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让思想政治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2015-04-18 01:37:30洪宗相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磨课主干环节

洪宗相

(永安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6000)

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克服课堂教学“冗繁”的现象,走简约化课堂教学之路。做为个体教师,其视角、选择有自己的局限,常常是“错”不知其错,“繁”不以为繁,甚至“红肿之处视若桃花”。这时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磨课”洗掉华而不实的教学形式和手段,磨掉虚化多余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过滤和删除低效乃至无效的言语和行为,实现最优教学效益。

一、“磨”教学目标的确定——简洁清晰

好的教学目标,应简明而透彻,表述简洁,便于操作,切忌面面俱到,“假、大、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很多教师,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就照搬这个教学目标模式,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用分列的菜单模式加以陈述,使得教学目标的叙述十分繁杂。面面俱到的结果是无所不备,无所不寡,重点、难点被掩盖了,知识的生成点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起到预期教学效果,指导教学行为的作用。

教师在确定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应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可以不必机械地照搬《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版)》的教学目标模式,因为它只是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思路。“磨课”的第一步就是磨教学目标的确定,即对教师原先确定的教学目标重新进行审视,对其表述是否科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进行再思考,磨掉那些贪多求全,不分主次、模棱两可,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表述和定位,确定简约、明晰,表述简要不繁杂,内涵清晰不复杂,三维关联不混杂的教学目标。

二、“磨”主干知识的认定——简要明了

主干知识是指在某章节或整本书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知识,主干知识掌握与否,关系到能否全面系统掌握知识。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无限性的矛盾是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处理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就教学内容而言,少则明、多则惑,因此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所取舍。然而哪些知识可以舍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特别对年轻教师而言,想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还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时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特别是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进行认真的“磨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磨主干知识认定”就是让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在相互研磨中,明确哪些知识与本节无关可以舍去,哪些知识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掌握应该淡化,哪些知识是本课的核心主干必须掌握,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必须突破。选定了核心主干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组。只有对教材大胆取舍与重组,撷取经典的素材,简明教学内容,学生才会学得有效,课堂才能富有活力。

三、“磨”教学环节的把握——简化朴实

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自然、有序、流畅、简约的过程,其关键在于简化教学环节。有学者把课堂的环节归纳为七个部分:新课导入、目标设定、课内自学、交流反馈、提问导学、课内研究、达标测试,并对每一部分具体要求进行细化。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按图索骥,照搬照套,每份教案都沿用这个模式,其结果是面面俱到,呆板僵化,把教学的每一步都考虑得太细致,把原本简单的教学环节复杂化了,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没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七个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不是每一节都要这七个部分,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即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简约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它更重要的是明晰、顺畅、厚实、启智的过程。因此,“磨教学环节把握”,就是对原先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剃除其不合理设计,对原先教学手段选择进行再推敲,选择其有效部分,从而保证课堂的简约高效,实现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既掌握了课本的核心问题,又能够自主思考,自我反思,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习惯结合起来,实现共性知识的个性化建构。

四、“磨”教学方法的选择——简便灵活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方法呈现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各种教学方法争奇斗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课堂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喜人景象。然而一堂课究竟用什么教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和不同选择。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实质,选择教法,言必谈探究、调查、讨论、实验……夸大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合适的教学方法,误导了学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造成课堂教学的“臃肿”,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法都有其适合的条件,任何人想生搬硬套,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切忌离开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或追赶时髦,或墨守成规。“磨教学方法选择”就是要以是否简便灵活有效为标准,对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进行集体再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新课程理念,灵活地贯彻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让课堂人文、理性,富于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

五、“磨”教学语言的提炼——简洁流畅

语言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手段,教学语言技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就是要追求用最简练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阐述最深刻的道理,做到深刻、独到,做到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目前课堂上的不规范用语不是个例,“口头禅”有之,照本宣科有之,随意、重复、枯燥泛味现象比较普遍。繁杂、不良的课堂语言,影响了课堂效率,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磨教学语言的提炼”就是要剃除繁杂、枯燥、错误的课堂语言,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科学阐释问题,符合教材内容与教师特点的言简意赅、简要流畅、简约精美、科学规范的课堂语言。运用深刻、独到、科学的语言,驾驭课堂,激疑布惑,画龙点睛,诱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磨”课堂练习的设计——简练有效

设问是教师促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善教者善问,设问是教学的生命,好的设问、练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较高水平思维,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的老师不明设问真谛,有的设问点选择不科学,有的设问火候不对头,有的设问数量不正确,因此出现问者有心,听者无意的尴尬局面。布置作业有的面面俱到搞题海战术,有的不知所问云里雾里,难以启发思维,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磨课堂练习的设计”就是对教师原先设计的设问进行推敲,对设问时间点的选择,数量的安排,难度、角度的把握进行预设。选择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进行设问,贯彻新课程理念,把过程设问、情境设问和能力立意设问相结合,严格控制设问的数量,保证设问的质量,以此来引领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反思,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总之,“磨课”磨出智慧与品格,让教学更有个性和风格。把创造还给教师,变“解析”为“建构”,使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1]郎文静.论磨课“三境界[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

[2]唐文伟.在语文教学中凸现生命的光辉[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磨课主干环节
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8:34
从三次磨课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题意义探究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二代支架时代数据中糖尿病对无保护左主干患者不同血运重建术预后的影响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