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遴选应坚持的原则

2015-04-17 12:31:47孟庆刚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育性理论课趣味性

孟庆刚

(怀化学院 政法系, 湖南 怀化 418000)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1]。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对抽象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说明理论问题,它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很强的实践和运用价值。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应用到这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要取得实效性,取决于多方面的的因素,比如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分析、案例的设计、案例实施方法等。实际上,案例的选择是最初的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案例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题内容的接受程度。那么案例的遴选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呢?

一、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就是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针对特定的对象实施方案。案例遴选的针对性就是指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一定的对象进行案例的遴选。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适合本门课的教学。设计案例时应当选取生活中发生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案例[2],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应该遴选哲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案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该选择革命历史、社会发展、政治事件等方面的事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该选择历史人物、革命事件等方面的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该选择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案例;《形势与政策》应该选择时事政治和大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案例。比如有一个案例:一个朋友的“哥们”在一娱乐场所和别人发生冲突,他挺身而出,把人捅伤,因伤者不治身亡,他最终锒铛入狱。这个例子因为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适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二是指所选择的案例是针对某一门课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例子就适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章里面讲;不给老弱病残让座适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里面的尊重社会道德这一章里面讲,而发生在青岛公交车上的一件事,一位孕妇因为别人不给自己让座把别人的照片公布网络的的事件则适合把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讲。三是指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案例。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针对全校的课程,应该根据专业选择案例。比如在在音乐系讲到土地革命时期时,我们就用《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声让学生了解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对党的一片忠诚;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就用《春天的故事》的歌声讲述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3];在国际贸易贸专业我们就把政治经济学部分结合国家的外贸逆顺差、外汇储备数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来讲,在讲到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时,结合2014年我国香蕉价格上涨与外贸进口受到影响来讲;在体育专业结合奥运会是否是政治问题来讲,在讲到民族文化时就结合体育比赛对民族感情的影响来讲。这样,就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各系专业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的遴选就比较有针对性,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二、真实性原则

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它必须具有客观真实性[4]。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故事的时间、情节和结局必须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而不是杜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运用的案例来源必须真实,故事情节没有经过人为的改造和编辑,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从原汁原味的案例中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是杜撰的“事实”,故事的情节前后衔接就会出现问题,就会缺乏逻辑性,细心的读者或听众一旦发现,就立刻失去说服力,甚至会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质疑,以致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后面的案例的应用,哪怕以后用的都是真实的案例,都会给读者或听众一种“狼来了”的感觉,都会让他们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对老师来说,案例如果是虚拟的,老师自己就不会相信故事的情节的真实存在。教师自己对故事的真实性都缺乏信任感,那么授起课来就会缺乏底气,因为故事本身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教师对案例所形成的效果心里就没有底,从而使得案例给人一种“无根”的感觉;对学生来讲,杜撰的故事会有一种“太假”的感觉,如果案例有破绽,学生就会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他们看来,虚假的案例无论讲多少,都是在天方夜谭,从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总之,案例的真实性是教师在遴选案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各高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和关注,有时候教师也爱莫能助,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5]。案例的趣味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故事情节具有娱乐性和幽默感,让听到的观众听后感到“搞笑”,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心情愉悦的享受。所以,选择有趣味性的案例,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入耳入心的关键所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抽象,不能形成直观印象,学生听起课来就会感到相对枯燥,通过遴选有兴趣的案例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关注度,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对任何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具体来讲,案例的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味性的案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比如,我们讲课中涉及到到封建迷信时,我们用一故事揭露算命先生的骗局。以前有一和尚算命很准,三个要进京赶考的秀才就要找他算一下他们有几个能够考上。当时那和尚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伸出一个手指在他们面前。他们以为只能考上一个。然而后来一个都没有考上。他们都纳闷了:“当时那和尚不是说能够考上一个吗?”他们琢磨了一下,忽然明白了,大呼:“算的太准了!原来那和尚说的意思是‘一’个都考不上”,学生哈哈大笑。有个学生问:“要是考上两个,那个和尚的‘一’怎么解释?”“那三个人也会说他算的很准,因为‘一’也可以解释为:你们三个有‘一’个考不上。”我回答道。“要是三个都考不上呢?”另一个学生问。“那就是:你们三个‘一’个都考不上。”“要是考上三个呢?”还没等我回答,其他同学回答道:“你们三个‘一’个都剩不下。”又是一片笑声,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二是学生的兴趣也会感染教师。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学生不听课,各忙各的,教师教课也没有精神;相反如果学生对老师所讲的非常感兴趣,时刻跟着老师的节拍,老师就会受到感染,上课就会越讲越有劲。三是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感兴趣,听课时就会聚精会神。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回答,在问和答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互动,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会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就是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案例的教育性即指案例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仅给人以知识,还给人一定的启发和教育,让人从中有一定的感悟。教育性是案例的灵魂,是案例之为案例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教育性,案例就会落为俗套或为低级趣味的东西。看案例是否具有教育性应该看以下几个标准:一看是否具有知识性,即在遴选的过程中看案例是否能够传递一种知识,传递一种大家所不知道的道理,有的可能是大家熟悉的,但案例从另一种角度给人输送一种知识,那也是一种创新。如我们在讲到很多的哲学家最初都是自然科学家时,讲到笛卡尔时,就讲了他开始是数学家,发明了几何学,后来变成了哲学家;讲到哲学家康德时,就讲了他开始是自然科学家,后来变成了哲学家。康德在天文学方面有很大成就,他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前一段时间哈勃卫星观测到宇宙在不断地扩张,恰恰证明了康德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恩格斯最初是自然科学家,在数学方面有很多成就,后来在哲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二是看是否具有启发性,即看案例是否能够给人一种新的启示,或教给人做人的道理,或教给人生活的经验,或教给人以醍醐灌顶或茅塞顿开的感悟。三是看对教育客体的发展是否有益。比如,我们在讲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的时候,我们举了“孟母三迁”的事例。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叫声。孟母认为这个环境对孩子也有影响,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遴选必须坚持针对性的原则、真实性的原则、趣味性的原则和教育性的原则,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使选出的案例更加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最终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教育大辞典(第3 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高小珺.《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建构与进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49.

[3]孟庆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析—以怀化学院思想政治论课教学改革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09):124-125.

[4]刘惠等.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83.

[5]王敬红.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2012(1):109.

猜你喜欢
教育性理论课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30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
开启学科教学的多元功能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