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文
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一、优化组合为原则
由于大班人数较多,如果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班就达到十六组以上之多,教师在辅导小组讨论时,难以做到到每个小组去倾听和指导。因此,我把学生分成6-8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性别等差异,好、中、差、男、女搭配,尊重学生自愿,教师适当进行调整,便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小组间公平竞争。把学生搭配成7-9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后,选派一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并适时轮流担任,使组内平衡发展。并要求小组成员的关系民主平等,能互帮互促。教师还应经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给他们一些课余语文实践活动的任务。
二、组织教学是关键
在大班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最感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一、训练学生会听。
教师要经常培养和训练学生“会听”的能力,无论是听老师的提问还是听同学的发言都能听完整,不在中途随意打断。有的学生喜好表现,往往还没有听明白意思,就迫不及待地抢答了。同学发言时经常发生如下现象:当同学的发言不对或是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时,有性急的学生就在中途脱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用眼神和手势,必要时用语言,予以制止。教师要注重教育全体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第二、 培养学生会说。
我要求学生不断要“会听”,还要“会说”“善辩”,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要敢于提出,表达自己想法时要有理有据,要把话说完整。
第三、引导学生产生合作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出示课题后,教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很多学生都想说,但也有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这里,为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评价,锻炼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归纳后作为本堂课自读的目标,为后面的小组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础。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自己组内的成员产生了合作需求,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也就会在兴致盎然的探究氛围中得到了体现。
第四、 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大班条件下,教师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较大,弄不好小组合作学习形同一团散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同时在对小组进行指导时,要促进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再有序地组织全班交流。这些必须在组织纪律的约束下进行,以避免小组产生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使整堂课的学习处在“活而不乱”中。
三、公正评价促公平
公正评价,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鼓励和欣赏是催化剂,“你们这个小组的看法真新颖!”“你能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老师自叹弗如!”等,这些赞赏的语言,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小组的优势和不足、与其他小组间的差异,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对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则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没想好没关系,再想一想,相信你能想出来的!”“能大胆地发言,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挑战”。教师还可以用眼神和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