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推动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成为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力量。
利率和汇率作为最关键的货币资金价格,是资金配置的重要调节指标,其市场化程度以及形成机制决定着市场化资金配置的效率。2014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存款利率上限已经调高至基准利率的1.3倍,经济主体资金的自主定价进一步提升。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2015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后,各类商业银行对于存款利率定价出现分化,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优化选择正在形成,中国的基准利率也在逐步成熟,利率正在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认为,利率市场化已到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在改革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银行存款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全社会融资成本上升或居高不下;二是银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三是风险偏好变化与信用风险爆发的几率增加。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的波幅提高至2%,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进入2015年,美元的强劲走势令人民币等其他国家货币处于贬值预期,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在中国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汇率的波动应该说是正常现象,因为它不只是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基本面,而且取决于国际上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供求关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从基本面看,中国仍具备维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的基础,人民币将进入双向波动。从长期看,人民币将是一个稳定的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成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条件。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白鹤祥建议,从加快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顶层设计、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人民币尽早加入SDR、尽快构建完善的外债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快推进资本及金融市场开放等四个方面稳步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等工作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廿年磨一剑,存款保险制度终将出台。与2014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表述不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2014年底《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并广泛征求意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2015年上半年存保制度有望出台。代表委员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关注从以往的方案建议转移到制度推出后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上来。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指出,应该全面认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意义。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不会造成小银行的关闭,这种机制与银行集中度并没有关系,真正的意义在于完善对存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银行风险化解的处置机制,为了建设一个更稳定、更健康的金融环境,督促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经营更稳健,从这个意义上讲,存款保险机构可以看做是一种“准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