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敬贵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教学中心,山东 潍坊 261053)
指导教师工作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
董敬贵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教学中心,山东 潍坊 261053)
指导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导师、人生导师、生活导师,指导教师工作制促进了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文章介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指导教师工作制的实施,推动了学院的学风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肯定,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高职教育;指导教师工作制;学生工作
指导教师工作制是指,由专业教师担任高职学生的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1],辅导员则协助、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学生工作。指导教师工作制有效地贯彻了全员育人、教职员工人人都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
我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实行指导教师工作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因材施教,使具有不同素质倾向、兴趣爱好的高职学生都能够进行个性化培养,拓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内涵。指导教师从学业指导、生活关心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担任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通过言传身教、亲力亲为,用自己的言行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根据抽样问卷调查,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率达到了95%。
为了使指导教师工作制顺利实施,我院专门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从2003年开始进行指导教师工作制的试点,在2003级新生中实施,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制定了指导教师工作制实施办法和工作程序。通过交流、学习和领会,全院师生统一了思想,工作思路也从班主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经过十多年指导教师工作制的实施,我院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高职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1. 指导教师管理体系
为保障指导教师工作制的顺利运行和实施效果,确保指导教师管理规范有序、有章可循,我院在指导教师的选聘办法、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办法、学生团队日常管理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评价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定了《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对系指导教师工作考核的原则意见》《指导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及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根据我院的宏观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各院系也制定了本部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对指导教师工作进行管理与考核。同时根据我院督导小组及ISO认证办公室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管理制度更趋完善,还建立了院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表彰制度,宣传、推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典型。
2. 指导教师的选聘与学生团队的组建
学生在入校后要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各院系首先根据《指导教师选聘办法》审查每位申请担任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师资格,公布每个专业有资格担任指导教师的名单,并将指导教师的个人材料张贴出去,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并与指导教师签订指导协议。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形成一个团队,团队中各年级的学生都有,指导教师从团队中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助手(团队长),帮助指导教师组织会议和各种活动,同时在每一年级选一名学生作为联络员,帮助指导教师与本年级学生的联系。这样,每名指导教师带领一个团队,在思想、生活、学业等方面对团队学生进行指导和关爱。根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我院成立以教学管理中心、学生处、安全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考核机构,各系也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管理考核机构,实现了指导教师工作院系二级管理机制。
3. 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素质好的指导教师队伍[2]。我院高度重视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增强实际工作能力。这为明确指导教师任职条件,精选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创造了条件,也是对指导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和业务培训,而且可以发挥优秀指导教师的带头作用,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实行助理指导教师制,凡是新招聘进来的专业教师都要担任其他指导教师的助手,为期1年,待具备条件后再独立担任指导教师。为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我院每年进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在评优、年度考核、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向优秀指导教师倾斜。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坚持“日检查、周通报、月落实”考核制度,当月考核当月兑现。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4. 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
指导教师是学生的学业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和人生领航员。指导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工作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策划、扶助作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精细化指导。
(1)团队建设与学风培育。团队建设是指导教师工作的核心之一,是团队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指导教师要构建结构合理、组织健全的梯队式团队,注重团队干部的培养,不断完善梯队建设;规划团队工作目标,制订团队远期(三年)、中期(学年)和近期(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确定团队理念,培育团队文化,打造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培育团结互助、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高的目的;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研究、解决团队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2)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学生现状调研,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
(3)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指导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帮困工作,做好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及各种优秀评比和推荐工作;处理好突发事件,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定期走进教室、宿舍,走进学生生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与辅导员密切配合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加强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我院从2006级新生开始实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制度,建立学生团队档案,把握学生的生活动态,与时俱进地开展指导工作,当好学生的人生参谋,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态。
(4) 学业指导工作。上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强化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学一行、精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指导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正确选课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考取个性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还要及时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提出的问题。
(5)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学习竞赛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6)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过程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消除就业畏惧心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应聘,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5. 指导教师工作网的构建
为了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指导,我院建立了指导教师工作网,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快捷平台。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相互间的沟通更加深入、更加贴近、更加真实,这为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方便了在校外实训的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工作网对在校外顶岗实习或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发布等均可通过工作网来实现。另外,指导教师和学生还可通过手机、校园网、E-mail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指导效果明显增强。
1. 因材施教,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在具体工作中,指导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意发展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帮助学生制订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使学生构建出符合自身特点且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3]。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我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2. 教学互动,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指导教师既对学生“授业”“解惑”,又对学生“传道”[4]。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在感情上贴近学生,使学生思想上有问题愿意找指导教师谈,而指导教师的适时开导和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摒弃错误思想和观念,走向成熟。指导教师工作制缩短了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彼此间亦师亦友、关系融洽。
3.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成为技术服务的生力军
校企合作、加强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是我院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近年来,我院教师的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达数百项,绝大多数有项目的专业教师带领自己所指导的学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学生参与到横向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中不仅锻炼了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也成为指导教师从事技术服务的得力帮手。每一名指导教师带领一批学生搞科研、技术服务成为我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申请专利,2014年我院学生申请专利达1 043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数10项。
4. 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我院在学生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就业率连创新高,均保持在98%以上,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企业的好评,这与指导教师工作制的推行不无关系。指导教师从学生入学后进行的高职教育导航,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5],再到最后的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等,构建起了三年不断线的全过程指导,确保了较高就业率,以及学生较高的首岗稳定率和就业质量。
[1] 吴红宇. 高职实行指导教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2):55-57.
[2] 陈登科.高职院校班级动态管理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2):34-34.
[3] 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57-59.
[4] 赏芝堂.明师出高徒[J].现代大学教育,2003(4):45-46.
[5] 蓝劲松.何谓大师:兼论大师贡献之所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8-14.
董敬贵(1966—),男,山东安丘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产品开发。E-mail:dongjinggui2008@163.com
G715
A
2095-3860(2015)05-03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