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训练切入点 落实语言运用

2015-04-18 02:22:18周荣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钟子期伯牙小蜜蜂

周荣明

(仙游县盖尾中心小学,福建 仙游 351200)

小学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以语文训练为中心。“语用型”教学是以指向于言语活动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15在“语用型”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训练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想象补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扩词成句练说写

用词造句是学生书面表达的起始阶段。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句语用能力。教师可以文本中的优美词语,以及课后的“读读写写”“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为突破口,开展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写话训练,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8 称赞》为例,课后练习中的“一 ___比___”,有学生说“一朵比一朵香”,教师追问:“什么一朵比一朵香,香得怎么样?”学生接着补充:“花儿一朵比一朵香,把小蜜蜂都吸引过来了!”教师进一步引导:“小蜜蜂会说什么呢?再接着说完整一些。”学生接着回答:“花儿一朵比一朵香,把小蜜蜂都给吸引过来了,小蜜蜂说,这花儿真香啊!我要好好闻一闻,然后使劲采蜜。”教师接着追问:“你喝到香甜的蜂蜜时会对小蜜蜂说什么呢?”学生说得越来越具体,“我对小蜜蜂说,谢谢你,勤劳的小蜜蜂!”……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之后,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一___比___”的句式越说越完整,内容也越生动。接着,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将刚才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感受到写话原来可以这么简单。成功的喜悦也油然而生。

二、模仿句段练说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时,要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各类句段的结构特点,感悟表达方法,而后展开模仿训练。

1.结合文本语境进行仿写

“依据言语对言语环境的依赖,在语言的学习中,语言学习不能与其背景割裂开来,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获得隐藏在言语现象中的语言规律。”[1]62由此可见,仿写离不开课文的语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如《荷叶圆圆》中的句式:“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细读句子,可以发现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小水珠人的行为与思想;课文的三、四段也是同样的写法。拟人手法与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无疑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本。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感悟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拟人之妙,体会不同动词的用法。最后,在把握句式的基础上进行说话、写话的练习,如:“___说:‘荷叶是___,’___。”低年级的许多课文如《四个太阳》《画家乡》《小壁虎借尾巴》等都是一些非常好的语用范文。

这样的句式练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模仿中加入自己的独特体验,创生出个性化语言,体会到“我能说”“我能写”的喜悦,进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结合观察生活进行仿写

引导学生欣赏表达上比较有特色的精彩段落,结合观察生活的体验进行仿写,也是落实语言运用的有效途径。

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漓江的水,作者不是直接描绘桂林的水,而是通过描述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之美,再用“却”字说明这些美景都无法与漓江的水媲美,通过对比写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之美。接着又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准确熏染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教师可以着重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抓住景物美的特点”运用“对比写法”进行描写,领会掌握巧妙的对比写法与修辞手法,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模仿这种对比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这样的模仿与观察的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缺乏素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练笔中张扬个性,充分发掘自身潜能。

3.模仿构段方式巧妙迁移

从三年级开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常见的段式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等。如《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时,要及时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这两段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叙述”的总分式段落结构。而后,教师应把这种写法迁移到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香港是‘美食天堂’。有___,有___,有___,还有___……各地的美食,一应俱全,游客们可以大饱口福。”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说话练习,扶放结合,这不但能对课文进行补充,丰富内容,丰满香港的形象,而且又能针对性的进行拓展写话,训练学生思维。

三、巧用补白练说写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先吃透教材,寻找文章的空白之处,适时地引导学生于文章空白处反复推测、品味、构思,以说话或练笔的形式把“空白”补出来,用自己的联想丰富文章的内涵,开拓学生思维,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其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教师可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后追问:“既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是个著名的宫廷乐师,那么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内容?”于是学生就会遐想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再让学生也来当一回钟子期,赞赞伯牙。学生对“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进行拓展与模仿,说出“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妙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美哉,皎皎兮若明月’”等句子。

学到“伯牙子期相遇恨晚”这个环节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假如你是伯牙,我是子期,看到苦苦寻觅的知音就在眼前,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想对我说什么?”于是,学生模仿古人说话:“善哉!善哉”,师作揖回礼:“妙也!妙也!”;生道:“知我者,先生也!”,师答“遇先生,恨晚也!”;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子期也!”师弯腰行礼:“美哉,美哉,得遇先生,三生有幸也!”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一场古文字的表达训练。

学到“破琴绝弦祭知音”这个环节,可让学生展开遐想进行补白:“当伯牙痛失知音,孤独忧伤时,假如你是伯牙的亲人或是另一个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是安慰他、夸夸他还是勉励他?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在体会伯牙子期知音情深时,也会往美好的方面进行续写,在练笔中训练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入手进行补白,在练习说话写话中加强语言运用。如对课文插图补白,激活想象能力;对课文结尾补白,发展创新思维。

[1]刘仁增.让语文回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方利民.语言运用要“六度”[J].语文教学通讯,2014(3).

猜你喜欢
钟子期伯牙小蜜蜂
伯牙鼓琴
北京文学(2022年3期)2022-03-11 02:00:33
伯牙鼓琴
小蜜蜂嗡嗡嗡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快乐语文(2020年36期)2021-01-14 01:10:38
知 音
快乐语文(2020年28期)2021-01-05 02:47:00
何谓“知音”
小蜜蜂,对不起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伯牙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