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贻宁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论apple的词汇演进与象征意象
黄贻宁
(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18)
apple的源流及词汇变迁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变迁。apple具有褒贬两种语义色彩和多重象征意象,这些象征意象折射了人类的生活经验、文化传统和思维形态。apple的象征意象具有任意性、国别性、隐喻性和心智性特点。任意性特点揭示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规律,国别性特点表明语言的演进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制约,隐喻性特点指出了象征和隐喻生发和建构的“相似性”,心智性特点体现了人类象征意象活动的思维轨迹。
apple;词汇演进;象征意象;特点
象征是借某一具体可感知形象的事物表征难以直接表现的抽象事物,如红色表示革命,白色表示纯洁,绿色表示环保,orchid(兰花)象征belle(美人),oak leaves(橡树叶)象征bravery(勇敢)等。象征手法的本质是“借此而言彼”,以表现形象化的思想,它可用于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语言主体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它是可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物象。在象征语境中,意象表达主体对世界的感受和情绪反映,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也不追求外部图像逼真性和完整性,而具有闪烁不定、跳跃流动和朦胧虚幻的特点。
英语apple既是一种水果,也是一种宗教符号,更是文化基因。apple在语言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标记功能和丰富的象征意象,生发出很大的阐释空间,研究该词对于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化、理解科技创新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文献显示,英语学科从词汇和隐喻研究apple的论文数量较少,现有成果主要涉及apple的习语及其文化内涵[1-2]以及中西文化对比与翻译[3-4]两个方面,而在梳理词义演变、分析词语典故、阐释词汇内涵等方面,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角度透视apple的词汇意蕴,重点分析该词的来龙去脉、语义变化和词语演进,在此基础上从褒贬两个维度阐释该词的象征意象,最后阐释象征意象的特点。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信息显示,apple有两种词义,一是fruit with red or yellow or green skin and sweet to tart crisp whitish flesh,二是native Eurasian tree widely cultivated in many varieties for its firm rounded edible fruits。从使用频率看,该词频排序2 711位;从语体应用看,它常见于报刊、小说、口语和学术四大文体;从随机信息量看,与apple相关的互信息值高于10的名词约50个,如cider,macbook,orchards,iPhone,iPad,iPod等;从词语搭配看,最常与apple并用的有形容词(如big,red,golden)、名词(如computer,tree)和动词(如eat,buy)。由此观之,apple是一个高频词,其用途很广,搭配力很强,且经常出现于不同的语域中。
从词源上看,apple一词源自印欧语系。在印欧语系语言(罗马语族除外)中,大凡表示苹果或苹果树的词,均由æp、ap、ab、af或ep词根构成,如æppel(古英语)、æpel(古弗里斯语或古撒克逊语)、apful(古高地日耳曼语)、apel(克里米亚哥特语)、appel(荷兰语)、Apfel(德语)、aballo(凯尔特语)、abhal(爱尔兰盖尔语)、jablo-ko(俄语)以及jabl-ko(波兰语)、afal(威尔士语)、epli(古挪威语)等,它们均为阳性词。中古英语时期,其拼写形式多样,以ap和ep词根为主,如aple,appel,appell,apille,appil,eppel,epple等。apple拼法14世纪出现后逐渐稳定,成为大众认同的拼写形式。[5]
从语义上看,apple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作为名词,由“苹果”和“苹果树”之意扩大为泛指类似苹果的各种植物果实,如“苹果属植物的果实”和“苹果状果实”。作为及物和不及物动词,意为“变成苹果”(form or turn into apples)和“长出苹果”(bear apples)。20世纪中叶它演化为形容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俚语中拼作apples,意为“满意的、安好的、好的”(satisfactory,all right,fine),she’s apples表示“一切都好,不必担心”,如How’s it going,Wally?Everything apples?等。[6]从互信息和搭配看,其词义已发生变化,兼具植物和科技两种属性,如apple tree和apple watch,前者为“苹果树”,后者是“智能手表”。
从词的文体意义看,很多与apple组合的词语变成方言或俚语,如apples and pears是俚语,意指stairs(楼梯)。这种构词法叫做“同韵俚语”,用熟语替代话语中最重要的一个词,词组最后一个词与所指称的词押韵,如pears与stairs押韵。[7]从词的色彩意义看,该词情感色彩丰富。它在习语the apple of one’s eye中是褒义词,意指“最心爱的人或物”;在习语a rotten(or bad)apple中是贬义词,意为“害群之马,败类”;在习语apples and oranges中是中性词,表示“截然不同的人或物”。从词义转化角度看,该词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扩展,如apple-pie本义是a pie with a filling of apples(苹果派),引申为“亲切温馨的家庭感”;to upset the(or someone’s)apple-cart本义是“打翻苹果车”(to upset the cart for carrying apples),引申为“把事情搞砸”(to cause an upset),这个幽默用法专指“打乱计划”(to upset a person’s plan)或“坏了事情”(to ruin the undertaking)。[8]由此可见,apple与其他词语搭配中衍生了丰富多彩的联想意义和比喻意义。
apple词汇的演进应归功于一条言简意赅、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谚语。《一天一苹果:古老的谚语为什么还管用》一书作者卡洛琳·塔格特说,该谚语源自威尔士彭布鲁克郡一句老话:“Eat an apple on going to bed,and you’ll keep the doctor from earning his bread.”最早记载于19世纪60年代。[9]20世纪初演变为An apple a day,no doctor to pay。且由于an和a并列、day和pay押韵,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后来它又变为An apple a day sends the doctor away。句型结构更简单,且两个意群末尾押韵[ei]音,读起来很顺口。该谚语最后定格为An apple a day keeps thedoctor away,用keep替代send却有画龙点睛之妙。动词send和keep内涵不同:前者是使役动词,有“强行”之意,主观色彩较浓;后者是状态动词,表示一种常态,语言生动鲜明。相形之下,现在通用的说法更符合保健养生的道理。
关于该谚语定型后最早的文字记载,卡洛琳·塔格特说1922年首次刊登在一本健康杂志上,弗洛里安·伊利斯则说1913年记载于伊丽莎白·M·赖特《质朴的言语和民间文学艺术》一书。[10]226该谚语不仅“年轻”,而且派生力很强。在An X a day keeps Y away结构中,X和Y可替换成不同词语;根据“谚语核心”概念,[11]该结构可以一分为二,前半部核心是An X a day,后半部核心是Keeps Y away。人们据此创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广告语:
(1)A slice of pizza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1957)
(2)Can a potato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If an apple can,a potato can,too.(1974)
(3)A potato a day could keep high blood pressure away.(1986)
(4)A bike a day keeps the weight away.(1980)
(5)5 miles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1978)
(6)Campbell’s Soup.Better than an Apple a Day.(1983)
(7)A marshmallow a daymakes your blue eyes bluer.(1974)
(8)A marshmallow a day puts a smile on your face.(1976)
(9)A marshmallow a day puts up a twinkle in your eye.(1976)
(10)Keeps him away.(1965)[12]
从结构模式看,这些广告语利用了谚语的基本结构或核心结构。如(1)(2)(3)(4)(5)保留了An X a day keeps Y away整体结构,其中(5)把An X改变成复数形式;(6)(7)(8)(9)扣住了谚语前半部核心结构An X a day;(10)凸显了谚语后半部核心结构Keeps Y away,其中替换Y的him是指the auto repairman(汽车修理工),说明该公司汽车轮胎质量上乘,用了它可以keeps the repairman away。从应用范围看,该谚语已从传统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扩展到现代社会的其他领域,如健身、美容、汽车等行业。这些具有“可辨认”特征的变体,使人一看便产生美好的联想,达到“第一印象”记忆效果,间接提高了苹果的知名度,提升了apple的词汇价值。
apple的词汇演进为解读其象征意象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认知理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苹果具有褒贬两种喻义,产生了许许多多象征意象,揭示了语言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关性。
从贬义维度看,苹果“邪恶”意象的文化背景是希腊神话和圣经典故,它指的是人类的堕落和罪恶。An apple of discord喻为“不和之源”或“祸根”,它源于希腊神话故事: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因故刻意制造不和,在珀琉斯和忒提斯的婚礼筵席上投下一个刻着“属于最美者的”金苹果,参加婚礼的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忒为此而争执不休,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出于私心,把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忒,于是阿芙罗狄忒帮他拐走了绝世美女海伦,从而间接引发了特洛伊战争。[13]49在希腊神话中,金苹果还有“诱惑”的象征。女神亚塔兰忒善疾走,向她求婚者必须跟她竞走,失败者被杀,胜利者可以成亲;男神希波墨涅斯听从爱神阿芙罗狄忒劝告,在竞走途中丢下三个金苹果,亚塔兰忒因捡拾苹果而失利,与希波墨涅斯结为夫妇。[13]12apple of Adam或Adam’s apple(喉结)喻为“罪恶之源”,它出自圣经典故:上帝耶和华造了亚当和夏娃一对夫妻,让他们住在伊甸园里,告诉他们不能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因为人吃了这种果子会开目明智,像神一样能“知道善恶”;亚当夏娃因听信魔鬼的唆使,偷吃了禁果而犯下“原罪”,被赶出了伊甸园。[13]161
apple被抹上贬义色彩,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张冠李戴,因拉丁语mālum(苹果)和malum(邪恶)两个词拼法极其相似,“苹果”被当做“邪恶”了。二是过度概括,苹果指所有植物果实,伊甸园的禁果本是匿名水果;把禁果说成苹果实则貌似神离,前者是抽象的东西,后者是具象的东西。
从褒义维度看,苹果具有“健康、青春、爱情、吉祥、创新”等诸多意象。苹果素有“健康水果”或“全科医生”之誉,被赋予健康的意象。有人曾做过一个心理测验,试题“对于以下水果分别盯上10秒钟,你最想咬上一口的是哪个?”答案选项为苹果、鸭梨、香蕉、葡萄,结果有90%以上的人选苹果。[14]苹果之所以成为人们最喜爱的水果之一,可能跟其酸甜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有关。古罗马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早就知道苹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现代科学发现苹果不仅富含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大脑必需的营养素,而且还有锌元素和抗氧化剂,能够降低胆固醇含量、降血压、抗衰老和减肥。2011年荷兰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苹果有助于预防中风;2012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中年人每天吃一个苹果,能明显降低胆固醇。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是西方人生活经验的结晶,它表明苹果既是能带来饱足感的食品,又有助于健康。因为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利无弊。[15]164这个谚语影响了人们的饮食观,许多美国人(还)把苹果作为瘦身食品,每周有一天“苹果日”,以苹果为主食。
苹果的“青春”意象源自北欧神话,有故事说:青春女神伊登是阿斯嘉特万年花园主人、青春与春天的化身。伊登被任命看守和掌管恢复青春的金苹果,保护诸神永远年轻。一天,巨兽夏基变成老鹰把邪神洛基抓走,要求他拿伊登和金苹果换取自由,洛基回到神之国,趁诸神不注意时,把伊登骗出户外,夏基抓走了伊登。诸神因失去伊登得不到金苹果开始变老,迫使洛基去拯救伊登。洛基向弗雷亚借了羽衣,化作老鹰飞到夏基的住处,将伊登变成一粒坚果藏在身上,带着她逃出魔爪。夏基化作老鹰追赶上来,诸神点燃大火,烧死夏基。伊登返回后诸神恢复了失去的青春[16]。
苹果的“爱情”意象与宗教有关。《圣经·旧约》所罗门之歌乃歌中雅歌,相传为所罗门所作,这首歌赞美纯真的爱情,其中两句歌词这样写道:As the apple tree among the trees of the wood,so is my beloved among the sons.I sat down under his shadow with great delight,and his fruitwas sweet to my taste….Stay me with flagons,comfortme with apples:for Iam sick of love.歌中主人公“我”因思爱成病,把苹果和苹果树比作心上人,在苹果树林中,坐在林荫下品尝苹果的滋味,体味苹果的甘甜,体验爱情的畅快。
苹果还有“吉祥”的意象。犹太人过新年习惯吃蘸蜂蜜的苹果,召唤“甜蜜的新年”。欧洲一些部落仍保留一个悠久的传统:夫妻婚后第一个孩子出生那天,爷爷奶奶要从苹果树上随手摘一个苹果送给孙子,并当众切开苹果。假如苹果里有蠕虫,则预示不详征兆。这个孩子过21岁生日时,必须在水果神面前跳一支舞,祈求繁衍后代。俄罗斯和乌克兰每年8月19日为救世主苹果节。1990年起英国很多地方每年10月21日过苹果节,节日期间做慈善活动。其凯尔特康沃尔郡每年10月31日的传统苹果节比圣诞节更隆重,各家各户和亲朋好友互送鲜红亮泽的艾伦苹果,意味着好运来临;未婚者把苹果放在枕头底下,祈望会梦见未来的妻子或丈夫。
苹果的“创新”意象基于“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第一个是启智人类的“苹果”。从夏娃摘下苹果那一刻起,人类就和苹果牢牢地绑在一起。夏娃、亚当因偷吃禁果而离开了天堂乐园,踏进终生劳作和智慧积累的尘世乐园,开启欲望与辛苦双重压力下的人生之旅。现在看来,上帝对夏娃、亚当的惩罚也许是一种幸运,它促使人类迈开了追求智慧、追求文明的步伐,给予人类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二个是牛顿的“苹果”。牛顿在自家花园里小坐片刻,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引发他思索一切物体为何总是朝向地心吸引,顿时产生了万有引力的灵感,造就了科学史上一个美丽传奇。伍尔斯索普庄园这株“牛顿苹果树”因而声名大噪、后代绵延。园内立有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苹果树保护令,树叶曾被作为纪念品高价出售,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门口有一棵公认的“牛顿苹果树”的正宗后代。2007年天津大学校长曾从牛顿庄园带回3根苹果树枝条,在校园嫁接培育“牛顿苹果树”,以传递“认真观察事物变化、探究事物科学奥秘”的精神。2015年上海科协把牛顿庄园苹果树引种到科学会堂,以增添科学、艺术和人文的气息。一些中小学校园内或栽种苹果树或设立金苹果雕塑,借助苹果的教育意象促进学生产生新的质疑、诞生新的思想,创造属于中国人的智慧苹果。
第三个是乔布斯的“苹果”。他设计咬了一口的银色苹果商标图案,作为苹果手机和电脑的图标,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艾兰·图灵永远的敬意,同时为苹果品牌提供了新的认知,引发“果粉”强烈的共鸣和消费的冲动。苹果以其强势的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其电子产品成为科技创新的象征。乔布斯创意的灵感可能源自中国禅宗思想。他13岁时读《生活杂志》,为封面上比亚法拉一对饥饿儿童的画面而震惊,他问牧师上帝是否知道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的事,牧师的答案让他心灰意冷。从那时起,乔布斯不再崇敬上帝,也不去教堂了,用几年时间学习和实践佛教禅宗的教义,后来跟精神导师乙川弘文学习和实践佛教禅宗教义,在苹果公司创业时奉禅理为公司发展的要义[17]。
1.apple象征意象的任意性
在语言活动中,象征意象具有任意性、约定俗成特点。《圣经》中记载伊甸园里生长着生命树和分辨善恶的树,Adam’s apple是指亚当偷吃了树上的禁果,导致人类堕落和“原罪”(original sin)。这里,“苹果”的意象隐含着诱惑之意,象征着“罪恶之源”。然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受赫斯珀里得斯花园金苹果故事的影响,欧洲一些画家把希腊神话元素融入圣经情境中,如在失落的伊甸园绘画作品中,亚当手中的苹果象征着罪恶,而画中基督手中的苹果,则代表亚当获得了新生。[16]同是一个“苹果”具有褒贬两种语义色彩,一是象征着罪恶,一是代表着重生。在所罗门之歌中,“苹果”有着爱情和重生的象征意象。这首歌表面上讲述男女之间渴望与追寻爱情的故事,实则是人类探索上帝本源、追寻生命自由之爱、渴望获得自由和重生。这表明象征和意象之间具有随意性、虚构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2.apple象征意象的国别性
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或社会群体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象征意象。一个民族或社群所认同的某种象征意象既可能被其他民族和社群所理解,也可能不被其他民族和社群所接受。北欧神话中女神伊登故事把苹果作为“永葆青春”的象征;在北美苹果树是神圣的象征,约翰·查普曼崇敬上帝、笃信宗教、热爱苹果树,一生以种植苹果为己任,被誉为苹果籽约翰尼(Johny Appleseed)。[15]162苹果的“青春”“神圣”象征意象得到西方文化圈的理解和认同,成为公共象征。有趣的是,在爱尔兰苹果象征着爱情,当地有扔苹果娶亲的习俗,传说把苹果皮削成长长的像丝带一样,放到女人的肩后,果皮落地时会绕成未来丈夫姓名的首字母。然而,丹麦人却把苹果作为罪恶的象征。苹果的“神秘”“罪恶”象征意象对于其他民族和社群可能具有“不可通约性”。
3.apple象征意象的隐喻性
隐喻是以一物做喻体,以喻显性的或隐性的另一物(本体)。[18]隐喻活动是语言主体用具体的易于理解和把握的概念去阐释抽象的、难以理解或表达的概念。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用于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但是,隐喻要求喻体和本体之间有某种相似性,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性。象征和隐喻在“相似性”(similarity)上有相通之处,因而象征意象具有隐喻性特点。在中国,苹果常作为给亲朋好友送礼的佳品,因为它象征着“平安”和“团圆”。其中,“平安”的寓意是取“平”和“苹”谐音,这是汉字文化的特征;而“团圆”的象征意象则是视觉隐喻的结果,人们从视觉感知苹果的形状,形成一种意象图式,映射到象征物,形成心物同形的视觉意象。同样,苹果的“启智创新”的象征意象,是由于亚当、牛顿和乔布斯其人其事与创新创造具有相关性,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隐喻意象。
4.apple象征意象的心智性
象征意象是一种心智活动。歌德说:“象征将现象改造成一种观念,观念又完成意象,这促使观念在意象中无限地活动着,并且不可捉摸。”这表明,象征意象活动沿循“象征→想象→意象”的思维轨迹。象征离不开意象,离开了意象,象征就成了空洞无物的东西。象征是抽象的,意象是具体的,把抽象的象征物转化为具体的意象,需要经过联想和想象等思维活动。譬如,番茄刚从南美洲传入欧洲,被种植在庭院和花园里供人观赏。成熟的番茄色泽火红,鲜艳可爱,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来认知这种果子,把它想象为男女之间的爱情,并称之为an apple of love。[2]由“观念的客观对应物”(苹果)变为“形象化的思想”(爱情)是一种“异质同构”。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知识面去揣摩、推测和理解象征物,在象征与意象之间建立了“替代关系”,完成了一次“寓义于物”的文化创造。
apple的源流及词汇变迁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变迁。apple既有“堕落、罪恶、诱惑”等意象,也有“健康、青春、爱情、创新”等意象,这些象征意象大多与神话故事和宗教元素有关,反映了人类的生活经验、文化传统和思维形态。apple的象征意象具有任意性、国别性、隐喻性和心智性特点。任意性特点揭示了语言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规律,国别性特点表明语言的演进受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制约,隐喻性特点指出了象征和隐喻生发和建构的“相似性”,心智性特点体现了人类象征意象活动的思维轨迹。考证apple的词汇演进理据,分析其象征意象的语言现象,诠释其象征意象的多元特点,对于认识英语词汇发展、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动有积极的意义。
[1]李维清.英语中有关apple的趣味习语[J].中国科技翻译,2014(1):55-57.
[2]王冰.英语apple的文化内涵及喻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03-104.
[3]叶萱辉,张智华.从apple看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性[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9(1):61-62.
[4]欧秋耘,李枫桥.东方的桃子与西方的苹果——文化意象对比及翻译[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3-126.
[5]Benhow T J,Simpson JA,Edmund S C,et al.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M].2nd 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91:573.
[6]史蒂文森.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2.
[7]覃鸿怀.英语同韵俚语及其汉译中的文化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90-93:78.
[8]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78.
[9]Ely M.History behind‘An apple a day’[EB/OL].[2015-05-05].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ifestyle/wellness/history-behind-an-apple-a-day/2013/09/24/aac3e79c-1f0e-11e3-94a2-6c66b668ea55_story.html.
[10]弗洛里安·伊利斯.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M].续文,译.天津:译林出版社,2014:226.
[11]Norrick N R.How Proverbs Mean:Semantic Studies in English Proverbs[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85.
[12]廖綵胜.英语谚语:传统与创新[J].福建外语,1995(4):1-6.
[13]梁德润.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小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14]李秋实.苹果的力量[J].东方艺术,2006(6):33-42.
[15]赫伯特·萨克利夫,哈罗德·伯曼.美国词语的掌故[M].陈谷华,施生馨,钱德生,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3.
[16]Hiskey D.Why the Adam’s apple is called the Adam’s apple?[EB/OL].[2015-05-09].http://www.todayifoundout. com/index.php/2010/07/why-the-adams-apple-is-called-the-adams-apple/.
[17]徐文,陈李萍.从美国禅宗诗到“残缺苹果”的视觉符号——美国新文化潮流中的禅宗美学[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3):106-112.
[18]徐盛桓.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364-374.
(责任编辑:王明秀)
On lexical evolution and symbolic image of the word app le
Huang Yining
(School of Humanities,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pple reflect the changes of human social culture,living habits and ideas.The apple has both commendatory and derogatory colours in semantics with multiple symbolic images,whichmirror the life experience,cultural tradition and ideology(thought-form)of human beings.The symbolic image of the apple is of arbitrary,national,metaphor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The arbitrary characteristic reveals the conventioanl law of language development,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signifies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affected by social,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the metaphorical characteristic reveals the“similarity”in the germin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ymbol and metaphor,and themental characteristic embodies the thinking track of human symbolic image activities.
apple;lexical evolution;symbolic image;characteristic
H313
:A
:1672-4348(2015)05-0427-06
10.3969/j.issn.1672-4348.2015.05.005
2015-04-25
黄贻宁(1980-),女,福建闽清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词汇学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