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存,姜红
(1.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2.朝阳市气象局,辽宁 朝阳 122000)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Lam),蔷薇科杏属植物,耐干旱瘠薄,抗寒,抗病虫害,生命力强,是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优良树种,人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建设中大量栽植。近些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山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利用率,使山杏发展创历史新高。同时伴生出一些问题,部分山杏林地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势进入衰弱期。加之管理水平并未跟上发展的速度,大面积的山杏林地面临着低产林改造的现实,发展出现停滞与退步。与时俱进地做好山杏低产林的改造与发展是现阶段林业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据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山杏总面积为213 万hm2。干旱半干旱地区山杏总面积约为93 万hm2,冀、蒙、辽三地山杏低产林约为 11.4 万 hm2。从2000年前后人们陆续开始尝试小规模的低产林改造,各地采取的措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研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低产林累计改造面积超过2 万hm2,单位面积产值提高 1.5 倍。
综合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山杏林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各地研究和实践的经验,结合当前林业发展的新要求新进展,列出以下6 项技术措施:
干旱半干旱地区多石质山地,土壤瘠薄,水分寡缺,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积蓄土肥水,提高土肥水的利用效率,保证山杏的树体生长、产量与品质水平。秋季扩穴,增施有机肥。试验证明,通过平茬施肥、扩穴施肥,山杏坐果率提高75.3%和77.3%,增产明显,是对照的 1.7 ~2.1 倍[1]。花前、花后、幼果膨大期、土壤封冻前等生长关键期灌水,生长季节做好中耕、修树盘、挖水平沟、树盘覆盖等。试验证明,及时灌水、应用集水措施可以增加新梢生长量50% ~60%,有效地保证中庸树势[2]。
林业科技的大发展,带来了整形修剪理念的巨大变革。山杏的修剪不再是自然圆头形和主干疏层形,而采用丛状形、开心形和变截主干形,既可以增加产量,又方便采收,还可以延缓树体衰老。结果6~10 a 后更新复壮。“山杏宜更新,十年一平茬”是科研实践得出的结论(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更新方法是,近地面处平茬,萌生的新枝不同方位留4 ~5 条,生长季节采用同样留枝方法连续做4 ~5 次树形即可确定好。
预防晚霜的危害是实现山杏丰产的关键性技术。选择晚花品种和花器耐低温类型是解决花期低温的根本途径。另外,早春灌顶凌水、花前和花后喷施PBO(果树促控剂)、花期熏烟、树干涂白等对预防晚霜均具有理想的效果。灌顶凌水可以降低地温,推迟花期,避开晚霜。喷施PBO,PBO 能使果树成花量增加、提高坐果率,果实质优且耐贮运,提高树体抗旱、抗寒、抗病能力。花期熏烟,提高地温,局部加热近地面空气,减少冻害发生的可能。树干涂白,延迟树体萌芽和开花,防治霜害。
山杏主要的病虫害有杏疔病、杏蚜虫、天幕毛虫和杏仁蜂等。经济林病虫害防控已进入绿色防控阶段,山杏的病虫害防治坚持科学栽植,合理配置,发挥自然调控能力,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控方法。目前,市场上针对这些病虫害都有理想的农药,只要准确地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适时防治,便可保证产量不受影响。
采收时间的判断掌握山杏果实如下特征即可:当果实由绿色变为橙黄色或红黄色,果肉微见胀裂,一触即落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时做到熟一片采一片,不熟不采[3]。山杏完全成熟前15 d 是杏仁干物质迅速积累时期,提前采收7 d 干杏仁质量降低20% ~30%。完全成熟后采摘出仁率可达35%以上[4]。同时注意避免折损枝叶导致影响养分入髓心,从而影响越冬和来年的树势。
山杏直接利用率不高,改接良种鲜食杏和仁用杏可以实现高产增收的目的。改接时间以树体萌动期至盛花期为好,采用舌接、劈接和插皮接的方法。改接品种,鲜食品种有大红杏、金沙红、骆驼黄、华县接杏、串枝红、银白杏、香白杏、凯特杏、金太阳等;仁用杏品种有龙王帽、优一、一窝蜂、北山大扁、围选1号等[5]。
山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在山地栽植,根据坡度大小、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树体生长现状,分别采取天然更新、人工更新复壮、补植(立地条件相对差、密度小的地块)或是改接良种(立地条件相对好、密度大的地块)等方式,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实现林地的永续利用。立地条件差的区域提倡与油松、刺槐等混交,混交林的林分稳定性和抗性优于纯林。
山杏经济性状表型值分为遗传值、环境值和效应值。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地理环境具有其自身特点,经过自然的选择,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的良种资源。建立良种资源库,保存和发展良种,实施先进技术措施,建设规模化、现代化良种栽植专区,积极发展加工产业,实现山杏的加工增值,形成具备完整产业链条的高标准基地,以样板带动和推进山杏的高效栽培。
目前,多数山杏林栽植后便疏于管理,长期处于半野生状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客观环境条件造成了低产现状,同时资源的管理工作、良种选育工作、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均不完善。抓好山杏产业现有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经营方案,集约经营,推行现代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体制,逐步使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尽快用高质量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此外,加强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拓创新,比业务,会经营,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促进国有林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在经济林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均有所侧重,中国经济林协会仁用杏专业委员会也加大了工作力度,山杏应借此发展契机,加大自身宣传,内引外联、协调农业专项和扶持基金等,加强项目建设,发动群众,增加投入,解决现有问题,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发展。
[1]王晶莹,邢克温,托娅.施肥对山杏林低产改造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0(S):9 -12
[2]高启,苏荣奎,曹华君,等.山杏丰产林技术推广试验初报[J].中国林副特产,2003(1):14 -15
[3]张均营,徐振华,马香利.河北省山杏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5(1):30 -32
[4]张建光,史聪平,刘玉芳.河北省山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S):97 -100
[5]王世忠,张丽霞.辽宁省山杏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辽宁林业科技,2014,(S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