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
(哈尔滨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9)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重大工程。近年来,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在世界著名刊物《时代周刊》上曾经有预言指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是生物经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是生物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从国家的高度来说,种质资源拥有量越多,在未来的发展中则会占据更大的优势。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要想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研究。
当前全球植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人为活动以及全球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剧烈影响所致。在全球植物结构调查中,中国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担负着沉重的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植物多样性保护就更加受到全球的关注。现在经常采用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手段主要有2 种:一种是就地保护,其中包括有生物多样性走廊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另一种是迁地保护,主要包括建立植物园、种质库等。其中前者是最为理想的保护方法,后者则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只有在前者不适用的情况下才会被作为唯一的方法[1]。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始终是围绕遗传多样性展开的,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的保存、评价和利用3 个方面。从现阶段全球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来看,面临着森林面积缩减、森林适应性下降、森林功能衰退、濒危物种加速消失等严重问题。我国环境发展和生态灾难的治理也与林木种质资源形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林木遗传多样性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将在未来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更久的危害。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求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由此可见,国家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全面实施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深层次上的保护策略,对我国珍贵、稀有、濒危以及特有树种种质资源开展保护和抢救。
由于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民众并不重视这项工作,并且缺乏积极性,保护意识普遍薄弱,难以为林木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可靠的保障。
对于珍贵的林木种质资源要对其进行重点的保护和繁育,但是从现阶段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来看,珍稀林木种质资源濒危,具体表现在2 个方面:一是珍贵阔叶树种在不断减少。从当前我国珍贵阔叶树种种质资源数量来看,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甚至有些种类已经濒临灭绝,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珍贵树种的人工造林数量太少,加之人类在对林木的取用中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其中珍贵阔叶树种也遭到了掠夺式的乱砍滥伐,再加上对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改造利用,从而破坏了森林资源的平衡[2]。二是,优良的针叶树种种质资源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增长,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从而使林木的砍伐数量大增,大量针叶树种用材林也被采伐利用,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珍贵树种,最终导致优良种质资源丧失。这种问题的出现与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恶化,未制定有效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长期规划及其发展计划,森林大量砍伐和不合理利用,以及缺乏完善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法律、法规等因素有关。
首先,要通过多种宣传工具,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作用和保护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促进广大林业工作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的提高,同时帮助广大公民树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从而在资源的利用中能够更加科学[3]。其次,要从行政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来加强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管理。各级领导要积极组织成立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小组开展普查工作,对本辖区内的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濒危状况进行调查,并制订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树种名录,明确重点保护的林木品种,建立档案,对资源的消长动态进行有效的掌控。然后,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对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化规范。保护和利用是林木种质资源的2 个重要工作,保护是手段,而利用则是目的,合理的利用能够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4]。我们要根据林木种质资源分布的规律,对不同的植物资源及其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安全预警机制,以确保每一种种质资源群体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植物的非法采集、掠夺以及贸易等进行禁止,并通过引进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来加强国内的种质资源保护,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成果,以促进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种子保存的方式。种子保护是迁地保护措施中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种子的超低温冷冻方式来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这种方式与就地保护和其他迁地保护方法相比,资金投入比较少,保存时间比较长,并且保存的效率高,因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种子保护,不仅能够为成千上万个物种提供有效保存,同时还可以通过种子库的建立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减缓物种的灭绝[5]。不过鉴于现阶段大部分林木种质的贮藏特性都还不明确,因此种子保护还不能得到广泛的实施。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种质种子保存优化技术的研究,对于那些存在于脆弱生态环境下难以实施保护的种质资源,可根据种子的贮藏特性,选择最为适合的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以及保存周期,从而实现对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以保证保护行动的持续性。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还可以成为国家生态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不仅是林木种苗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今后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我们要以保护为出发点,树立科学的利用促进保护工作的观念,并正确行使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制管理权利,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最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郑殿升,杨庆文,刘旭,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4):497 -500,506
[2]王红梅,王乾宇.黑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与构想[J].防护林科技,2014(2):69 -70
[3]赵罕,宗亦臣,郑勇奇,等.中国林木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4(5):80 -85
[4]王玉玲,解孝满,韩彪,等.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护中的问题与思考[J].山东林业科技,2013,43(3):107 -109
[5]王红梅.构建黑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新平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3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