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旅游发展问题浅析

2015-04-16 02:12张友金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经济效益旅游业

张友金

摘 要 虽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尤其是近几年,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旅游观光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农业及农村,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备生产性能及改善环境的功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虽然在近几年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其尚存在一些问题待完善。

关键词 旅游业;观光农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592;F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3--02

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观光产业,它将旅游业和农业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交叉产业。观光农业的依托是农业生产,将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就是要开发具有观光和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及资源,把农业生产、农事活动与游客参与结合为一体,让游客体会到更加真实的农业活动,提供其他旅游产品所不能给予的大自然的纯真意境。它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娱乐活动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现有观光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旅游观光农业发展

生态旅游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作为农业,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生态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生活于一体的产业结构。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形成一种产业;同时,形成5种产业模式——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

根据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萌芽阶段,初级经营阶段,成熟的经营阶段。

2 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不足

从投资方面来讲,想要发展观光旅游,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投资者主要为以开发商为代表的社会资金。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对于观光农业旅游而言,农业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为弱质产业的国家来说,观光农业的投资吸引力相对不足,这方面的投资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资金的不足会导致资金投入的顺序问题。如若本身数量有限、十分宝贵的资金用于房舍、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不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则始终无法改变农业基础薄弱的发展现状,这样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那么观光农业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偏离了发展的正确方向。

2.2 经营管理缺乏经验

很多农业观光区,因缺乏管理经验,模式老旧,很快便停止了经营。这些观光区功能设计单一、重复,没有突出特色,缺乏吸引力,活动内容也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把主要精力用于改进非农业方面的技术,想要通过城市化、人工化吸引游客实则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把原本具有生态特色的观光农业变成了人工外围景观,反而忽视了兴起观光农业旅游的初衷,有的甚至通过破坏地域生态环境达到人工改造的目的。管理上缺乏系统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2.3 客源成分的固有弊病

观光农业的对象主要是对农业生产具有浓厚兴趣的城镇居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口组成中,城镇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0%以上,观光旅游在这些国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运行较为有活力,市场潜力巨大[2]。而我国的农业人口本身就占有很高的比例,约为74%左右。这些人自己就从事农业生产,或者世代都是农民,因此,农业观光对于他们来说缺乏吸引力。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客源成分的这一固有弊病是限制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主要解决方案

观光农业这一新兴产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若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一产业可以也应当得到持续的发展。此外,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分阶段,有步骤地加强观光农业的发展,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

3.1 注重挖掘民族特色文化,突出农业观光特色

中华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要保持观光农业的持续繁荣和稳定发展,就应当在丰富观光农业文化内涵,突出区域和民族农业特色上多下功夫。深入发掘农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资源,以提升观光农业文化品位为主要宗旨和指导思想,摒弃通过人工建设和城市化的手段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

3.2 加强宣传引导,吸引长期投资

主抓观光农业旅游的部门要加强对农家乐等特色农业的宣传力度,扩大观光农业的影响力度和范围,吸引民间投资,并逐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3]。同时,应注意加强引导教育,提出观光农业的产业宗旨,注重思想引导,从根本上杜绝破坏生态、破坏农业的非自然外围旅游产业对观光农业地破坏。

4 结论

现代工业取得较快发展,人们生活所处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向往大自然,人们生活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审美观都发生着变化。近几年,虽然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取得较大进步,农村经济发展快速,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在经济、文化、环境及社会等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昭佩.生态旅游农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学报[J].北京农业,2002(8).

[2]郑业鲁.广东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和项目规划原则探讨[J].软科学,2002(9).

[3]王婉飞,王敏娴,周丹.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J].经济地理,2006 ,26(5):854-85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经济效益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