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昆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山区玉米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改进。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以及玉米质量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摒弃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在山区玉米品种的选择、施肥以及灌溉等方面进行改进。基于此,就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管理以及改进措施展开详细论述,不断提高山区玉米的综合质量水平。
关键词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03-0-02
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玉米的生产发展,现阶段,玉米种植业的进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畜牧业以及工业的生产发展,对实现农民粮食增收具有实际意义。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受到的条件限制较多,包括种植条件的制约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制约等,山区玉米种植与普通玉米种植相比,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因此,需要针对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难点,促进种植技术水平快速提高。
1 现阶段山区玉米种植中的常见问题
1.1 山区玉米种植中自然资源的条件限制
玉米种植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种植区域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以及水资源等,但是山区玉米种植在生长环境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山区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土地资源数量少并且土质条件较差,玉米种植区域的旱地大多数为坡耕地,存在土壤贫瘠以及种植土层较薄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山区玉米的生长发育。第二,山区玉米种植区域水资源制约。山区玉米种植由于灌溉条件不便利,基本上是采用雨养旱作的方式进行管理,若雨水量较少,则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1]。比如,云南省大部分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季风气候,具有干湿两季较分明的特点,季节性的干湿条件非常明显。在旱季时,雨水量稀少,旱灾的发生频率较高,并且旱灾的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玉米种植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制约了山区玉米的正常生长。
1.2 山区人民对玉米的种植技术重视度不够
由于山区在交通方面以及信息交流方面相对闭塞,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基础文化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玉米种植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传统意识强,对于玉米种植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新种植技术的接纳能力不够导致山区玉米种植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山区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资金供应不足,玉米种植管理模式不科学,采用粗放式的玉米种植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玉米产量的提高。广种薄收的传统经营观念依然存在,制约着玉米种植技术的提高。
1.3 山区玉米种植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也发展滞后。从根本上造成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益低下。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平较低。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山区玉米种植的耕地改造力度不够,土地整理方法不科学,山区玉米种植区域存在水土流失较严重以及土壤贫瘠、土地的种植生产力较低的特点;第二,山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力度较小,山区玉米种植的耕地相对分散,小型水库水塘以及引水沟渠建设的实际距离相对较远,水利设施建设难度系数大、资金投入大以及投入产出比较小,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高收益[2],山区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山区玉米种植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第三,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机耕道路覆盖率较小,农机具的实际数量少,并且农机具的机械程度较低,主要靠人力种植,山区玉米的劳动生产力相对低下。
2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
2.1 山区玉米种植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山区玉米种植由于受到土壤条件的限制,玉米直接播种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很难保证玉米的出苗率以及出苗整齐度。育苗移栽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现苗全以及苗齐,使玉米苗更加健壮。可以针对不同的山区土壤,选择不同的育苗移栽技术包括软盘、方格育苗以及营养钵等种植技术,可以确保玉米生长期内光热资源的供应充足,尽量避开秋雨旱霜的自然灾害。通过玉米育苗,使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播种、出苗以及玉米幼苗期的控制管理都可以在苗床中进行,控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避免干旱。在育苗移栽过程中,可以根据其他种植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移栽,避免与其他作物出现共生现象,缓解共同生长期过程中两者争抢肥料以及水资源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生长期间幼苗受到其他植株较大作物遮蔽的可能性,提高山区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2.2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的种植密度技术改进
山区玉米种植密度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包括土壤条件、肥力条件、气候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的种植土地管理水平高低等。因此,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种植,确保山区玉米的高产、优质以及山区玉米的高效管理。一般情况下,对山区玉米种植密度进行控制管理是为了解决单位面积内山区玉米种植中玉米穗数的生长问题,在确定种植密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山区玉米种植的水分因素以及玉米种植的品种因素等。比如,当山区玉米种植的品种为早熟品种,玉米的植株相对清秀,主要以矮状植株为主时,则可以适当增大山区玉米的种植密度。需要高度重视的是,若对山区玉米进行直播时,要确保玉米种植达到4 000株/667 m2以上,同一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受到种植产量的影响[3]。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且雨水量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山区玉米种植的密度。相反,若山区玉米种植的区域内雨水量不充足,多为旱地,灌溉条件差,就要减小玉米的种植密度,确保山区玉米种植的实际产量以及质量水平的提高。
2.3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改进中配方施肥技术
科学的施肥技术是山区玉米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施肥的数量、管理方法以及施肥的时间都直接关系到施肥效果的发挥,有效控制肥料养分的浪费。根据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实际营养成分进行合理施肥,在山区玉米的不同生长期,施加不同种类的肥料,合理控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比如,景东县大部分土壤以紫色土壤、红色土壤以及黄色土壤为主,景东县山区的玉米种植区域内,土壤的营养成分中主要缺乏氮元素以及磷元素,因此,要有针对性的施加氮肥以及磷肥。此外,要根据山区玉米各个生长期需要养分的种类,进行控制管理。研究显示,山区玉米在幼苗生长期以及抽穗开花期对于氮肥的需求较少,在孕穗生长期以及玉米籽粒形成环节对氮肥的需求较多。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山区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科学施肥,施加的肥料包括五氧化二磷化学肥、氧化钾化学肥、三元复混肥以及纯氮肥等,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3 结语
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改进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以及复杂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从山区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山区玉米的品种选择环节、玉米的种植密度控制管理以及山区玉米的施肥管理环节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不断优化改进种植技术。在专业化山区玉米种植理论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山区玉米种植管理手段,不断促进山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加山区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总产。
参考文献
[1]冯春福,王黎明,杜世凯.武陵山区玉米低产原因及关键增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62-64,68.
[2]侯越.内蒙古赤峰市玉米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12):61-63,52.
[3]熊泽洪,王榜列,黄丽.山区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9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