王强,刘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106-108.
[2] 王胜.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4(4):292-293.
[3] 朱晓红.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谈高职管理学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8):34-36.
[4] 孙奥丽,高福君,张晓楠.高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J].卫生职业教育,2009(1):28-29.
[5] 蒋秀翔.从“机织物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入手探讨纺织专业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14(4):1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5)02-0160-03
作者简介:王慧玲(1982—),女,吉林松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E-mail:wanghui00501@126.com
基金项目: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教学改革课题(ygy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