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学设计分析

2015-04-16 01:51石超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石超

摘 要 从城市的环境方面出发,根据生态学的原理,描述了怎样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当中渗透以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为城市园林的绿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以及设计参考。此外,还分析了现阶段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相关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3-0-02

应用生态的范畴包含园林生态学,其目的是营造一个充满健康的城市居住地,人文群落、园林植物及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重点。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少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改善方法主要是通过种植园林植物来得以实现。笔者以城市特点进行了基础上的分析,获得了在城市的园林绿化当中,应该遵循的相关生态学原理,进一步对今后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1 生态学设计面临的困难

1.1 大气的污染

由工业革命至今,城市中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化。迅速发展的城市工业化,使得对化工燃料的需求加大,导致有害物质的增多,使人们的城市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有相关报道,在美国85个城市当中,每年高达6亿美元的损失是来自于大气的污染而造成的城市建筑、居民楼被侵蚀[1]。1980年以来,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500多个城市中,可以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中1级标准的城市不足1%。但近些年来,空气质量未达到标准的城市人口大概占了接近统计城市人口的2/3,甚至把沈阳和北京等城市列入了世界上10大污染城市之中。随着我国城市中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不但让公众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使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2 水污染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愈来愈大,尤其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城市化过程引发的土地的利用情况变化,造成流域中上下游的水量产流的持续时间、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迫使水量在河流的干流、支流、或是上游、下游的分布逐步出现极端化,导致流域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如果在流域内城市的不透水面积上升到占城市总面积20%的时候,则3 a一遇的强降水总流量就会导致和当地地区原本水量的1.5~2倍相当。另外,也使得雨水径流的污染度越来越严重[2]。根据我国118个大型和中型城市地下水的监测资料得知,现今,全国的地下水受到了广泛的污染,很多地区过度超标,并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

1.3 热岛效应

在城市的环境问题中,不得忽视的一个特征就是热岛效应,如今城市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道路、建筑及其他一些基础设施逐渐代替了植被和空旷地带,导致城市的温度不断增高,而且会高于周边的郊区温度。调查表明,全球平均的气温在100 a内上升了0.7 ℃,而其中规模扩大迅速的城市其平均气温也会上升了2~3 ℃。

2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学设计

2.1 原生态的区域结构设计

由廊道、斑块以及基质共同构成的是园林景观最基本的结构。斑块所指的是相对较为均质且异于周围的背景的非线性地带,异于景观当中相邻的两侧环境的狭长区域则是廊道,而景观中分布连续性最为大、最为广的背景结构指的就是基质。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城市则是一个人工干扰斑块的典型。在一些较小的尺度当中,城市可以看作一个由廊道、基质、斑块等这些不同的结构要素组成的景观式单元,不一样组成的要素互相通过特定的流动而产生相互作用和联系作用。因此,由空间组成一种特定的形式——分布组合形式,从而把一个城市系统中所承担的还原自净功能完成。同时,应把以往设计过于单一模式的绿地斑块形式进行改变,可把直线变为边角形、曲线形,平面转换为折面等,在艺术性以及观赏性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可更有效的遵守廊道、斑块及基质间的理论,让景观、物种间的分散及聚集可以适度,类型间的和谐、协调与相容,功能间可以相互匹配。

2.2 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在一定范围内,不一样的有机体遵循一定的规律相结合而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群体这是指生物的多样性,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全部生态系统和生态形成的全过程。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让自然界的生态保持平衡,可知要想达到拥有生态系统平衡的园林绿化设计,需要多种植针阔混交林,并且需要避免营造纯林化[3-6]。在绿化中,可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用作骨干树种。与此同时,也要积极把一些容易栽培的新树种引入进来,驯化一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野生物种,采用可以丰富园林的植物品种类型。

2.3 园林绿化的“生态平衡理论”设计

生态的平衡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及生物之间、对于不同生物的种群之间,利用物质的循环、信息的传递以及能量的流动,让相互之间可以满足协调统一、高度适应的状态。其含义是当系统的状态处于相对平衡时,在受到了来自外来干扰时,能通过对自我的调节来调整状态,从而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下。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就是为了保护城市中的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以和结构平衡这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城市园林绿化从不同植物群落的设置出发,把生态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人工组建的一些植物群落为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条件[7]。城市园林在绿化的过程当中,用“生态平衡”作为主导,结合整体性的布局,对城市的生态园林绿化进行规划,把园林绿化的布局、合理结构及城市的功能分区进行相互间的统一和协调体现出来,让城市绿地可以形成一种人工创建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2.4 采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人类活动和在自然灾害带来的一些压力的条件下,所受到危害自然生态系统而面临的重建及恢复问题。也是恢复自然生态学而研究的对象,在此也涉及一些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等多个研究的对象。1935年,一位美国科学家在处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中的一座已废弃了的矿地上种植高秆草,同时,成为把生态学科恢复在西方园林设计之中的最早应用及体现,之后,在各个工业废弃场地进行的景观更新设计当中,恢复生态学被得到大范围地应用。但在中国的园林设计当中,恢复生态学的应用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未得到重视并且有效地进行推广。

2.5 遵守“生态位”与“互惠共生”原则

在园林建设中,要加以考虑到一些物种不一样的生态特性,在选配植物种类时进行合理选配,从而避免在种间会引起的直接竞争,此后形成的复层式群落结构既能够达到合理,又具备健全功能、且种群可以达到稳定;同时,也方便了物种间的相互补充,在环境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植物景观[8]。而在特定的一些城市生态的环境条件当中,应把抗病虫危害、吸污、抗污、耐贫瘠、耐粗放管理及抗旱耐寒各个方面作为选择植物的标准。绿化建设中,可充分采用不一样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进行植物的配置。

3 结语

现阶段,在城市园林的绿化当中,人类发展及生态环境能在和谐共处中的双赢之路更为重视,城市中的园林绿化要和生态学的理论及通过美学的原理进而选择园林配置的树种互相结合;工作当中要着重把恢复生态学反面的研究及应用体现出来,全方面地为当地的水体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条件考虑;环境受损的地带还需考虑改造及修复园林景观的功能,强调有效的减缓自然生态系统的萎缩和退化,重建及恢复受损地带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让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使生态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平生.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董胜利,闰兴愿.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及对策[J].地下水,2008,30(6):145-147

[3]孙京敏.全球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战略[J].领导之友,1995(1):37-38.

[4]闫徽.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5]章有馀,王林,仇鸿英,等.成都市的环境铅水平以及对儿童体铅影响研究[J].四川环境,2009,19(4):56.60.

[6]渠涛,杨永春.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及其评估—以山城重庆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3):14-18.

[7]王紫雯,程伟平.城市水涝灾害的生态机理分析和思考—以杭州市为主要研究对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6(5):582-587.

[8]袁铭道.美国水污染控制和发展概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绿化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城市园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研究
訾付业:打造首都绿化“豫商第一品牌”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