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承璜第二学校 林建全
“语用”理念下学生言语能力培育探微*
◎福建省仙游县承璜第二学校林建全
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积淀优美词句,鼓励学生在日常实践中运用语言,在文本学习中通过品词赏析、修辞表达、迁移体验提升言语能力。
品词;修辞;迁移;体验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按理说每个学生在语文实践上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个人的言语能力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苍白呆板,甚至语病连连;作文本上,语言苍白空洞,言而无物。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得不够吗?不完全是!究其因,和教师不注意或不善于挖掘训练资源,不善于引导、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淀优美词句,鼓励他们在平时的实践中运用语言,言说美妙的语言,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倾吐喜怒哀乐之情的工具,是心灵的音符。因此,她富有生命力,形象生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文本内容,在品词析句中把抽象的词语形象化、生动化,通过想象画面、语言描述和表达,在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品读五壮士的语言、神态和心理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从“斩钉截铁”一词入手进行语言训练。与一般的查字词典来释词义的做法不同,我采用语言情境感染方法,以饱含激愤之情的语言告诉学生,“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里。五位抗日英雄在胜利完成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后,斩钉截铁地选择了一条通向悬崖绝壁的绝路。同学们,请你们好好想想,五位壮士此时会‘斩钉截铁’地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一会儿,学生们纷纷描述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说:“他们可能是这样想的,我宁可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日本鬼子发现自己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有的道:“战士们默默地拿起枪,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有的……
品词赏析的训练不但能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还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机会,一个口含画笔的机会,他们就会给我们展现口吐莲花的精彩。
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性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进行接近于书面语言的说的训练,让学生运用具有修辞化的课堂语言。
在课堂里,我们会被这样一个漂泊他乡、葬身异国,却又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愿如梅花一样做一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中国老华侨所叹服,可当要用语言表敬意时,却常常词穷。一日,我引导学生阅读“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要求学生尝试用上反问、排比或其它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外祖父的敬意时,让我意想不到,惊喜万分:“外祖父,唐诗宋词,也诵不出你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行草隶篆,也写不出你的拳拳之心;梅兰竹菊,也画不出你的赤子情怀”“外祖父,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国之情,怎能不感动每一个中华儿女”……当这样的语言从学生胸中喷薄而出时,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谁说我们的学生不会说?只要我们敢要求,善引导,学生的语言一定不会单调平淡。
自古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赛风雅,出口成章比文采,哪一个不是顺手拈来,脱口而出?只要我们有心,给学生创设互动的情境,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说完整话,说修辞化的话,学生的言语能力必定会与日俱进的。
语文课程的核心在于语言的实践。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样本,在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感悟文本,做到举一反三,习得运用语言的规律。
《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出自名家谢冰莹之手,作者运用大量的拟人、联想手法,营造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喜爱之情。这无疑是一个语言迁移、学生学习表达的绝佳样本。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中,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画了柔美的柳图,潺潺的流水。就在学生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美景所感染时,我轻叩他们的心灵之门,给他们一个展现语言美的机会——同学们,我们也曾经徜徉在碧山绿水之间,让我们也来学学,尽情地赞美这些特殊的“朋友”吧!果真不出所料,几位学生都写了校外田野里的油菜花:“阳光下油菜花正开得热烈。一朵朵油菜花似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株株油菜花又似一位位身着黄纱的姑娘,在和风中轻歌曼舞。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勾住多少行人的脚步。”“看,有的拍照;有的闭上眼睛,似乎陶醉在花香中;还有的在画画。走进花海中,好想捧一把在怀中。耳边不时地响起“嗡嗡嗡”的声音,仔细瞧瞧还会看到蝴蝶的影子,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句子,让我惊叹不已。个性化的语言让我强烈地感受到那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我暗自窃喜——模仿的语言也很美!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文本品读中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我们一起来欣赏《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这父子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这对父子对自己说过的承诺铭记在心。
生:父亲很爱儿子。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深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师: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描述?
生:在父亲的承诺中,我知道父亲总要与儿子生死与共,说明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让学生把“了不起”写到题目下面)
师:“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了不起”在课文中表现在父子俩,儿子的了不起是先人后己;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信守承诺。
师:在你的生活中你是怎样理解“了不起”的?
生:“了不起”就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师:“了不起”就是——
生:一个人很有本领、很厉害!
师:你来说。
生:就是一个人非常的伟大。
学生个性化的语言给教师带来的是心灵震撼和对生命灵性的惊叹。在课堂上,教师要善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迸发心声之火,这样的课堂就是最有效的课堂。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言说美妙多彩的语言,提高、培育他们的言语能力的方法甚多,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有训练意识,随时随地引导学生积累、言说,学生就会在言语实践中享受到无尽愉悦和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责任编辑:左小文)
*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用’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项目编号:FJJKXB13-1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