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说课稿

2015-04-17 11:41:48林三泰吴少璇彭兰惠衷明华
江西化工 2015年5期
关键词:指示剂原理溶液

林三泰 吴少璇 彭兰惠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基于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说课稿

林三泰 吴少璇 彭兰惠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说课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针对所教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以教师自身和教师群体为对象的教学研究活动。本文以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为例,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说课稿 中和反应 手持技术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基于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二、学情分析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本班学生为普通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究。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新的定量测定的方法——中和滴定原理及方法;

2、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例题引入,了解中和滴定原理;

2、通过手持技术演示实验了解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pH变化和指示剂使用原理;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演示了解实验操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提升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合作探究精神。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教学难点为滴定终点的判断。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中我以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建构新知。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某工厂排放出污水显酸性,已经测量其pH约为1,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测量该污水的氢离子浓度呢?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和反应:已知一种碱的浓度与体积,计算另一种酸的浓度,回答问题。

2、介绍中和滴定的原理及中和滴定的用途。

3、图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让学生直观认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4、通过演示实验来直观展示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从而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完成。

5、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得出酸碱滴定趋向呢?并且,探究NaOH的每次加入量对pH的影响。

6、将同学们分成四组。第一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为3ml;第二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为2ml;第三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为1ml;第四组:每次滴加NaOH溶液固定为0.5ml。每组均滴加NaOH溶液至15ml。同学们利用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观察所得曲线。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我将引导学生总结出:每次加入的体积量越小,滴定曲线越接近理论值。

7、小结:滴定终点的判断:指示剂颜色变化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终点。由于,本次实验是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的,所以,不存在对终点的判断。

五、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列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有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中和滴定的原理。

(二)指示剂的选择。

(三)滴定终点的判断。

[1]衷明华.手持技术实验[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42-143.

猜你喜欢
指示剂原理溶液
自制酸碱指示剂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4
『溶液』知识全解读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8
金属指示剂相关问题的探讨
山东化工(2019年20期)2019-11-19 01:49:20
解读“溶液”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紫甘蓝的化学之旅——用紫甘蓝色素做指示剂的实证研究
呼吸末二氧化碳变色指示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