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似乎如火如荼的机器人产业现状到底如何?业内专家给我们带来一些冷思考。
从市场表现数据可以看到,机器人全球平均密度是每万人拥有62台机器人,中国为每万人30台。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是人来做,机器人替代率只有0.6%多一点,在中国99.7%的工作是人来做。机器人不具备替代人工作的条件,不在于成本和价格,而在于产品功能和性能不能真正满足制造业大批量刚性需求。
目前状况下,机器人只能做程序化、规定性的工作。在真正需要灵巧性或者需要变通的环境中,机器人无能为力。没有一定规范的工作,机器人也做不了。此外还有安全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技术亟待突破?主要是灵巧性、自主决策能力和交互能力。其中交互性是指不像过去靠编程、键盘交流,而是通过其他交互方式,解决机器人与人的共融性。
中国的机器人公司似乎在短短三五年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现有机器人开发区、产业园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已经上千家,其中有影响力的公司700~800家。这说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规模已经发展起来了。但质在哪里?中国机器人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程序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作业技术等。关键部件有驱动器、伺服系统、高精度的减速器等。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感知系统等关键方面都是欠缺的。这样的危险在于:将来市场发展起来了,核心部件技术却是空心化。
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有56%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中国。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但目前中国相对高端的市场都被国外企业垄断,中国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大多在搬运和码垛,应用领域多为家电生产或金属制造。未来制造业只是机器人应用的领域之一,医疗、国防安全、生活服务领域都将是未来机器人应用的大空间。
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打造机器人相关的大平台,包括研究开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以及其他的标准平台,希望这些平台能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