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骏 朱淑珍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确立了人民币的强势地位。近6年(2009-2014)来,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平稳推进,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际货币合作(互换)、人民币承担国际货币职能、国内资本项目管制放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实事求是看,目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速度还比较缓慢,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方式也比较单一 (主要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尚未从人民币资本“输出”角度考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速度。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的问题,旨在利用当前难得的时间窗口和有利的国际形势,开辟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新路子,为人民币国际化深入推进加速,以促进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货币。
英镑、美元、日元等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是因为它们在其国际化进程中,随着对外结算和输出规模的不断增加,其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使世界各国对它们的价值和含金量有了充分地了解和认识,最终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推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虽然使人民币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由于结算规模尚未达到足够大的地步,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仍然有限。显然,这是不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而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就是向世界上众多的、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大量“输出”人民币资本,为它们提供人民币建设资金,使它们大量地接触和使用人民币资本,享受人民币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和好处,此举无疑将会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使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良好声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进方式。但一国推进货币国际化不应该仅局限于一种方式,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推进货币国际化,这样更能有效地推进一国货币国际化,缩短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就是在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方式,在人民币资本“输出”范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当前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在人民币资本“输出”范畴方面做文章、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并取得新的突破和更大的成就。
中国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但毕竟是“一个轮子”在转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速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无法使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货币。而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则可以有效改变“一个轮子”转动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人民币资本“输出”的方式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安上“另一个轮子”,这样,“两个轮子”一起转动,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将可以大大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速度,使人民币较快地、大规模地走向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全世界的人们都熟悉人民币和使用人民币,从而促进人民币早日过渡到国际货币。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镑是全球第一个完成国际化的货币。在其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英国除了采用贸易结算方式推进英镑国际化外,还采用本国金融机构输出英镑借贷资本的方式,促进英镑国际化,推进英镑在全球流通。1850年后,英国外贸盈余大增,为了促进英镑国际化和解决国内资金剩余问题,英国开始大量输出英镑借贷资本,加大对境外国家地区投资和贷款的力度,其主要投资和借贷方向是他国铁路修建、矿山开发和公用事业等。担任英国输出英镑资本的主要金融机构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巴林银行等。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镑资本“输出”占全球长期资本投资的一半,控制着高达2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由此完成了英镑国际化进程,促进了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流通,并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
美元国际化开始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通过向欧洲国家售卖军火,美国不仅还清了欧洲债务,而且还积累了巨额黄金,确立了美元的强势地位,贸易商逐渐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与其同时,美国开始对外大量输出剩余的美元资本,1914-1917年美国向同盟国共提供美元贷款121.8亿美元。其后,美国又积极向欧洲进行投资,至1929年,美国在欧洲各类投资累计金额达170.1亿美元,成为欧洲最大的债权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继续通过售卖军火,积累了大量剩余资金。二战结束后,利用欧洲重建的机会,美国政府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大量输出美元资本,总金额达130亿美元,占1947年美国GDP的5.4%。“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带动了欧洲重建,欧洲国家利用借贷美元购买美国商品,又消化了美国过剩产能和商品。在“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成立)的共同作用下,美元代替英镑真正成为第一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完成了美元国际化进程,促进了美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通和储备。至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提供的美元信贷资金已占国际信贷市场的78%。美元资本“输出”的主要特点是,美国政府直接制定计划,金融机构和企业负责具体实施、办理美元资本“输出”。
1971年美国宣布放弃美元对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破坏,日元开始升值(1978年177日元兑1美元),由此拉开了日元国际化帷幕。为了减少外贸中使用美元结算的汇率风险,日本开始在贸易中推行日元计价结算方式。通过10多年的努力,至1980年左右,日元结算方式在日本外贸中占比达到30%-40%。但多年的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120日元兑1美元)并没有减少日本的大量外贸顺差,为此日本开始谋求日元资本“输出”,即通过“黑字还流”计划输出日元资本,以进一步促进日元国际化。该计划从1987年到1991年分三期执行,总金额达650亿美元,占1987年日本GDP的2.6%。其主要内容是:在世界银行成立日本特别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项目贷款;参与国际开发机构的日元银团贷款;直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性日元贷款;鼓励国际开发机构和发展中国家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等。日本通过“黑字还流”计划以国家力量带动私人部门日元资本“输出”(占71%),缓解了国内外贸顺差过剩和通胀问题,为企业开拓了海外市场,提升了日元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了日元在境外的有效沉淀,使日元完成了货币国际化进程,跻身于国际货币行列。
由以上英镑、美元、日元资本“输出”的实践和经验可见,它们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处在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资本过剩、产能过剩的情况;都放在国家战略高度考虑;都由政府层面领导和部署,并由政府相关机构或金融机构或企业具体执行本币资本“输出”任务;都获得了成功和取得了本币资本“输出”巨大收益;都促进了货币国际化的深入和最终完成。其不同之处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国情、形势、条件不同,所选择的本币资本“输出”方式方法、渠道不尽相同,有所区别。总之,一国本币资本“输出”与本币国际化紧密相连,是本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扩大了本币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加快了本币国际化进程,为本币国际化最终实现和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外部支持。
2009年中国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据统计,2009-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总额达到167328.44亿元。其中2014年人民币结算金额(65500亿元)占当年中国外贸结算总额的22.70%。目前与中国具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遍布全球。另外,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互换货币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2009-2014年,中国已与亚洲、欧洲、美洲28个国家和地区互换货币总额达到39687亿元人民币。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行,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目前韩国、泰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已将人民币纳为其外汇储备货币。另据全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WIFT)2014年底公布,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结算货币、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上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行所取得的较大成果,扩大了人民币的知名度,赢得了一定的海外市场,无疑为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 2009-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情况
近年来中国资本项目管制放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外汇管理放松方面看,2003年中国推出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允许境外机构在批准规模内以美元方式兑换成人民币投资中国证券市场;2007年取消了强制结售汇制代之以意愿结售汇制;2013年9月中国宣布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此外,目前对企业汇出境外的外汇,只要是合理的支付或投资,在国家外汇管理系统登记后,便可用人民币购汇对外汇出,不必像以前那样反复审查。二是从人民币管理放松方面看,2006年12月起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2011年推出了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允许境外机构在批准规模内使用人民币直接投资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样是2011年,允许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允许境外企业或个人使用人民币对华直接投资;2014年11月开始实施“沪港通”制度,允许香港投资者以人民币直接购买国内市场股票。近年来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较大程度放松,极有利于国内外经济交流的开展,为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图2 2005-2014年中国审批QFII情况统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确立了“硬通货”形象,成为了强势货币,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和青睐,直接扩大了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本的需求。如在中国周边国家越南、缅甸、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和投资交流。在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主动希望引进人民币资本,增加相互交流的深度。如2013年6月和10月中国与英国和欧洲中央银行分别互换货币2000亿元、3500亿元,2013年3月与巴西互换货币1900亿元。特别是中国与英国和欧洲中央银行互换货币,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认可人民币、接受人民币,对人民币资本产生了需求。而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则可以有效满足世界各国的这种需求,为它们提供必要的人民币建设资金,这将对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早日成为世界性货币。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国际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和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银行网络体系。从金融市场体系方面看,已经形成了纽约、伦敦、苏黎世三大著名国际金融中心,其它重要的金融中心还有巴黎、香港、东京、法兰克福、上海、新加坡、悉尼等,它们成为规模庞大的各类资金、各种货币的交汇处,在这些市场上银行林立,与各国国内银行一道构成了丰富的银行网络体系;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使货币清算、支付、交易、转移、投资在瞬间即可完成和实现,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流通和使用效率,并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投资交流变得不再遥远。因此,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通过发达的国内外金融网络体系,可以延伸到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任何角落,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和人民币资本在全球各地区的合理分布,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使人民币向国际性货币快速迈进。
为了统一研究和管理人民币资本“输出”事项,中国政府有必要成立人民币资本“输出”领导小组,成员应该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外汇管理局、银监会、证券会、保监会、商务部、国有商业银行等部门机构。该领导小组应围绕这样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组织有关人员对人民币资本“输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利弊得失,以便全面掌握情况,不打无准备之仗。二是对人民币资本“输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推进计划和推进路径,保证人民币资本“输出”稳妥推进。在制定推进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配合和协调问题,防止相互脱节,步调不一致。三是根据人民币资本“输出”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推进策略,并在政策上对具体推进机构(如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时给予指导和引导,以保证人民币资本“输出”的顺利推进。四是对人民币资本“输出”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规定的机构或企业进行严肃处理。五是对因人民币资本“输出”引发的突发性事件,进行及时处置,防止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一是从时间安排方面看,我们可以用5年时间完成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的实施,即前两年为摸索经验阶段,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试验性的、小规模的人民币资本“输出”,后三年则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国家和地区的范围和规模,5年后则全面推开人民币资本“输出”范围和规模,凡是对人民币资本有合理需求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考虑进行人民币资本“输出”,为其提供人民币建设资金。二是从地域方面看,可采取“先近后远”的方式推进人民币资本“输出”,即按照“亚洲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和非洲地区”推进人民币资本“输出”。三是从国家类别方面看,可以按照 “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进行人民币资本“输出”。如果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能够大量接受人民币资本“输出”,则意味着中国人民币离国际货币的目标将非常接近。四是从人民币资本“输出”规模方面看,中国人民银行在每年安排人民币资本“输出”方面,与国内人民币安排计划相互参照,并采取逐年增加人民币资本“输出”规模的方式,以配合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的实施和有效推进。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践证明,人民币之所以在贸易结算和货币互换中被国外机构和企业及外国政府接受,是因为它们熟悉和了解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是有价值、有信誉的货币,特别是外国政府肩负着管理国家的重任,人民币资本若想“输入”其境内,必须得到它们的信任和首肯,否则,人民币是无法进入其境内的。因此,中国政府和有关货币管理当局包括金融机构、企业都要加强与外国政府、机构、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无论是官方或非官方的方式,向世界各国政府、机构、企业宣传人民币,就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被接受和使用问题,进行谈判与合作,为它们提供低息的或无息的人民币资本,帮助它们进行经济建设或项目建设,获取人民币资本为它们带来的巨大收益,在它们的心目中确立起人民币的良好形象,并与中国建立起长期合作、双赢友好关系,以配合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货币。
借鉴英镑、美元、日元资本“输出”的国际经验,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需要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形式进行。在这一新战略中,中国政府、相关金融机构及企业是担任人民币资本“输出”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寻找海外项目和机会,进行人民币资本“输出”。具体可采用这样一些方式和渠道进行:一是发挥国际开发机构的金融中介作用,用人民币向其注资,共同开发项目。二是学习日本“黑字还流”计划的经验,与国际金融性开发机构合作,为国际开发项目提供一定比例的人民币,与其携手拓展海外人民币贷款。三是促进国内金融机构发放海外人民币贷款,支持企业在“走出去”中进行人民币输出,如在涉及战略性低端产业链转移的重大项目中或中国在周边战略大通道建设中使用人民币资金。四是汲取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做法,在受援国设立共同发展基金,中国政府拨付一定规模的人民币资金,用于其购买中国商品和基础设施设备。五是允许外国政府或机构、企业到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建设资金;同时推动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逐步拓宽海外债券发行主体。六是继续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互换货币的力度,鼓励其使用互换项下的人民币资金。七是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向其海外分支机构进行人民币增资,壮大其海外分支机构人民币资本,为其分支机构在海外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提供充裕资金。
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迫切需要国内进一步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如果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不能有效放松,则人民币资本“输出”就无法大规模、大范围开展。所以进一步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将很大程度决定着中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因为一旦推进人民币资本“输出”战略,将会有大量的人民币流到境外,而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会有很大一部分通过贸易方式回流国内,但也会有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资本需要返回中国资本市场(A股市场)进行风险投资,以谋取收益。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够,跟不上人民币资本“输出”的步伐,外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将会一定程度失去对人民币的兴趣,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加快加大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速度和程度,为境外人民币建立起完善的回流机制。要允许境外人民币投资中国货币市场,购买债券、票据和各种银行理财产品;要继续扩大QFII、RQFII和“沪港通”的审批规模;在条件适当成熟的时候,部分或全面开放中国资本市场,让境外人民币直接参与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投资活动,以获取正常的投资收益,增加持有人民币的信心。总之,进一步放松国内资本项目管制,为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更快推进和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国实施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将会使境外人民币数量大增,不排除境外投机分子集聚人民币对我国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资产市场等进行攻击和炒作,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做好人民币资本“输出”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在人民币资本“输出”项目选择上,从事人民币资本“输出”工作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或企业要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实地查看,还要通过对当地熟悉情况人的走访,进一步了解情况,增加项目选择的合理性,以减少决策失误。二是对人民币资本“输出”项目进行跟踪,决不能人民币资本“输出”后便束之高阁,不再过问,防止人民币资金挪作他用或改变用途。三是对往返于境内外的人民币资金包括外汇资金进行严格监控,并加强对股票市场、资产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四是建立人民币资本“输出”风险联防系统,人民银行、财政部、外汇管理局、银监会、证监会及公检法等机关,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商讨有关风险情况,制定必要的对策措施。五是加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以高压态势为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保驾护航。六是加强与国外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的联系,及时交流有关人民币跨境流动情况,以共同维护人民币资本“输出”新战略的顺利推进,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1.张岸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实施路径初探》,《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9期。
2.李巍、朱艺泓:《货币盟友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解释中国央行的互换货币》,《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2期。
3.郑之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思考》,《中国金融》2014年第6期。
4.卢曾、邓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挑战和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1期。
5.熊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思考》,《银行家》2014第11期。
6.刘肯:《日本“黑字还流”计划探析》,《中国金融》2012 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