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费收取如何规范

2015-04-17 13:22:08徐小飞
法庭内外 2015年8期
关键词: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司法

文/徐小飞

执行费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所应交纳的费用以及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根据2007年施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执行费不再由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预交,而由法院在执行中向被执行人收取。在执行过程中,收取相应的执行费对于敦促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促进权利及时变现,维护司法尊严,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由于相关立法对执行费收取的规定比较笼统,导致一些执行人员存在思想上的疑惑、举措上的失当等问题。一是认识上不重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执行费收取与否不影响案件报结,不影响案件执结率,许多执行人员对收取执行费不够重视。二是标准上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执行费收取随意性很大,有的向被执行人收取,有的向申请执行人收取,有的执行人员是根据申请人申请执行的标的收取,导致执行费收取出现因人而异、同案不同费的现象。三是监管上不到位。由于没有专人监管执行费的收取、管理,执行费何时交、交多少,以何种形式缴纳,都由执行人员自行确定,外部不能就应收、实收、未收状态进行动态监管。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实现价值目标的正值与实施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将永远同时存在,应通过有效的修正来减少负面影响,最大化地实现价值目标的正值。对此,在司法实践中要正视问题,研讨司法对策,确保执行费收取制度发挥最大功能与效果。

一是加强教育和完善考评措施。将执行费的到位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提高执行人员收取执行费的积极性,禁止在执行费未到位的情形下就报结案件。二是统一执行费收取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应综合考量执行案件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结案方式等情形,确定执行费收取标准。三是采取有力强制措施。对多次说服教育仍然拒绝缴纳的被执行人,要果敢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以维护法纪尊严。四是对执行费管理实行动态监管。执行人员对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增加、减少收取执行费的情况,应有审批记录并在笔录中注明,便于相关部门进行核查比对,保证执行费收取的规范性;建立执行费收取、管理台账制度,将执行费收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对执行费收取情况加强监督,责任到人。

立法具有引领和推动社会各项工作的作用。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制定详细的执行费收取管理办法。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制定强制执行法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为节省立法资源,不妨在制定强制执行法时单独用一章节详细规定执行费的收取时间、收取方式和收取标准以及监管措施等内容。只有法律跟进并明确作出相关规定,才能有效指导、规范执行费收取行为,让执行法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猜你喜欢
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司法
信托受益权的强制执行与规避可能性
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 12:27:52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28
MDR新法规强制执行,“原创”为企业生存出路
实际出资人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兼评股权变动模式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5:46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和 “限制高消费”有何区别
新传奇(2019年49期)2019-12-27 04:16:02
论强制执行中的法律修辞
法律方法(2019年2期)2019-09-23 01:39:18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中国信用(2019年4期)2019-04-24 03:28:20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将协助执行人变更追加为被执行人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