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班级行规“纠察队”的报告

2015-04-16 04:04刘文全
中小学德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行规师长小孩

刘文全

一、背景再现

针对诸多同学不良行为习惯问题,我班成立了以梅凌和耿直同学任正副队长的5人班级行规纠察队,制定并实施行规纠察报告制度。平日里,纠察队员佩戴袖章,四处巡视,及时发现并记载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阻止或纠正不当行为,当晚由梅凌、耿直同学轮流在班级“师长情报群”里进行通报。纠察报告制度效果明显: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几乎所有家长每天必看纠察通报,被表扬者再表扬,被批评者再批评,赢来了阵阵点赞声。

然而,这也引起了个别家长的非议。一位家长情急中给我写了一封信,认为小孩受到批评,家长觉得“屈辱”,孩子“名声扫地”,建议“行为纠察以表扬为主,不要为挖掘班上的不良恶习而挖掘”,“换一个侧重点,同学们会看到美好的一面,就是有不良习惯的同学,时间长了也会被感化”。

二、投石问路

真是这样吗?如果通报中没有批评,报喜不报忧,家长还会重视吗?纠察报告制度还有效吗?于是,我回了一封信,并发到“师长情报群”里。

贵家长: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您的建议正是我经常对梅凌和耿直同学反复要求的,多去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在群里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绝对没有您所说的“为了挖掘班上的不良恶习而挖掘”。现在,相对实行纠察报告制度伊始,已有了较大的改进。

从实际效果看,纠察报告制度还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不足之处,我们将尽力完善。至于您说对家长造成了“不只是委屈还有屈辱”,给小孩“造成名声扫地的感觉”,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

作为师长,我们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或者极端化——表扬就是荣耀,批评就是“屈辱”。二者在育人方面各有优势,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尽管“响鼓不用重锤敲”,但也得要“敲”;仅靠榜样的引导、正面的激励,让其自觉归正是很难的,这就需要家庭、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去完成,而不能放任自流。当然对于后者,我们更应注意发现其优点,及时表扬,同时要随时防止其反复。事实上,我们也正是这样做的——每天纠察通报的表扬中也有习惯不好的同学,每月的教室蓝板上评出的十名“助人好少年”也有不少习惯较差的同学,平时课堂上获得表扬最多的也是所谓的“后进生”。

作为师长,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人无完人”。如果存在“完人”,那他也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相对地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况且,一个人哪有不遇到挫折的!遇到挫折,就无颜面对,那将来如何立足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批评正是对小孩进行挫折教育的极佳机会。

……

三、集思广益

以“师长情报群”为平台,讨论很快在家长中展开。大部分家长同意继续沿用既有的纠察报告制度,大力支持书信中的观点和做法,认为现有的纠察报告制度在家校间建立起了一扇平日里跟踪孩子的窗口,起到了传播正能量、震慑恶习携带者的作用。还有部分行规“后进生”的家长用现身说法的形式,介绍了自己如何利用当日的纠察报告教育孩子的实例。虽然报告中公开批评孩子会让家长在面子上难免有些过不去,但也陡增了教育的压力,不能事不关己,得过且过。也有极个别家长认为应该完善现有的纠察报告制度,建议只表扬,不批评。

经过充分讨论,我把有代表性的意见转发到群里,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即在群面上公开表扬,将批评信息发到相应孩子家长的QQ私聊小框里。

四、迷途思返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新政”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纠察报告仍然是一日一报,但已沦为一种形式。

一位家长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缘故:现在,我的确不太关注每天的纠察报告,有时接到批评的信息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孩子,有时还把这事忘记了。

一言以蔽之,没有压力,便没有责任;没有强制性,就只有随意性。纠察报告制度中取消公开批评,其实就是取消了家长的压力和强制性要求,让他们免去了责任,可以任意为之。

行为习惯的养成始于启蒙,固于经年;始于家庭,固于学校。没有家长的鼎力协助,好的习惯难以养成,老师纵有三头六臂,也难见成效。孩子养成恶习一般都是因为家长长期疏于管教,积重难返的结果。由于纠察报告制度中取消了公开批评,使这部分家长意兴阑珊,可以选择不作为,这就让恶习缠身的孩子有了固守的空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毫一厘,正是事物走向反面的关键点。面对长期养成的恶习,纠察报告制度中取消公开批评,虽然照顾到了家长的心理需求,但批评的效用却大打折扣。两害相权取其轻,投鼠岂能忌器,于是,我决定重拾旧规矩。

五、万象更新

2014年秋季一开学,班里重新启用旧的纠察报告制度:每天晚上,纠察队长梅凌、耿直同学照例轮流在班级“师长情报群”里指名道姓地进行通报,公开当天行规纠察的优秀者和不良者,并配发了他们的事迹。一股久违的春风又在教室内外荡漾,班级里又迸发出蓬勃生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互帮互学、劝恶从善等良好的行为层出不穷;大部分恶习携带者主动寻求一名行为习惯较好的同学结成帮扶对子,授意在自己“不能自已的时候”给予提醒和警告;全班大部分同学自发成为行规纠察队的“线人”,每时每刻都注意发现“新闻线索”,及时向纠察队队长提供……

纠察报告重新把家长的眼球吸引到“师长情报群”里来了。我们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群里一出现“今日纠察通报”,家长们就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被表扬者点赞,被批评的家长留下“谢谢”后隐身……随后地一段时间里,被批评者摇身一变出现在被表扬的名单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过去曾对公开批评提出过非议的那位家长又给我写来一封信,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刘老师:

当初我只注重自己的感受,没能把对小孩的批评看成一种压力和动力,迫使自己配合老师对小孩进行教育。事后思之,追悔莫及。

自从本学期恢复公开批评之后,每次看到批评,我都会对小孩进行严格的家教,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弥补过失……

现在好了,小孩已经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还经常出现在表扬名单中。作为家长,我很欣慰,同时代表小孩及全家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只可惜,现在我才对刘老师那封信的观点有了切身体会,才明白了您建立班级行规纠察制度的良苦用心,同时为自己一时冲动而使小孩坏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不经意间,以公开批评为标志的旧的纠察报告制度已经施行快一个学期了。这期间,纠察报告中一直呈现出被表扬者不断递增、被批评者逐日减少的态势,到现在,后者时常为零。这从正面印证了行规纠察制度是一项适合班级实际的行规养成教育制度。与公开表扬同样重要的是,公开批评则是这个制度中关键的且不可替代的一环。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湖北武汉 430074)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行规师长小孩
从师长赠言看数学
云小孩(上)
古玩交易中重大误解的认定
《PROFIBUS&PROFINET技术行规PROFIdrive》发布暨报告会在北京举行
师长卖马
忆直罗镇战役中击毙牛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