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生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始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紫砂名家、高手辈出,紫砂作品亦是千姿百态,各种造型、各种泥色应有尽有、目不暇接。但纵观紫砂壶制品,虽然花样繁多,就其分类不外乎光器与花器两种。所谓光器,即是以几何形体作为壶身,不加任何装饰,素而朝天,它包括圆器、方器和筋囊器三类;而所谓花器则是以仿生类为主,以雕塑技法仿动植物或瓜、果之形。五百多年来,紫砂壶款式林林总总、数以千计,但归根结底皆在光器或花器之列。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在消化吸收唐代长沙窑绞胎工艺的基础上,将绞泥技术引入紫砂,开创了几乎影响了一代紫砂艺坛的绞泥技艺,于是便产生了既有光器之秀美、又具花器之韵味,并且完全超脱于前两者之外的新壶种——绞泥壶。绞泥是一种独特而又神奇的紫砂壶装饰技艺,它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料,按照设计要求用一定的方法将其绞合在一起,再以其切面所形成的多彩泥片为泥条,制作成壶,一次性完成制壶及装饰。
紫砂绞泥是利用紫砂泥料颜色的色差形成的纹理变化,从而产生出一种意趣,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绞泥的制作方法有“镶嵌法”、“层叠法”、“揉合、挤压法”、“剪切粘贴法”、“绞皮法”等。 (1)镶嵌法:采用小面积的紫砂色泥或图案镶接嵌入泥片之中,重点体现紫砂绞泥的肌理美。因泥色的反差而表现绞泥的特有图案,对壶体起到点缀作用而引人注目;(2)层叠法:根据想要表达的图案或意境,由下而上用相应的色泥层层叠放,然后纵向切成泥片,再按光器的制作方法成壶,此法对表现云纹或山水等图案比较适用;(3)揉合、挤压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紫砂色泥根据图案或纹理的设计要求,通过搓揉或挤压,让其切面达到或接近图纹设计要求;(4)剪切粘贴法:将所切出的纹理或图案根据制壶要求作适当的取舍,然后重新组合成所需的纹理或图案,以期达到预定的设计效果;(5)绞皮法:所谓绞皮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绞泥部分的厚度只占壶坯厚度的1/3~1/2,因绞泥只在壶的外表皮,故称之为“绞皮”,这种方法制作绞泥壶有两个好处:一是绞泥部分仅占坯厚的1/3~1/2,其余部分厚度为紫泥或红泥等单一泥料,不存在因收缩率不同而产生渗漏等缺陷,虽然工艺复杂一点,但成品率高;二是因为绞泥所用到的色泥(如墨绿泥等),不管是用自然矿料还是人工配料,所含的钴、锰等氧化物从理论上讲,对人体似乎有不利之嫌。而使用绞皮法,绞泥部分不与茶水接触,且泡茶以后壶内压力大于壶外压力,泥色更不可能渗入茶水之中,是绝对安全的,可以放心享受茶之香醇和绞泥之美。绞泥技法的选用应当根据壶形及壶面纹理或图案而定,不同的创意,所用的绞泥制作手法是不同的,有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数法并用。绞泥的画面是以壶体为载体,要顺乎自然、师法自然,根据不同的表现题材,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必生搬硬套。
绞泥是用不同色泽的泥料绞制成纹理或图案,借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用不同性质和颜色的泥料绞合在一起,应当注意如下几项:
绞泥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绞制而成,参与绞制的各种泥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相同的烧成温度和相同的收缩率。几种泥料绞合,只有烧成温度相同,烧制后的产品才能达到最佳色泽和最好的光泽度。而相同的收缩率则更为重要,假如两种收缩率不同的泥料勉强绞在一起,则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就会出现裂痕、爆裂,导致产品报废。因此,制作绞泥的各种泥料的收缩必须一致。另外,还得考虑各泥料在烧成过程中收缩的同步性,即在各温度点上保持收缩速度的相同,有些泥料虽然总收缩率相同,但因其成分和泥性不同,在各温度点上泥料收缩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则就不宜作为绞泥同时使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多作试验、比较,经过反复多次的验证,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进而得到优异的绞泥效果。
绞泥纹理或图案所起的装饰效果必须是自然的、原始的,不能呆板做作,这除了一般的绞泥技法外,泥料色差的对比显得尤为重要。选用不同颜色的绞泥,要把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泥料,它们的色差既不能太接近,又不能反差过大。假如过分接近,则图纹模糊不清、难以分辨;假如反差过大,则又显得太过突兀。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前反复对比,在色相和色度的变化中寻求和谐协调。
绞泥是一种新的、独特而神奇的装饰技艺,但它仅仅只是一种装饰手法,所绞制的图案必须切合题意、适合壶形。要创作一把上佳的绞泥作品,必须根据创作意图或所要表达的主题,用与之相吻合的绞泥图案在创作载体上表现出来,即:创作主题、绞泥图纹和紫砂壶型三者必须协调统一。绞泥图纹应当切合主题,紫砂壶型必须适合主题,不论是表现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或者是表达更为深远的意境,都必须强调三者的和谐、协调、统一。因此,如仅仅是用几种色泥凑合在一起,虽能成壶,却毫无心意,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绞泥壶。
总而言之,一件好的绞泥壶作品不仅仅是在原壶的基础上增加色彩和趣味,更是增加它的内涵和意境,让人在欣喜愉悦之余产生联想,回味无穷。因此,要做好绞泥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制壶功底,更需要深厚的综合文化知识底蕴以及较高的艺术素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再通过反复的实践探索、不断的努力,才能做出独具匠心的绞泥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