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

2015-04-17 14:07汪桥红
关键词:广度门槛效应

汪桥红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13)

一、引 言

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迅猛,出口产品附加值也在逐步提升,俨然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但是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凸显,中国以往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量资源投入所产生的出口竞争优势日益消退。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大幅下降,更是对中国继续保持出口增长带来了巨大挑战。此时技术进步将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国正在变化的生产要素禀赋结构,通过发展适宜性技术来充分利用现有要素禀赋条件,成为中国有效规避生产要素红利逐步消失所导致的出口成本优势下降,并集中资源提升产品出口质量、增加附加值的重要议题。另外,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遭遇上述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经济社会问题上所拥有的适宜性技术理应更为先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便成为中国应对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促进适宜性技术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首先检验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是否显著,然后以技术引进为切入点,探讨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增长效应会呈现何种变化轨迹,为中国以发展适宜性技术来维持出口增长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国内有关适宜性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欠缺,韦镇坤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适宜性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并指出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时要采用适宜性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1];林毅夫和张鹏飞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适宜性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一个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技术结构,这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每个劳动力的人均产出上的差异就会变得最小[2];邹薇在标准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了适宜性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指出技术的适宜性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且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吸收能力又取决于人均人力资本水平[3];余典范运用DEA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技术选择的匹配性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技术选择的匹配性并没有很好地促进产业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改善[4]。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技术进步对出口总额和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影响。在技术进步对出口总额的影响方面,Hughes以英国出口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显示,R&D投入对英国出口产生正面影响[5];Sanyal利用双边贸易数据发现在总体上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在行业层次上技术进步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行业的出口贸易增长[6];Motobbio等利用9个发展中国家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能带来更多的出口收益[7];Bleaney等利用英国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出口贸易增长更快[8]。国内学者杨波通过创建出口增长一般模型和静态出口增长模型,建立了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之间的函数,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发现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9];李怀政基于我国28个工业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技术进步是影响出口贸易扩张的最主要因素[10];张秋菊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及各地区出口稳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促进了我国整体的出口增长[11]。在技术进步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方面,Dosi等对OECD国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及时传递技术的能力是影响国家贸易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12];Braunerhjelm对瑞典企业层面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成本因素,技术进步对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作用更为突出[13]。国内学者许斌剖析了我国出口竞争力与技术升级的关系,认为技术含量增加是解释中国出口复杂度和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原因[14];鲁晓东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高度细化的产品数据,从企业角度研究技术进步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变迁,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进步是实现产品升级以及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可持续性的关键[15]。

上述文献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但仍存在以下有待突破的空间:(1)关于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方面,大多数文献中技术进步水平的含义一般侧重于地区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水平等,未能较好地反映出以现有资源要素条件实现最佳生产效率这一层次,即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内涵未在技术进步中得以体现;(2)目前涉及适宜性技术进步的文献,多为探讨其对经济增长、产业绩效等方面的影响,有关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3)虽然多数文献已经证实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但鲜有将两者关系纳入技术引进视角下进行探讨,更缺乏技术引进视角下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综上,本文尝试做出以下创新:(1)在研究对象上,拓展出口增长的内涵,将其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出口数额增加,反映出口广度的增长,二是单位企业出口价值增加,反映出口深度的增长。本文认为适宜性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投入产出率,而出口广度与深度的增长对要素利用效率的要求不同,因而适宜性技术进步对提升地区出口广度还是出口深度增长的作用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如此便可以较为全面地剖析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2)在研究视角上,本文在分析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的同时,引入技术引进这一角度。有文献研究表明技术引进大多伴随着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16],一方面如果跨国公司以加工出口为目的,带来与当地生产环境相适应的技术将直接促进本地适宜性技术进步进而推动出口增长,另外如果跨国公司以本地市场为目的,也会通过外溢效应和学习效应促进本地适宜性技术进步,间接促进出口增长。可以看出,技术引进在分析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之间关系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3)在研究框架上,构建技术引进视角下的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研究系统,可以更好地探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弥补以往只重视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而忽视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检验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中国出口广度与深度增长的影响效应,然后通过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将技术引进作为门槛变量,分别分析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与深度增长影响的程度与方向的变化特征。

二、变量与模型

1.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根据前文分析,出口水平可细分为出口广度与出口深度两个层面。本文将出口广度定义为地区的出口总额大小,一般出口总额越高,说明该地区出口广度越大,采用地区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来衡量;出口深度定义为每个出口单位(企业)的出口附加值高低,单位企业出口额度越高,表明企业出口的价值越大,地区出口深度就越大,通过地区出口总额除以出口企业数量来反映。

(2)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适宜性技术水平,参照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从而将资源最大化地转化为生产能力。由于现有文献鲜有定量化分析适宜性技术水平,本文将依据定义做出如下尝试:如果一个地区以现有的劳动力与固定资产条件能够更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应,则说明该地区所采用的技术应该更加贴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适宜性技术水平也理应更高。具体而言,本文以地区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作为投入变量,以地区生产产值作为产出变量,利用DEA效率分析所得出的地区效率值作为适宜性技术水平。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计算固定资本投入时,采用已被普遍使用的永续盘存法测算资本存量,选取2000年作为基年,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乘以当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作为当年投资,参考《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200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取80%;另外,固定资产折旧率取5%。

(3)门槛变量:技术引进水平作为本文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中的门槛变量,技术引进一般包括技术贸易、进口和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简称为外资)三条途径,本文参照唐未兵等[16]的做法,将外商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作为技术引进水平的衡量指标。具体理由为:为保持技术垄断地位,技术出让国会控制先进技术的贸易,专利转让的技术多是产品已经标准化生产的成熟技术,甚至是衰落技术。与技术专利转让相比进口产品更可能包含先进技术,但是信息不对称使进口方无法通过“逆向工程”获得先进技术。跨国投资倾向转移先进技术是因为跨国公司由于经营环境变化致使管理成本上升,为获得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通过降低成本或生产新产品获得市场份额;跨国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信息容易被本地企业消化吸收。因此,引进先进技术最显著的途径是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专利转让。

(4)控制变量:本文所采用的控制变量主要为人均GDP、科研经费投入和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并将人均GDP取自然对数。这三个变量用以控制各地区因人均收入、科技资源投入和产业结构差异而对出口广度与深度增长的影响。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时段为2009年—2013年,数据为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港、澳、台除外)所构成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按照我国区域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1个省。

2.模型设定

按照本文思路,首先对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检验,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因变量EXPO为出口水平(包括出口广度与出口深度两个指标);自变量CRE为地区适宜性技术水平;X为控制变量(包括人均GDP、科研经费投入、二三产业占比);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

然后引入技术引进这一门槛变量,采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探讨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与方向,在Hansen[17]等对面板门槛模型修正的基础之上构建以下模型:

其中,I为门槛变量(技术引进),λ1,λ2,……λn为待估算的门槛值。

三、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关系的检验

接下来,本文先对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验证,其中出口增长按照其内涵,分为出口广度增长(出口数量增加)和出口深度增长(出口价值增加)两个层面。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两个层面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见表1和表2所示。另外,通过Hausman检验本文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因进行分区域分析,各区域地理位置相对固定,受时间变化影响比受地理因素影响更为明显,故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1.出口增长的广度效应分析

通过表1可知,(1)总体来看,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的影响系数为0.0201,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即适宜性技术进步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促进出口数量增长0.0201个百分点。这说明适宜性技术进步能够起到明显促进中国出口数量增加的作用,适宜性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与资本以更为合理的比例相结合,提高了劳动力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单位投入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用于出口,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生产单位产品的生产要素消耗,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上两个方面均有效促进了中国出口总量的增加;(2)东中西部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的影响系数东部地区为0.0436,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中部地区为-0.0005,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西部地区为-0.0068,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对比可知只有东部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增长的促进效果最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基本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相比较在这三个地区中所承受的劳动力、原料、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最大,出口竞争优势受此负面影响也最为明显,因此为了保持该地区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需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需要发展适宜性技术,以弱化东部地区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优势下降对出口增长的消极影响,最终致使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增长表现出更强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缺口较小,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受到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负面影响小,以致于中西部地区出口数量增长对适宜性技术进步的诉求不高;(3)从其他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人均GDP对出口数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是科技投入和二三产业占比提高均对出口数量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投入对出口数量的影响系数最高为东部地区,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地区,这表明通过增加科技投入,能够在东部地区起到显著的促进出口数量增长的效果。

表1 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的回归结果

表2 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长的回归结果

2.出口增长的深度效应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1)全国层面的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的影响系数为-3.3765,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适宜性技术进步无法明显促进企业出口价值的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中国企业大多仍为粗放式生产模式,单纯凭借成本优势来取得出口市场竞争力。随着成本优势的减弱,企业依靠适宜性技术进步来实现产品创新以及产品质量提升仍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时段为2009年—2013年,这个时期国际市场整体上需求萎缩,导致企业出口价值下降,且中国经济增速也逐步放缓,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致使企业技术研发速度也明显下降,进而限制了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增长的影响;(2)对比东中西部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的影响系数,发现东部地区的系数为2.4603,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中部地区为-1.7332,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西部地区为-1.6052,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即使经济社会条件较为优越的东部地区,适宜性技术进步仍未能对提升企业出口价值产生显著的作用效果,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中出口所占比重较大,金融危机对东部地区出口企业的冲击作用更为明显,使得东部地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提升的正向影响不凸显,中西部地区则由于企业发展水平远不如东部地区,多数企业仍以简单的原料出口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因此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中西部地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亦不显著;(3)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人均GDP、科技投入均与企业出口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科技投入方面,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也是三个地区中最高的,说明东部地区增加科技投入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出口价值的增加。

四、技术引进门槛约束下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的分析

在探明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引进水平条件下,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一般而言,跨国企业比本国企业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水平,为了适应投资国的资源禀赋条件,跨国公司存在将自身先进技术按照投资国生产环境进行改造的动机,势必将促进投资国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进而一方面跨国公司将投资国作为“加工厂”来促进出口增加,另一方面通过适宜性技术外溢,提升了投资国适宜性技术整体水平,增强了出口能力。虽然跨国公司可以帮助投资国提升适宜性技术水平,但也会对经改造的技术进行保密,以避免失去竞争优势,这样技术引进可能将不再强化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增长效应。综上,技术引进对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关系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增长效应可能会因技术引进水平提高而碰到一个或几个“门槛”,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这里,本文将技术引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来探讨随着技术引进水平提高,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变化。

1.门槛效应检验

以技术引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依次检验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和出口深度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门槛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门槛检验结果

可以看出,技术引进门槛条件下,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的影响存在两个门槛值,即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高,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存在三种程度的影响作用;而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长的影响存在三个门槛值,即随着技术引进水平提高,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长存在四种程度的影响作用。

2.技术引进的门槛效应分析

如表4所示,以技术引进作为门槛变量,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增长的回归结果表明: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增长影响的技术引进水平门槛值分别为0.0257和0.0685。当技术引进水平未跨越第一门槛值时,影响系数为0.0021,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当技术引进水平跨越第一门槛但未达到第二门槛时,影响系数为0.0097,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当技术引进水平跨越第二门槛时,影响系数为0.0161,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影响系数上看,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高,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数量的关系呈现出先不显著然后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影响系数值呈现递增的趋势。以上说明,当技术引进水平提升至0.0257时,能够通过外溢效应和学习效应,明显推动适宜性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出口数量的增加。至于第三门槛区间的影响系数大于第二门槛区间,这表明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广度增长效应。地区技术引进水平越高,适宜性技术进步可能越得益于外溢效应和学习效应,适宜性技术进步增强了地区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出口成本优势,进而扩大了海外市场份额,最终导致出口数量的增加。

表4 技术引进门槛回归结果

在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增长的影响方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增长影响的技术引进水平门槛值分别是0.0248、0.0541和0.0917。当技术引进水平未跨越第一门槛值时,影响系数为-1.3545,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当技术引进水平跨越第一门槛但未达到第二门槛时,影响系数为0.9647,仍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当技术引进水平跨越第二门槛但未达到第三门槛时,影响系数为-0.8344,依然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当技术引进水平跨越第三门槛时,影响系数为7.6534,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数值上显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只有技术引进在跨越第三门槛后,适宜性技术进步才表现出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价值增长的特征。以上结论说明,通过外溢效应和学习效应来促进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价值增长的影响效应,需要更高的技术引进水平,这也侧面反映出引进国外技术时,由于存在较强的技术保密动机,很难得到国外的核心技术。另外,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数量增长开始产生影响的技术引进门槛值为0.0257,而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企业出口价值增长开始产生影响的技术引进门槛值为0.0917,后者的门槛值远大于前者,这说明通过技术引进,确实取得了促进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增长效应,但这大多仅局限于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增长方式是以出口廉价产品为主的粗放式的方式,但随着技术引进水平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业务交流日益频繁,合作也进一步加深,此过程将可能导致一些核心技术流入本地企业,这使得本地企业的适宜性技术发展方向不仅是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产生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进而导致企业出口价值的增长。

五、结 语

中国出口贸易自金融危机以来增速逐步放缓,并且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和资源环境恶化,中国面临着提振出口竞争优势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禀赋条件已远不如以前,通过发展适宜性技术来充分地利用现有生产要素条件,最大限度地将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能力,是中国增强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中国适宜性技术进步具备后发优势,有可能实现跳跃式发展,以技术引进撬动适宜性技术进步,将对最终推动中国出口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技术引进为视角,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将出口增长细分为出口广度增长与出口深度增长两个层次,以更全面地反映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然后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广度增长与出口深度增长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引入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将技术引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分析了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与出口深度增长影响的变化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全国整体的出口广度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细分区域来看,适宜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出口广度增长促进效果最明显,对中西部地区出口广度增长无明显影响效应;(2)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全国整体的出口深度增长无明显促进效应,且对于东中西地区均无促进效应;(3)在技术引进门槛条件下,适宜性技术进步需要跨过一个技术引进门槛才对出口广度增加存在促进效果,且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的影响效应逐步增强;(4)在技术引进门槛条件下,适宜性技术进步需跨过较高的门槛才会对出口深度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本文所得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相比以往文献中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果较弱,尤其是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加的影响方面,无论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均不显著。该结论表明,目前中国通过科技进步大力推动了出口增长,但各地区的科技进步更多是在未充分考察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的前提下而盲目投入大量的科技资源。如此虽也能够促进地区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推动地区出口增长,但适宜性技术发展不足,将会造成地区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下降,短缺资源供给更加恶化,成为制约地区出口增长的瓶颈。因此应该根据地区生产要素禀赋条件,有方向地投入科技资源,最终目的是发展能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要素资源的技术。随着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日渐成熟,粗放式资源投放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增强适宜性技术发展水平,以最佳的资源利用方式来获取竞争优势,是中国重振出口大国地位的必经之路。

其次,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对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广度增长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看出,通过积极地吸引外商投资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于增强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广度增长效应十分有利。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往往需要着重考虑自身技术特点与当地资源禀赋条件的匹配情况。那么在本地投资的跨国公司一定会拥有较高的适宜性技术水平,以便在当地获取竞争优势,这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方政府遇到出口增长乏力的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提供优惠的招商条件来吸引跨国公司来此投资,此过程将会凭借知识外溢效应与学习效应促进当地适宜性技术水平快速提升,进而促进当地出口数量的增长。

最后,技术引进水平提升对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深度增长之间关系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这表明只有当技术引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增强适宜性技术的出口深度增长效应,这也说明相对于提高一个地区的出口数量,提升单位企业出口价值需要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通过知识外溢效应与学习效应产生更高的适宜性技术水平。虽然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能够一定程度上带来先进技术,但本地企业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将其转化为核心技术,进而提升自身产品附加值需要经历一个积累过程。地方政府若想增强适宜性技术进步的出口深度增长效应,需要大量引进跨国公司,加快本地与国际化接轨,使得本地技术引进水平提升至一定范围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将适宜性技术进步发展成为出口企业产品升级的动力,从而提升企业出口价值。

[1] 韦镇坤.适宜技术、技术进步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 .经济问题,2008(7).

[2]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 .经济学季刊,2006(7).

[3] 邹薇,代谦.适宜技术、人力资本积累与长期增长[J] .南大商学评论,2004(2).

[4]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R] .上海经济学会,2008.

[5] Hughes K.Export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and Trade Performance[J] .Applied Economics,1986(29).

[6] Sanyal P.The Role of Innovation and Opportunity in Bilateral OECD Trade Performance[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2004(140).

[7] Montobbio F,Rampa F.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and Structural Change on Export Performance in Nine Developing Countries[J] .World Development,2005(33).

[8] Bleaney M,Wakelin K.Efficiency,Innovation and Exports[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64).

[9] 杨波.科技创新对出口促进作用的国际比较研究[J] .科研管理,2008(1).

[10] 李怀政.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扩张——基于我国28个工业大类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J] .国际贸易问题,2011(12).

[11] 张秋菊.技术进步对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影响——基于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3(3).

[12] Dosi G,Pavitt K,Soete L.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Harvester Wheatsheaf Publishers,Brighton,1990.

[13] Braunerhjelm P.The Relation between Firm-specific Intangibles and Export[J] .Economics Letters,1996(53).

[14] 许斌.技术升级与中国出口竞争力[J] .国际经济评论,2008(5).

[15] 鲁晓东.技术升级与中国出口竞争力变迁:从微观向宏观的弥合[J] .世界经济,2014(8).

[16]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经济研究,2014(7).

[17] 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12).

猜你喜欢
广度门槛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停留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