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及施肥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2015-04-16 01:42徐中华吴小江李山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再生稻

徐中华 吴小江 李山

摘 要 通过水稻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的促芽肥和发苗肥施用时间的栽培试验,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促芽肥施用时间以及发苗肥施用时间搭配模式。同时,综合分析产量,得出结论:密度为1.2万~1.8万窝,促芽肥在水稻中稻齐穗后15~20 d施用,发苗肥在收获后3~5 d施用较为适宜,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再生稻;种植密度;施肥时间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3-0-03

再生稻是开县利用水,温度,光照等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的省工、省种、低成本特色农业产业,全县适合种植再生稻的乡镇较多。近5 a来,开县每年蓄留再生稻0.67万hm2左右,常年产量超过1万t。纵观这年农民种植再生稻生产情况,主要问题表现为栽插密度不大,基本苗不够。再生稻施用促芽肥时间不一致,有的在头季收获前,有的在头季收获后。有的农民施用发苗肥,有的不施用发苗肥。2014年,根据不同的栽插密度,不同的促芽肥施用时间和不同的发苗肥施用时间进行了再生稻生产试验,以期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促芽肥施用时间以及发苗肥施用时间的搭配模式,为大面积发展再生稻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品种为:深两优5814。

2 试验地点

本试验地点选择在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九亭村,户主:李贤中;海拔:196 m;平坝前作为冬闲田;试验面积0.08 hm2。土壤类型为紫色冲积水稻土夹沙田;pH5.3;有机质16.1 g/kg;全氮1.01 g/kg;有效磷8.7 mg/kg;速效钾54.7 mg/kg。

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设计3因素,4水平。因素A为栽插密度,B为促牙肥施用时间,因素C为发苗肥施用时期。试验设两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随机排列,按长5.42 m,宽2.67 m设计,小区面积14.5 m2,计产面积13.3 m2。试验因素、水平及处理组合见表1、表2。

4 大田管理

4.1 适时播种和栽插

3月10日播种。各种处理的栽插密度按照试验设计方案进行,采取手插秧,每穴栽2粒谷苗。4月15日栽插。

4.2 施肥量的控制

4月12日每667 m2施总含量为40%(氮、磷、钾分别含22%、13%、5%)的西洋复合肥21.8 kg,氯化钾(K2O含60%)3.5 kg,磷肥(含量12%)43.1 kg,硫酸锌(ZnSO·4.7H2O含量97%)2 kg作底肥;5月5日每667 m2用尿素6.5 kg作分蘖肥;5月25日每667 m2用尿素5.2 kg加钾肥4 kg作拔节肥;6月20日每667 m2用尿素3.9 kg加氯化钾4 kg作孕穗肥。

4.3 蓄留再生稻

蓄留再生稻在头季齐穗后,按试验安排每667 m2施促芽肥20 kg(尿素)。当小区谷粒黄熟95%以上、70%的植株倒二、三节芽长达3 cm以上时收割,留桩高度33~40 cm。头季稻收割后,按试验安排再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作发苗肥,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水,一直灌浅水至接近黄熟时排水。

4.4 病虫害防治

分别于5月13日,6月2日,7月3日使用“杜邦·康宽、杜邦·阿砣、吡虫啉”等药剂综合防治病虫;9月10日用春雷霉素防治再生稻稻瘟病。

4.5 收割

8月7日,对头季中稻人工单打单收;10月18日对小区再生稻实行人工单打单收。

5 统计结果

(见表3、表4)

6 数据分析

密度、促芽肥施用时间、发苗肥施用时间等3个因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密度多重比较中,A2、A4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A4的小区平均产量最高,7.577 5 kg。促芽肥施用时间多重比较中,B3、B4的再生稻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B4的小区产量最高,7.502 5 kg。发苗肥施用时间多重比较中,C2、C3、C4的再生稻产量与C1差异显著,C3的小区产量最高,7.371 3 kg。16个处理的多重比较显示,组合较优的处理8(A2B4C3),小区平均产量8.12 kg,折合667 m2产量406.0 kg。因此,以再生稻高产为目标时选择A4、B4、C3,较优组合亦可选A2B4C3。综合考虑各项指标,8月10日以前收获中稻,密度为1.2万~1.8万窝,促芽肥在齐穗后15~20 d施用,发苗肥在收获后3~5 d施用较为适宜,能够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再生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湖北省再生稻面积达14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