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图导图练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

2015-04-18 01:37:30卓銮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读图气温教学法

卓銮希

(福州民族中学,福建 罗源 350600)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1]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许多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运用各种地理图像进行地理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图导图练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以及地理学科特点,学校初中地理集备组采用了“加强图导图练,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程序:读、析、说、练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感性思维,积累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效果,这是每位地理教师始终都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我们采用图导图练教学法在教学中形成读图、析图、说图、练图的教学程序。

1.读图

读图是学习地理的“向导”,是沟通课文与图像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正确读图,必须帮助学生掌握读图基本技巧,提高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先从图名、图例入手,确定地图所表现的区域、位置、范围、主题等。其次,要结合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读图要求,按照从主到次、从易到难的顺序在不同层面寻找相关的地理事物,获取有效信息。

2.析图

析图是图导图练教学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读图是解决“有什么”“怎么样”,析图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待提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说图

说图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口相结合,一边观察地图,一边用语言表达地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实现图文转换,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说图不仅要说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还要说出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及内在联系,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的感性思维,积累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果。

4.练图

练图多用于新课后的教学检测,练图可以通过填图、绘图训练,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变式检测题,让学生逐渐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通过填图、绘图训练,把知识落实到图上,牢固持久,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做到“看图说话,无图思考”,强化空间概念。通过变式训练,不仅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还达到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优化课堂教学

美国著名科学家施瓦布指出:“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探究性学习。”[2]图导图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例如学习《西北地区》时,先让学生观察一系列西北地区的景观图,通过观察直观感受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西北地区的景观图及《西北地区的城市和交通分布》图,探究“气候干旱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读图、析图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图导图练教学法通过填图、绘图、说图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如学习台湾位置与范围时,首先让学生临摹台湾省简图,指导学生先画出特殊经纬线,标出经纬度,参照这些经纬度绘出大致轮廓,并读出大致纬度范围,明确纬度位置,然后在所画的简图上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明确台湾的范围及海陆位置,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让部分学生指图并语言描述,介绍台湾的位置、范围。这样通过动眼看图,动手绘图,动口说图等多项训练,使学生眼、脑、手、口多种感官并举,即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发展了学生的地理技能,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图导图练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学习《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时,先让学生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用笔描出长江的干流,观察它的形状像哪两个英文字母,再用笔描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然后在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上,找出长江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主要气候区、注入什么海。最后师生一起画出长江简图,把长江概况总结在简图上,这样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讲到长江水能资源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水利专家,要在长江干流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你会建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依图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选择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图像,明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使读图具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地图所表现的显性和隐性内容,然后再确定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如学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与1 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 月等温线数值有何特点?数值递变规律一样吗?(2)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3)与1 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 月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如何?(4)与1 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通过问题的牵引,学生不仅对7 月等温线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继而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设计问题要具体明确

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出发,抓住主要脉络,顺着脉络设计导图题和导学题,设计问题应具体明了,具有针对性,切忌过于笼统和盲目拔高。如学习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时,让学生先观察漠河的气温曲线图,找出哪个月气温最高?最热月气温是多少?哪个月气温最低?最冷月气温是多少?明确漠河的气温特点是冬冷夏热。再观察降水柱状图,哪几个月降水最多?降水稀少的是哪几月,是当地的什么季节?明确漠河的降水特点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然后让学生把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在一起,就是该地的气候类型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最后让学生按以上思路尝试分析吐鲁番、五道梁、海口的气候特点。这样设计的问题从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把问题引向深入,不仅仅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更主要的是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3.要适当启发与引导

阅读分布型、成因型、特征型、规律型的图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找出图与题的内在联系,理清解题思路。如学习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时,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松花江、黄河、长江、西江,观察它们流经的地形区、气候区,启发他们分析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这样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保证。

总之,图导图练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说图、练图等训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图的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等,获得地理知识,或发现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韦施羽.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2(8).

[2]景春华.探索构建地理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3]全疆发.地理图导图练教学法改革实验简介[J].江西教育科研,1992(4).

猜你喜欢
读图气温教学法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8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读图
IT经理世界(2016年17期)2016-11-29 16:48:22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1:44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1:18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1:41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