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幼儿园黄瑂
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幼儿园黄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主题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重中之重,承载着孩子们探索与学习的诸多轨迹。本文从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法、表现形式、注意点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主题环境;创设;支持;幼儿学习
在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环境创设一直是教师最为关注的环境创设内容之一,也随着教师观念的更新被赋予了新的教育价值。主题环境创设不再只是注重墙面必须是精致、美观、完整的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设计思路及手工劳动,而无从顾及幼儿的兴趣及需要,更不是因精心布置而舍不得更换,基本一个学期无变化的静物摆设。在我园,主题环境创设是紧紧围绕主题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现有经验以及幼儿的发展需求来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主题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实践,与主题相关的调查问卷,也逐渐被教师们合理的使用。调查问卷可以出现在探究活动的不同时期:前期调查,是为了帮助教师、家长了解当前幼儿对该主题的兴趣与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合理预设活动,安排活动进程,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把握该主题可生成、可拓展的空间;中期调查,是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能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方法,探究有方向;后期调查,则能帮助幼儿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效,也帮助教师、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为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学习提供依据。如中班主题探究活动《蔬菜王国》:活动前期,教师通过分发的调查问卷,了解到孩子爱吃的蔬菜和不爱吃的蔬菜分别有哪些;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是蔬菜哪里来、蔬菜怎么种、蔬菜哪个部位可以吃;家长们的建议是开展蔬菜拼盘活动、组织参观蔬菜基地、如何帮助宝宝爱吃蔬菜等。通过对问卷的梳理、总结,将孩子与家长的兴趣与关注点用可视的图片分门别类地展示在墙面上,帮助孩子了解同伴的兴趣点,帮助教师找准主题探究的切入点,帮助家长了解班级活动的开展情况,从而使蔬菜王国这一主题的开展更加有全面有效。而在活动中期,教师针对孩子为什么不爱吃蔬菜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理由:小时候吃蔬菜时被咽着了、有些蔬菜的味道怪怪的、蔬菜不好吃等。通过调查,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孩子们在互相讨论、回家请教或是查阅资料之后,找到了许多新点子,教师同样将调查的内容与搜集到的点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墙面上,孩子在与墙面互动中,会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经验,也会了解同伴的经验,最终理解整合、内化为自己的经验。通过对问卷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墙面展示,从而发现问题,拓展提升,推进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幼儿对主题活动的探究的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的,主题环境创设的过程也一样,应展示幼儿的探究轨迹,体现主题的深入推进。如中班主题《车来车往》,教师和幼儿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是这样做的:我看到的车子(图片展示)——我喜欢的车子(投票推荐)——车子来分类(分类操作)——车的发展史(图片展示)——认识汽车的结构(图片展示)——找找车子的不同(自主表征)——不一样的车牌号(对应操作)——新型汽车展(图文说明)——我设计的神奇车(自主表征)——交通安全我知道(自主表征)。随着主题的深入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越来越多,纳入环境创设的内容也就随之丰富起来,因为是顺着孩子的探究轨迹进行创设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收集的资料、重要的发现都被记录下来,展示在墙面上的内容也就清晰易懂,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关键经验的构建,家长来园时,也能够根据孩子的介绍轻松的读懂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了解孩子的探究历程,从而更好的做到家园共育。
主题活动的开展伴随的是各级各类的信息、资料、照片、图片以及幼儿的自主表征作品等大量资源的汇集,如何合理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有序安排,科学创设相关的主题环境,帮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到主题活动中,从而达到借助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日常的主题环境创设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根据不同的展示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
1.散点式:适用于童言稚语、全民大搜索等。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都会根据近期的兴趣点去寻找资料,我们会将找到的资料全部上墙,便于孩子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让孩子在与墙面环境的交流中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答案。
2.平铺式:适用于直观介绍某一主题事物的相关信息。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不同孩子会找到不同的资料,教师会在集中活动时,引导幼儿对相关的资料进行讨论、梳理和提升,得出最终的结论。
3.推进式:适用于对某一事物的纵向深入探究。认识了解事物,通常会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入手,全面深入地进行了解。
4.中心辐射式:适用于一种事物的多种特征的介绍。如中班主题活动《昆虫小世界》,幼儿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用自己的符号语言表征出他们对昆虫特征的认识,并将孩子的表征作品以昆虫图片为中心分类展示在其周围,如此展示,幼儿能通过自己与同伴的表征清楚、完整的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
5.上下问答式:适用于事物具体特征的对应、解答。孩子对事物的了解不是在一次探究、一个活动中就能掌握的,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以操作的互动式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学习。
6.四周包围式:适用于事物相关信息(次要信息)的展示。随着主题的开展,收集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内容很多,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重点选择,而其余的资料并不会收拾起来,而会将其展示在本次重点探究内容的四周,便于迎合个别幼儿的兴趣需要,为活动的生成做铺垫。
不论采用何种表现手法,都要遵循高低线的布置原则,低线——保持孩子视线的水平线,便于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认知。高线——保持成人与幼儿共阅高度的水平线,可以让家长抱着孩子,来共同观察、互动,使之成为幼儿园与家长之交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每个版块的创设中,为孩子提供一个“你还找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的即插式口袋,提醒孩子还可以找到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激发孩子全面、深入探究的欲望,寻找到不同的答案,发现周围环境的奇妙有趣,感动于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才能感恩于生活,而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传递给孩子的是答案没有唯一的理念。此外,还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促进他们轻松有效的学习。
总之,幼儿只有通过以小主人的身份亲手参与环境的创设,亲自验证自己的能力,亲身体验创造的快乐,让环境创设的过程成为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地参与生活,快乐地创造生活的过程,才能实现幼儿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