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2015-04-17 21:52福建教育学院鲍道宏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环节目标

◎福建教育学院 鲍道宏

一节好课肯定不只一个模式,这是常识。

新授课教学不同于复习课。课型不一样,教学形式肯定不会一样。数学课教学不同于语文课。学科不同,教学形式也不会一样。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学科课程教学。高年级教学与低年级教学也有区别,学生年龄差异带来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别,也要求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尽管有这么多差异、区别,但能被称作一节好课,其教学还是有一些基本要素、内在结构与基本运作程序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来尝试谈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从整体看,当我们观察一节课自始至终的教学,感觉到老师领着学生明确地朝着一个(或几个)目标前进,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课堂组织形式安排以及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等等,都是有助于朝着这个方向逼近,最终顺利达到这些目标,这当然是一节好课重要的衡量标准。教学如果目标不明,教学活动极易成为课堂秀——一场滑稽的表演。目标不明、涣散,当然教学必成问题。要是目标错误,后果更不堪想象。

当然,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衡量。在考虑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时,不能忽视方法的教育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这些要素都必然存在,它们不产生好的作用、发挥积极的影响,就会产生坏的作用,造成不好的后果。从教学出发,容易被人看到的是着眼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这一维度目标。但现代教育同时十分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与终身发展,总把学生本节课中应实现的知识技能的提升,与多方面发展结合起来思考。不管如何,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以,一节好课总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这些目标自始至终都发挥着引领与评价教学的作用。

偶尔有时候,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离”原先设定目标的情况。教学在师生互动中被某一问题、某一事件触发,导致教学过程“意外”生叉,朝着根本没有想到的方向发展。这时,原先设定的目标落空了,教学似乎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失败了。如何评判这一现象,这样的课还算不算一节好课?或就是“失败”的课?

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果触发教学意外的那个问题或事件,本身就是前面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带来的“结果”,而且,教师如果不面对它,就可能伤害某个(些)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或者错失一次极为有意义的教育机会,那么,教师当机立断,改变原来预设的教学路径,凭借自己教学机智及时抓住这一问题或事件,利用它们发挥难得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的话,即使教学活动“意外”生叉了,原定的教学目标似乎落空了,这也是一节好课,甚至是非常精彩的课。因为这种意外的生成,正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精彩表现,是师生智慧、探究精神的表现,是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教学过程中这种“意外”完全是随心所欲的产物,教学变成唱“信天游”“跟着感觉走”,那么,这不但谈不上是一节好课,实际上已是一次严重的教学事件了。

从教学活动过程展开看,一节好课,应该从一个良好的起点开始。所谓好的起点,是既能勾起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苏醒,又能引导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新知识找到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结合的“锚点”时,学生有意义学习就开始了,教学不再是单向“灌输”。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五章第二节“异分母的加法”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先复习学生原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如加法的规则(如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的单位;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值不变。同分母分数加法等等),在此基础上,“异分母的加法”问题便迎刃而解。其他学科、学段教学也大致如此。

好课的教学环节应该简明清晰。一节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课,教学环节不能过多,过多必碎,过多易乱。五六个环节比较恰当。当然,五六个环节不是各自孤立的独立王国,而是前沿后续的统一体,在某些环节之间,有时出现小循环,不但正常,甚至必需。

一节好课,当然尽可能推动学生学习、思考、尝试着自己(或合作)解决问题。现代教学,不应是简单“传授”知识与结论,这不仅是教育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提供的规则。但教师要给学生指示学习内容,有时也要提出学习任务,必要的时候,还要告知学习方式,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地学习,可以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由此激发出来的学习“问题”更真实、更反映学生的差异,因而更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同时,这样的学习,无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精神与探究意识,正符合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期盼。学生主动学习,显然也为后续教学环节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接下来的质疑、讨论、交流,还是练习、演示环节,有了前面学生主动地学,后续教学就有了生命的根基,才可能具有生命活力。否则,即使讨论交流、即使合作探究,也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像一朵塑料花,再鲜艳,也终究没有生命。

一节好课,应该有启发性的问题出来,应该有学生真实的疑问出来。当课堂中教师尽提一些“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有没有?”的问题,课堂必定紧紧被控制,教学是沉闷的。这些填空性的问题,只能把学生逼到应答与配合的位置上,成为教师这一中心人物的配角。相反,启发性问题,却易于开启学生思考的大门,开辟一段生动真实的师生互动场景。如果一节课中有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需认真要思考才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时,这节课不仅是真实的课,也是难得的好课。因为,学生学习不仅主动了,更是深入了。深度学习,必将帮助学生完满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节好课,在学生讨论、思考与练习时,必定有充分的时间与有效的反馈。时间是任何活动有效的基本保证,问题的难易、任务的轻重与课堂学情,这些因素都影响一个教学环节时间长短的确定。不管如何,保证充分学习,是时间安排的基本原则。学生学习需要及时、针对性强、正确的反馈,是一个教学常识。反馈不必总是老师给予的,可以多样,但不可或缺。

一节好课,应该以符合那个学科与那个学段的特点展开。语文课不仅教学目标、内容是“语文”的,教学的基本形式也应该是“语文”的。阅读、讨论与表达,就是它的基本形式。同理,数学课更多的是演算练习,科学课更多是观察与实验。体育艺术课,总是在指导下的模仿与练习。每个学科总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此外,不同的学段也有不同的特色,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化与形式多变,是儿童年龄特征的要求。高年级更多一些理性思辨,也是高年级教学特色。

至于要不要课件,就像要不要实物、挂图与实验器材一样,要根据教学需要。需要时,用了它,用得得当,锦上添花,是好课。不需要时,还用它,是画蛇添足。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现代网络环境愈来愈深入人们工作、科研与生活背景下,我们有理由提出,一节好课,应尽可能与互联网、局域网联系起来,这显然是“一节好课”的现代标准。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环节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