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成 新疆沙湾县畜牧兽医站 新疆沙湾 832100
羊梭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杨成新疆沙湾县畜牧兽医站新疆沙湾832100
羊梭菌病是三类动物疫病。该病的共同特点是急性死亡,即突然死亡或从突然发病到突然死亡多在数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1 d。只要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与严格免疫,在发生该病时,只要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抗菌治疗,可有效防控该疫病的发生。
羊梭菌病疫病突然死亡防治
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多发于春末夏初青草萌芽期和秋冬牧草结籽时期。多呈散发,绵羊多发,山羊较少发病。
2.1羊快疫
2.1.1病原腐败梭菌。发病羊多在6~18月龄。2~18月龄营养较好的绵羊易感,鹿也可感染。绵羊对快疫最敏感,山羊也可发病。多发于秋、冬、早春气候剧变时[1-2]。该菌以芽孢形式存在于低洼草地、熟耕地。羊也可在采食被污染的草料或饮水时,进入消化道中。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可诱发该病。
2.1.2临床症状常见患羊放牧时死在牧场上或清晨死在圈内,多是较为肥胖的羊只。有的患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表现为虚弱和运动失调。尸体腐败,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有的体温升高到41.5℃左右,有的正常。患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通常经数分钟到几小时死亡,皮下组织胶冻样。
2.1.3病理变化剖检变化特征是真胃出血坏死性炎症,黏膜肿胀、充血,黏膜下层水肿,幽门及胃底部见点状、斑状或弥漫性出血,有时可见溃疡和坏死[1,3]。胸腔、腹腔和心包有大量积液,置空气中易凝固。肝肿大、质脆,胆囊胀大。取肝脏被膜做触片,染色镜检,如见该菌即可确诊。
2.2羊肠毒血症
2.2.1病原D型魏氏梭菌,又名产气荚膜杆菌。该菌能产生外毒素,现已知有12种,这些毒素的毒性强烈,具有坏死、溶血和致死作用。该菌常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羊因采食被污染的草料或水而使病菌进入消化道,其中大部分被胃酸破坏杀死,小部分存活的进入肠道。正常情况下,该菌所产毒素随粪排出,如因饲养条件突然改变,使瘤胃内容物的pH值降到4.0,则该菌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损害有关生命活动的神经元,使动物发生休克而死亡。
该病多呈散发性,0.5~2岁绵羊多发,山羊较少发病。2~12月龄绵羊或羔羊最易感,发病的羊多为膘情较好者。该病多发于春夏或秋冬换季时节,在牧区则多发于春末夏初青草萌芽或秋季饲草结籽时。
2.2.2临床症状过食是重要的发病诱因,一般很难看到症状,或刚发现症状2~4 h便死亡,体温一般不高,病死率很高。症状有两种类型:抽搐型表现部分患羊以抽搐为特征,卧地后四肢剧烈划动,肌肉震颤,眼球转动,磨牙,流涎,口水多,头颈显著抽搐,并出现明显的高血糖和糖尿[2-3]。山羊表现为厌食,腹泻,怒责,常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36 h内死亡。昏迷型表现步态不稳,昏倒,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角膜反射消失,继而昏迷。部分患羊发生腹泻,排黑色或深绿色稀粪,3~4 h内静静死去。
2.2.3病理变化死后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胸腺出血。肾表面充血,实质脆弱,呈软泥状,触压即朽烂。故俗称“软肾病”。临死前有高血糖和糖尿,取回肠内容物加生理盐水稀释、离心、过滤,给兔静脉注射即死亡。
2.3羊猝狙
2.3.1病原C型魏氏梭菌。该菌所产毒素能引起毒血症。1~2岁绵羊多发,6月龄至2岁绵羊易感,山羊亦可感染。该病多见于早春和秋冬的低洼、沼泽牧场,冬春时节可呈地方流行。
2.3.2临床症状病菌随草料和饮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繁殖,产生β毒素,形成毒血症,不见症状突然倒毙。以急性死亡、腹膜炎或溃疡性肠炎为特征。常突然发病,3~6 h内死亡。早期症状不明显,有时可见突然沉郁,剧烈痉挛,倒地磨牙,眼球突出,惊厥死亡。有时可见患羊掉群、卧地、不安、衰弱和痉挛,数小时内死亡。
2.3.3病理变化剖检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或全部呈出血性肠炎变化。体腔和心包大量积液,腹膜炎。暴露于空气后可以形成纤维素样絮块。浆膜上有点状出血。患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死后8 h内,细菌在骨骼肌里增殖,使肌间隔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孔性裂孔,这与气肿疽的病变十分相似。
取出体腔渗出液、脾脏作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或检查小肠内容物有无β毒素,可以作出诊断。该病常与羊快疫混合发生,诊断中应予注意。
2.4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
2.4.1病原B型诺维氏梭菌。绵羊、山羊均可发病,以2~4岁体肥绵羊多见,1岁以上的绵羊就能感染,山羊也可感染。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牧场。
该菌存在于土壤中。羊采食污染的饲料后,芽孢由胃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一般情况下,病菌潜伏其中,当肝受未成熟的游走肝片吸虫损害而发生坏死时,即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入血而发生毒血症,急性休克而死。
2.4.2临床症状病程很短,突然发病,多数突然死亡。少数病程延至1~2 d,患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离群或呆立不动,呼吸急促,体温可升至41~42℃,卧地昏迷死亡。尸体迅速腐败,皮下静脉充血发黑,皮肤呈黑色外观,故名“黑疫”。
2.4.3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坏死,在其表面和深层有数目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灶,黄白色病灶界限清晰,形圆,直径多为2~3 cm,常被一充血带所包绕,其中偶见肝片吸虫的幼虫,或发现黄绿色弯曲似虫的带状病痕,具有诊断意义。
2.5羔羊痢疾
2.5.1病原B型魏氏梭菌。主要危害1周龄内的绵羊羔,以2~5日龄发病最多。母羊营养不良、产羔季节严寒或气候炎热时多发。羔羊因吃初乳或因饲养员的手与羊粪接触而成为媒介物,从而使该菌进入消化道,或经脐带、创伤而感染。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羔羊抵抗能力减弱,细菌便在小肠特别是回肠里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
2.5.2临床症状潜伏期1~2 d。患羊体温40℃,精神沉郁,病初低头弓背,进而拒食、喜卧,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或黏稠如糊,或稀薄如水,色泽黄绿或黄白、灰白,后棕色,恶臭,后期混有血液,最后为血便。常在1~2 d内死亡。有的患羔腹胀,排少量稀粪,有的带血,表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后期患羔肛门失禁,脱水、虚脱、卧地不起,最后昏迷,数小时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
2.5.3病理变化剖检见肛门被稀便污染,尸体脱水严重。皱胃里多存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黏膜充血发红,常有直径1~2 mm的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间或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时有出血点。
3.1预防梭菌病患羊死亡很快,常常来不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
1)春秋两季定期注射羊梭菌三联四防(羊猝狙、羔羊痢疾、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黑疫)浓缩疫苗,无论羊只大小,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2)提高羊群整体免疫力,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微量元素盐砖,任其自由舔食。定期驱虫,按体重每50 kg用阿维菌素1片。
3)圈舍消毒。按说明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和复合酚类消毒剂,交替使用。及时隔离患羊,妥善处理患羊的尸体(焚烧或深埋并加垫生石灰)。
4)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只受寒。有霜期避免羊只采食霜冻牧草,在干燥的地方放牧。
3.2治疗对于出现症状的患羊可采取治疗措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用抗菌药物与中药配合治疗,效果更好。肌肉或皮下注射替米考星注射液5 mL,2次/d,连用3~5 d;苍术10 g、大黄10 g、贯仲5 g、龙胆草5 g、玉片3 g、甘草10 g、雄黄1.5 g(另包),将前六味药加水煎汤,然后加雄黄。每头大羊服一剂,灌药后再加服一些食用植物油,连用3~5 d。
[1]黄克和.兽医临床工作手册(最新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579-581.
[2]王元林,邹敦铎.实用兽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18-224.
[3]行庆华.乡村兽医临床技术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86-188.
B
1003-4331(2015)02-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