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 王世江
摘 要 合江县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合江荔枝2008年荣获奥运金奖,是当地果农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为了争创绿色食品,助农增收,近几年来,通过在合江县奥荔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土地坝村荔园荔枝绿色食品基地的田间实践操作和全县荔枝产业的调查,结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分析绿色食品(荔枝)的现状,并提出几点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荔枝;绿色食品;技术措施;四川省合江县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3--02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他有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被专家称为“一块气候飞地”。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范围17.4~18.7 ℃,多年平均温度18.2 ℃;大于或等于10 ℃的年积温为5 898.1 ℃;有霜日年平均不到2 d;平均降雨量1 188.4 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1 354.6 h。土壤的成土母质以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的沙页岩为主,土壤酸碱度pH值5.5~6.2,是绿色食品(荔枝)生长的最佳环境,合江荔枝将向更高的台阶替提升,绿色食品(荔枝)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1 绿色食品(荔枝)产业现状
合江县农业生产环境较好,基本上没有重大工业污染,大部分农产品产地检测符合国家无公害的原始初级产品,是创建申报绿色食品的极佳基地。合江县奥荔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荔枝生产、营销、科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企业。公司于2003年成立以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经营管理基地。2007年,“带绿”荔枝在北京奥运果品推介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称之 “中华名果”。2011年11月,公司成功申报的“奥荔带绿”“奥荔陀缇”“奥荔妃子笑”和“奥荔大红袍”4种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荣获绿色食品证书,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2 绿色食品(荔枝)选址和建立
绿色荔枝园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水源充足、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的地方建立,丘陵山地20°以下的缓坡,修建梯台,20°以上修鱼鳞坑。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同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合江县奥荔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选择远离工矿区和城市超过10 km的大桥镇土地坝村荔园作为生产荔枝绿色食品基地,并修建院墙来加强管理,效果特佳。
3 绿色食品(荔枝)农业技术管理
3.1 土壤管理
3.1.1 扩穴改土
每年的3-5月在树冠两侧外围进行扩穴,穴长(100~150)cm×宽(40~50) cm×深(50~60) cm。每株回填绿肥30~50 kg,石灰粉2 kg,钙镁磷2 kg,土杂肥50~100 kg,分层压埋。第2年向植株的另两侧进行扩穴。
3.1.2 中耕除草
大雨后或灌水后及冬季进行中耕,每年2~3次,并结合追肥在树盘下除草松土。
3.1.3 培土
秋冬两季进行,利用冲积土、塘泥、红壤土等培施。
3.2 肥料管理
施肥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规定执行,科学配方施肥,选用以有机肥为主,适量使用无机肥,施用肥料要求不能环境和产品造成污染。
3.2.1 允许使用肥料种类和质量
按绿色食品标准规定选择肥料种类,叶面肥等商品肥料应有农业部的登记注册;微生物肥料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规定;有机肥堆肥要实行高温堆肥处理,温度在50~55 ℃处理18 d,沼气肥需经密封储存30 d以上,能够达到有机肥无害化的标准。
3.2.2 施肥数量
花前肥:在秋梢老熟稳定、花芽分化前后1次施下,氮、钾占全年施用量25%~30%,磷占全年施用的30%~40%。
壮果肥:雌花谢后分1~2次施下,氮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钾占全年施用量的40%~50%。
促梢肥:来果后分2~3次施下,氮占全年施用量的45%~55%,钾占全年施用量的20%~35%磷占全年施用量的20%~35%,
叶面施肥:枝梢转绿期、抽穗期、花期、幼果期等时期,可以采用叶面施肥,施用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好,主要用尿素、
3.2.3 施肥方法
采用于树冠滴水线下开沟施肥方法,沟深15~20 cm,施用后回土并及时灌水。最后一次追肥在距果实采收期10~15 d前进行。
3.3 水分管理
3.3.1 灌溉
要求灌溉水无污染,水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春梢、夏梢和秋梢抽发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花期和果实发育充实期发生干旱时,需适量灌水,每7~10 d/1,灌水量以湿透根系分布层(10~50 cm)为限。秋、冬季过于干旱时,应及时沟灌,以保持土壤湿润。霜降后土壤控制水分,保持适度干燥,促进营养积累,以利花芽分化。
3.3.2 排水
多雨季节或果园积水时,疏通果园排水渠道及时排水。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总的来讲,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鼓励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开展绿色防控,科学使用化学防治,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并对环境和产品无污染,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3.4.1 农业防治
一是种植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培育种植无毒良种壮苗。二是实行小区单一品种栽培,控制小区品种梢期和成熟期一致。三是实施间、套种植,创造有利于果树生长和天敌生存而不利于病虫生长的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四是进行平衡施肥和科学灌水,提高荔枝抗病虫能力。五是加强树体管理,及时修剪病虫枝条并集中烧毁,将果园的落叶、落果清除填埋,减少病虫侵染来源。
3.4.2 生物防治
一是优先选用微生物源、植物源生物农药。二是保护天敌,选用对捕食螨、食蚜蝇和食螨瓢虫等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三是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等天敌。
3.4.3 物理防治
用诱虫灯、黄色板、蓝色板和性诱剂等诱杀害虫。设置防虫网隔离和人工捕杀荔枝蝽蟓、吸果夜蛾、金龟子等。
4 绿色食品(荔枝)采收、包装和贮运管理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决定采收时间,一般果皮基本转红,龟裂纹带嫩绿色或黄绿色,内果皮仍白色时即可采收。采果时从葫芦节下带1~2片叶处前剪断。
包装容器外标明产品名称、等级、净质量、产地、采摘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绿色食品标志。
包装的容器必须清洁、牢固、干燥、内外无针孔。
贮存仓库清洁、通风、防晒、防雨、防虫鼠,绿色食品与常规食品分开存放。
在温度15~25 ℃,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可贮存3~5 d,在温度1~5 ℃,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可贮存15~30 d。
贮运要注意内外包装相结合,既要适当密封保湿,又要有利于通风降温,外包装一定要打孔,以利内外冷热气体的交换。
短途运输或空运,内外包装间要加入用薄膜密封的碎冰块,可有5 d保鲜期。长途运输要选预冷、包装、入冷库,预冷温度1~10 ℃,在短途运输的基础上再加冷库形式保鲜。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