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标题制作技巧刍议——以2015年的两会报道为例

2015-04-17 18:50:28■刘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会议受众

■刘 丽

会议新闻标题制作技巧刍议——以2015年的两会报道为例

■刘丽

标题对写作而言,一直以来有文眼之称。好的标题亦如新闻的眼睛,是凝聚新闻精华,激发受众兴趣,引导其进一步关注新闻报道的入门钥匙。相较于社会、文化、娱乐等题材的新闻报道,会议新闻的标题制作既难亦易。

“易”在于对待会议新闻,特别是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和领导人观点的会议新闻,各个部门会大力支持报道渠道一路顺畅。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这种新闻记者自说自话式的 “易”新闻面临着传播效果差强人意的困境,已经到了终结的时候。而 “难”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的会议新闻报道堆积材料,语言干瘪,甚至形成了千文一面的报道形式,会议新闻的标题也被淹没在枯燥的材料罗列之中。如何突破这种经验化的、模式化的报道思路,破茧而生,对新时期的会议新闻报道者提出了无声的挑战,也是不可推脱的责任担当。其次,难还在于记者和编辑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或扎实的领域专长,熟识会议材料,正确领悟会议精神,敏感地捕捉到会议中的新动向、新事物,甚至是穿插在严肃庄重会议过程中的点滴细节和饶有意趣的插曲,都会使会议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标题制作,散发出鲜活的生机和时代光芒。

互动意识,传受方平等交流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标题已然不再限于文眼的功能。网络传播的海量性、无限链接性、互动性、传受方角色辨别的模糊性等传播生态特征,使得新闻标题更多地承担起引导新闻接受和积极反馈的窗口功能。“树立用户思维,根本上说,是要抛弃以自我为中心,让用户意识贯穿到信息生产运营的始末。互联网文化要求树立用户意识,传媒必须有平等意识和互动意识,学会研究用户的兴趣爱好与阅读习惯,寻找新闻报道与用户贴近的结合点;学会用互动手段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以此来发展和管理用户关系,培养用户的忠诚度。”①

用互联网思维去报道两会,是新浪网在2015年两会报道中提出的新思维。这也是新浪网今年转型的一个指导思想。新浪新闻中心在中文门户中还首次探索新闻选题众包产品,“两会选题会”共收到网友6000多个选题,其中5个选题被编辑选中实施。②

以具体的选题策划为例,2015年两会期间,新浪新闻两会特别策划 《习大大蛮拼的!》,主标题运用了民众熟悉的国家领导人称呼,以及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 “蛮拼的”,读来轻快平易。在文中的小标题分别用地图、柱状表、人物头像以及吃、穿、说、礼的字图,解读了习大大的足迹和趣事,引发了五万余网友的跟帖评论,为民众提供了关注、讨论国家领导人主持政务、外事活动甚至生活趣事的舆论场。

现实关怀,理性精神的在场

会议新闻题材的公共性和政治性使得新闻记者和编辑必须严肃思考会议内容,整体把握新闻报道,追求一定的思想深度,为社会和民众带来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会议新闻的传播效果,特别是民众的接受程度,所以会议新闻还须真实活泼。相应的,优秀的会议新闻标题不仅必须传达出最核心的会议精神和观点,也需要承载丰富饱满的新闻信息,思想性和现实性并举。

对待内地公务员,特别是官员,从以往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形象塑造到民间的舆论话题,都存在被曲解,甚至污名化的问题,公务员的收入,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待遇尴尬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公共平台呼吁解决的呼声却寥寥。两会期间,《南方都市报》刊发了 《山东济宁市长:县委书记月薪三千还不如打工的》,认为社会应更加理性对待政府官员。同时,《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四川高院副院长谈法官薪酬:有庭长月薪才4千多》,把讨论的焦点对准了如何留住法官人才的问题,并上升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层面。这些新闻标题都来自两会代表、委员在参政议政中的真知灼见。他们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身边的情理故事,并辐射到整个社会的焦点症状。在这类会议新闻的标题中,不仅证明了与会者理性精神的在场,而且也体现了对公众生存境况的现实关怀,真正承担起了会议新闻的独特责任与精神。

见微知著,于细微处见精神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会议是十分丰富的新闻源,会议上精神最集中,议论最集中,信息最集中,如果记者留心捕捉,细心研究,几乎每个会议都可采写出好东西来。写好会议新闻标题,在采访过程中要有 “出新”的慧眼,在制作过程中则要恰如其分地运用真实可感的鲜活话语、人物神态和动作等细节表现的手法,突破程序式的俗套思路和笔法,从而使会议新闻标题读来生动可喜。

需要强调的是,会议新闻标题中展现的细节,也不仅是会议过程中发生的花絮或碎片式的话题,还包括会场上的气氛、环境、参会人员真情流露的内心语言、行动,以及会场交流的场面等细节。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细节,使容易枯燥的会议新闻生动起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的 《娱乐化的两会报道越来越被鄙视》就批评了以往娱乐化和追星化常常成为降低两会新闻品质的顽疾,指出记者应当具有问题意识,努力发掘有价值的讨论,敏锐洞察民主的细节,而不是做追访明星式、花絮式、装点式的报道。

贴近民生,亲和平易的态度

会议新闻往往和国家、地方政策法规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缺乏真实可感的生活气息。需要记者与编辑寻找与时代相宜,贴近民生的视角,将民众的实际利益与国家、地方的方针举措相结合,挖掘出会议中满足民众需求的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有力地激发民众的兴趣和社会舆论的走向。好的会议新闻标题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的信息和情感需求,还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在线接受心理。

2015年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刊发《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答本报记者问——环保法不能成 “纸老虎”,要有钢牙利齿》,随着国民生态意识的提升和成熟,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这个标题直接来自于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记者会上回答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的言论,“纸老虎”“钢牙利齿”的形象生动而通俗,回应了民众对新修改的环保法执行力度的疑虑,让公众感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决心。此外,人民网、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中国台湾网等多家新媒体 《李克强笑问记者:中文这么流利有没有在中国买房》的新闻标题也来自于总理的发言,谈及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两个复杂的大话题,标题并未从艰深的数据或繁杂的政策解读入手,而是摘选了总理和金融时报记者的对话,这样的标题不仅明易风趣,也衬托出现场轻松融洽的访谈气氛,还暗示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有一石三鸟之功效。

新闻叙述,雅致或谐趣的语言

曾几何时,会议新闻成为一种惹人生厌的新型 “新闻八股”,空话、套话和官话覆盖了会议的重要议题。而网络时代的会议新闻标题往往通过链接与正文相连,受众是先接触到标题,然后才做出是否点击链接进入正文阅读的选择。与传统的会议新闻标题相比,网络时代的会议新闻标题承担起了更多的 “导读”功能。为此,网络新闻标题成为媒体间相互竞争,展现特色的手段之一。首先,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应当遵循新闻标题制作的一般性规则,即简明准确,避免空洞滥熟、低俗猎奇的用语,避免标题的失准甚至失实,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展示给受众。其次,要根据会议和媒体自身的特点,尽量做到既诙谐生动,又具有一定的古雅之趣,给受众带来愉悦轻松的收视阅读体验。《人民日报》刊发的 《习近平:腐败往往始于几杯酒几张卡》,既源于习近平的发言,同时在标题中将沉重的腐败问题与看似微不足道的几杯酒几张卡相并置关联,巨大的悬殊产生令人警醒的批判力量。央广网 《两会 “强”声:李克强的“说”与“做”》则巧妙地利用语音和语意的双关修辞,回顾了总理重要的 “言”与“行”,细细回味,亦有“知行合一”的君子之风。

开疆辟土,移动与海外传播

各级新闻媒体为充分全面地报道“两会”,不仅投入了传媒媒体的内容优势和人才优势,还将新技术在报道中用到极致。众多媒体纷纷搭建起媒体、网站、“三微”(微博、微信、微视频)及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传播立方体,内容涵盖多个板块,凸显全媒体传播力。《新京报》新媒体内容中心副总监祝炳琨透露,《新京报》需要突破两会报道的二维空间,两会期间重点推出的 “动新闻”引人注目,反响良好。他还建议,对两会的报道可以更加轻松、喜悦,也就是 “轻悦化”,这样的媒体报道方向会使得老百姓可能更加乐意关注这些新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沈阳表示,“2015年两会的报道和以前有一些区别,我们关注会议新闻更多是通过朋友圈、新闻客户端,移动化的社交化的趋势非常明显。”③

据奔赴 “两会”一线的 《传媒》特派记者高方调研发现,《人民日报》以17个语种推送的多媒体 “两会”报道在174家国外媒体落地数百次,影响广泛,对外宣传效果良好。其中,“《为缓解医患矛盾提建议》《做好政协委员在中国并不轻松》等报道,贴近国外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接受习惯,切口小,篇幅短,文字活泼,为国外受众真切感知两会的重要意义和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提供了生动案例。”④

长期以来,受众对会议新闻兴趣低落并非针对新闻自身蕴含的信息,而是因为新闻缺少对会议精神和焦点问题的清晰解读和有效引导,大量会议材料铺天盖地地堆积在新闻中,不仅可读性贫弱,甚至令受众产生拒绝接触的心理。在网络时代,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为会议新闻提供了蝶变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压力。如何引领会议新闻走入寻常百姓家,给受众带来愉悦而深刻的传播效果,会议新闻标题引领的方向已然渐渐清晰。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讲师、新闻学博士)

注释:

①魏志奇:《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媒体传播规律》,《新闻世界》2014年第5期。

②赵国宁:《2015两会报道新面貌——以 “新浪”和 “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1期。

③ 《坚守与创新成为2015两会新媒体报道主题》,中国传媒网2015年3月30日,http://cmzz100.com/cn/ G1/guanli/info/1181.html。

④高方:《2015年全国 “两会”报道观察》,《传媒》2015第3期下。

观点速递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许多法律是适用于媒体领域的,并且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系统性,不仅有限制性的规范,而且有保护性的规范,不仅有规制媒体的规范,而且有规制媒体管理部门的规范。可以说,在媒体领域里,目前许多问题已经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根本原因是有关法律规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和信仰,甚至还不为人们所知。适时推进媒体领域的法制建设是必要的,但是放着现有的丰富的法律资源一不学习、二不使用,连已有的重要法律规定都不知道,只顾谈论 “立法”,也不是一种持重务实的态度。

——魏永征,《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上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会议受众
《八七会议》
党员文摘(2022年15期)2022-08-04 09:15:52
会议通知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06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0
会议通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喜剧世界(2016年9期)2016-08-24 06:17:26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