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杜兆芳,王浩,梅毓
(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分析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构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工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工科专业课程涉及面广而专,实践操作性强。当前我国工科教育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二是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不够。这都与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关。因此,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课题[1]。
一、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科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传统教育观念和工科专业教学模式仍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因此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在前、实验在后,或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开设,但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工程训练和工程实践,动手实践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需求[2]。
近年来,各高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内容主要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承担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纺织专业虽开设有“纺织材料学实验”“纺纱学实验”“机织学实验”“长丝工艺学实验”“纺织应用化学实验”“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等课程,但各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相互独立,各实验课程之间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开放性实验平台进行的创新性和系统性综合实践教学的环节和课程尤其少。实习环节基本上属于参观性质的活动,学生实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薄弱,学生很难对生产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的了解。此外,目前大部分产学研合作仅仅局限于教师,只有极少数学生才有参与机会。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产学研合作等实践环节各自发展、互不协作。
工科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目前高校教师的学历在不断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也随之升高。与国外高校相比,国内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不太重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工科专业承担实验教学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教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较低,所以难以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实践教学要求,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把实践教学真正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
当今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多数高校的自觉行动,硬件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引进、教材建设等工作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实践教学得到了相应的重视,课时和经费都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也增多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多,内容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化,如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学术报告等,强化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以实训基地为平台的毕业实习和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开发中获得工程操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实践教学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那样严格。实践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一般仅以学生出勤情况、课程设计或实习中的表现以及最后提交的材料为参考,考核内容简单,没有与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课程的特点相结合,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不公平和不合理性。对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仍采用原先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真正评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社会普遍反映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差,说明了工科专业教学必须改变轻视实践的观念,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之本”的教育理念。校领导要明确培养大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向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增强创新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自己成才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并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制定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 建立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构建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四个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块;重视理论学习、工程实习、科研与实验的相互衔接和支撑,体现工程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内涵,使实践教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2) 改变传统的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的横向联系模式,超越单门课程的范围,设立相对独立的纵向联系的实验课程。进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实验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贯通。
(3) 改变按课程分配和管理实验资源的旧模式,统合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创新科研活动平台共享,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改变实验教学由单一课程组和学生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形成交叉型教学指导团队和兴趣型学生学习团队。以学生学科竞赛以及与教师科研活动相结合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高年级导师制。设计接近工程实际、知识交叉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工程项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指导,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培养的教学模式。拓展与企业共建常设的校外实战训练平台,如安徽省亮亮纺织有限公司、安徽源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均是我校(安徽农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促进了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近三年来我校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达30余项,如安徽南澳地毯有限公司的“汽车内饰材料吸声、隔声性能的研究”、广德天运无纺有限公司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黄山黄蓝天方圆实业有限公司的“真丝织物多功能生态染整技术”等。通过构建校企联合工程实践平台把企业生产、设计的课题引入教学,让部分学生参与到协作单位的工程项目中,在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评价工作,使学生通过实战锻炼工程实施和工艺创新的技能。
师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依靠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打造一批拥有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工科类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校非常注重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修及参加其他实践环节等各种制度,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积累,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学校每年拨出专款用于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购置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如电子小样织布机、融法纺丝机、织物折痕恢复性测试仪、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仪等,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践技能培训,还要求实践教学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与联系,参与科研开发、科技服务和实际工程项目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良性的师资发展途径使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提高,能跟踪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工科专业的性质,建设一支兼职的实践教学指导队伍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课内课外构成的多样化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训、大学生创新科研和校企联合工程实践等环节,加强了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和工程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工科学生系统概念和工程概念的建立。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灵活地设置考核项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实行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多元化,建立“知识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课内考试与课外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并重”的多样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如报告、操作考核、实验论文、设计和答辩、成果展示、证书等。对学生实习采取多形式、多方面联合考核的形式,实习指导教师从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等方面进行检查;实践基地从学生的工作实绩、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课外创新性实践以参赛答辩、成果展示和证书的形式考核。参加科研创新训练、学科竞赛,让学生从查找文献开始,自己设计实验并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撰写论文,学生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等课外实践教学,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鼓励。我校出台了有关学生科研活动、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奖励办法,以课外科研学分的方式体现,对学生课外实践取得的成果除了给予适当的奖励外,还将其与奖学金评定、保研和评优等结合起来。学校还将社会实践教学成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并给予相应的学时奖励,对表现突出者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还与教师的岗位评定和职称晋升挂钩。
三、 结语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而目前我国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加强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效,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工科专业应从实践教学理念、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忠一.提高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2):75-76.
[2] 黄绍平,李靖,唐勇奇.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20(4):90-91.
[3] 孟俊焕.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90-9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5)02-0152-03
作者简介:杜兆芳(1967—),女,安徽贵池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用纺织品及纺织新材料开发。E-mail:dzf@ahau.edu.cn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