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娟 福建省连城县林坊乡畜牧兽医水产站 366200
一起林下放养猪群暴发毛首线虫病的诊治报告
邱海娟福建省连城县林坊乡畜牧兽医水产站366200
2014年7月,连城县林坊乡某猪场猪只相继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皮肤贫血苍白、逐渐消瘦,并伴有顽固性腹泻,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毛首线虫病,采取治疗措施后全部治愈。
猪毛首线虫诊治
毛首线虫病是由毛首科的猪毛首线虫寄生于猪的大肠(主要是盲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笔者于2014年8月诊治了一起猪毛首线虫病,现报道如下。
2014年7月,我乡某猪场从外地购进200头仔猪,平均体重15 kg左右,放山上竹林下饲养。饲养3周后有个别猪相继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皮肤贫血苍白、逐渐消瘦,并伴有顽固性腹泻,当时以为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畜主多次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2周后陆续死亡5头。又以为是猪瘟或者伪狂犬病,重新免疫接种猪瘟和伪狂犬病疫苗,再饲养2周后,又有15头猪出现类似症状(腹泻、便血、皮肤苍白、消瘦)。
患猪表现精神沉郁、打堆,食欲减退,喜饮水,行走无力,体温 39.5~4 1.3℃;生长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贫血,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苍白、粗糙、失去弹性,眼结膜苍白;患猪多数呈顽固性腹泻,排水样稀便,气味恶臭,中期有时夹带红色血丝,后期部分呈棕红色的稀血便。
患猪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肠道,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瘀血、出血、糜烂,溃疡性病变,内容物气味恶臭并有大量乳白色呈“毛发状”虫体,部分盲肠黏膜呈淡红色,黏膜上布满乳白色针样虫体,体长约为20~53 mm,可见虫体一端钻入肠黏膜内、另一端外露,数目繁多。虫体的一端粗短、另一端细长(占全长2/3),钻入肠黏膜内,前部细长丝状,后端粗短,形似鞭子。心肌苍白、松软,肝、脾严重萎缩。胸、腹腔内淡黄色积液增多。
4.1细菌学检查无菌取病死猪心血、肝、肺等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48 h未见细茵生长。
4.2虫卵检查取患猪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集卵,卵呈棕黄色,(52~61)μm×(2~30)μm,腰鼓状,两端呈透明的“塞”状。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大量腰鼓状虫卵,剖检发现大量毛首线虫虫体,确诊为猪毛首线虫病。
1)用2%烧碱水对场地、猪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治疗期间由放养改为圈养,对林下的粪便集中清理打扫,堆积发酵。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使虫卵失去发育的条件,从源头上把关。
2)用羟嘧啶,按每千克体重2mg拌料饲喂,连喂3 d。对食欲不强猪只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mg,一次肌肉注射。同时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氟哌酸、丁酸钠、电解多维、葡萄糖。
饲喂到第2 d时,可从猪粪便中观察到大量的虫体,猪精神好转,7 d后患猪恢复健康。
1)此次猪毛首线虫病的暴发原因,一是夏天高温高湿,林下环境有利于毛首线虫虫卵的生存、发育和传播。毛首线虫虫卵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在33~34℃环境、经19~22 d即发育为感染性虫卵。二是猪粪便未及时清理,虫卵易在富含有机质的场地内存活、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猪食入感染性虫卵在小肠后端孵出幼虫,幼虫移行在盲肠内发育为成虫,造成发病[1]。
2)建议采用林下放养模式的养猪场,要重视猪寄生虫病的危害,预防为主,定期驱虫,多次驱虫,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3)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对粪便堆积发酵,清除积水死水,提供清洁饮用水。可对林地适当隔离圈养,定期(30 d左右)轮牧,可大大减少消化道寄生虫的危害。
4)该病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易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混淆,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等。因此,发病后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2]。
[1]雷松波.发酵床养猪场暴发毛首线虫病的诊疗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6):70.
[2]蒋培红.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 [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15(1):60.
B
1003-4331(2015)02-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