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增 福建省永定县高陂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364101
一例猪急性弓形虫病的诊治
张文增福建省永定县高陂镇畜牧兽医水产站364101
2014年8月初,永定县高陂镇谢某猪场母猪出现精神沉郁、皮肤发红、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猪发现5头流产,全身发红,体温升高至42.2℃,呼吸急促。流产胎儿全身发红,体表有很多针尖状出血点。保育猪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3 d内共死亡8头。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弓形虫病,通过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猪弓形虫病诊治
永定县高陂镇谢某猪场饲养母猪经产70头,存栏660头,自繁自养。2014年8月初,母猪精神沉郁,皮肤发红,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猪发现5头流产,全身发红,体温升至42.2℃,呼吸急促。流产胎儿全身发红,体表有很多针尖状出血点。保育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3 d内共死亡8头。用青霉素、链霉素和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效果不明显。其余猪群未见明显异常。该猪场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均有进行常规免疫,未驱虫。经现场察看,猪场饲养了3只猫、2只狗,还有野猫经常闯入猪舍和饲料房,随地可见老鼠和猫的粪便,猪舍和饲料房卫生较差。
患猪体温40.5~42.0℃,呼吸困难,喘气,腹式呼吸,每分钟25~55次,精神萎顿,食欲逐渐减退,最后废绝,粪便干硬;保育猪咳嗽,喘气,流少量鼻液。身体下部及耳部出现瘀血斑,或有较大面积的发绀。有的四肢和全身肌肉紧张,站立不稳,后肢摇摆。
剖检5头病死的保育猪,解剖病变基本相同,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充血;小肠、大肠肠黏膜均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呈条索状肿大出血;肝脾有丘状点状出血和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肾皮质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增加;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间质水肿,含泡沫的黏稠液体;体表、耳尖、腹下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紫斑。
4.1寄生虫学检查无菌取病死猪的腹水、肺门淋巴结抹片,甲醛固定,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呈香蕉状的弓形虫滋养体。
4.2实验室送检猪瘟病毒、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野毒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可初步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1)立即将假定健康猪与患病猪隔离饲养。用消特灵(1∶1 500)对猪舍、过道喷洒,做好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对环境进行消毒。
2)每吨饲料添加磺胺-6-甲氧嘧啶(SMM)8 g、三甲氧嘧啶(TMP)10 g、强力霉素100 g、黄芪多糖2 kg、小苏打1 kg,全群饲喂,连用7 d。
3)全部母猪每100 kg体重肌注30%磺胺-6-甲氧嘧啶10mL、柴胡5mL,每天1次,连用3 d,首次用量加倍。保育猪每10 kg体重肌注30%磺胺-6-甲氧嘧啶1 mL、柴胡2 mL,每天1次,连用3 d,首次用量加倍。
用药5 d后,不再有新增病例,食欲逐步增加,患猪体温陆续恢复正常,猪群精神状态恢复正常。
1)此次发病是由于猪场不重视生物安全,混养其他动物,导致弓形虫在猪场增殖、污染饲料和食槽。猪舍卫生差、气温高,猪群受到应激,抵抗能力下降,诱发该病。据报道,龙岩市猪群弓形虫感染率为5.99%~26.1%[1]。因此,猪场应重视弓形虫的防控,应定期用药预防。
2)弓形虫病临床症状以怀孕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其他猪群以高热、全身发红,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动物急性死亡为主要特点。症状缺乏特征性,无特征性病理变化,常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应注意与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的鉴别诊断。
3)治疗弓形虫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效,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他抗生素则无效[1]。
4)弓形虫病为人畜共患病,病原通过口、鼻、眼、呼吸道、肠道等黏膜以及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人,操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2]。病死畜及流产的胎儿、胎衣等须严格消毒处置,无害化处理。
[1]蒋云,邬良贤.龙岩市新罗区部分猪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2):6-7.
[2]陈星星,赖芳芳,张碧玲,等.福建龙岩市部分猪场及其工作人员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B
1003-4331(2015)01-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