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技能在新课程下班主任谈话中的应用

2015-04-16 03:57赵志强陈德名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4期
关键词:思想工作共情谈话

赵志强+陈德名

摘要:班主任必须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内涵。共情技能被国内外心理学家公认为最关键的心理咨询技巧。班主任突出重点的共情,不但能较快了解学生,与学生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是在就重避轻地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共情应服从于谈话的目标,从而进行准确的共情,使班主任谈话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共情;班主任;思想工作;谈话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工作的先导者,直接与学生的思想问题交锋,也是最能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位“医生”。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有针对性且持久的心理咨询的教师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职责的新要求,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内涵。

共情技能被国内外心理学家公认为是最关键的心理咨询技巧。共情又称为同感、同理心等,是心理咨询中较难把握的一个技能。它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要进入求助者的情绪和想法参照系统中,以求助者的心情去体会对方的心情,以求助者的想法去推理对方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求助者的独特感受,才能通过表示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与求助者站在“同一立场”的愿望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能使咨询双方建立起融洽的咨询关系。因此,在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中,班主任要善于应用共情技能,以促进谈话关系的发展和谈话效果的提高。正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者所说:“人们常常低估了这点——咨询者的在场与共情倾听构成了一个能提供给他人帮助与支持的来源。”

一、建立相互信赖的班主任谈话关系,为共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育者的角度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的心愉快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地碰撞中,实现情感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为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班主任必须以真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因为相互信赖是班主任与学生谈话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班主任表达共情的良好基础。为此,班主任不要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专家,而应把自己与通常的教师角色区分开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感受到安全、可信和理解,同时又使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一个热情和蔼、平易近人、风趣体贴、可以信赖的人。当班主任获得学生信赖后,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就会被消除,学生会把班主任看成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只有达到这种信赖平衡,才能使师生心心相印,无话不谈。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倾听他的谈话,在尊重他。尽量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对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感兴趣,而不喜欢弄虚作假;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班级全体学生都很负责。学生若能反映真实情况,诉诸实言,便为班主任表达共情,进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突出重点的共情,以提高班主任谈话的质量

班主任突出重点的共情,不但能较快了解学生,与学生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是在就重避轻地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假若学生的情感或经验是其表达的主要内容,班主任也可以有选择地强调某一方面。比如A学生:“我的同桌这样蛮不讲理,有时候我真想跳上去揍扁了他。”班主任:“同桌的行为使你肺都要气炸了。”B学生:“我妈一会儿说我不孝顺,一会儿说我没良心,有时候骂我对爸爸不礼貌,但马上自己却骂起爸爸来。”班主任:“这种自相矛盾的事让你挺反感……”在以上两个学生的谈话中,班主任都能头脑冷静地抓住学生的核心信息, 对A强调情绪应答,对B强调体验(经验)应答。班主任快速简捷、选择重点的共情,使学生感受到有人如此亲近自己、明了自己,短时间内,学生会渐渐地接近自己真实的感受,找到真正的困扰所在,从而提高了谈话质量。

三、掌握时机的共情,使班主任谈话逐步向前推进

班主任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进行自我察觉,努力操练自己,提高自己深入表达的能力;要学习在各种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敏感度和自觉,以提高对人和事物敏锐的感受力。在与学生的会谈中,对于学生还不愿意涉及的敏感话题,班主任应在共情中巧妙地暂时避开它,以免引发学生的抗拒,从而阻碍谈话的顺利进行。例如:中学生早恋已成为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会学生摆脱困扰、把握成长才是良策。例如学生(以一种高兴的口吻):“小芳已经好久不搭理我了,前天她终于板着脸对我说了一通,让我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虽然我感到这好像是父母的口气,但我想她是为我好。”班主任C:“我看得出你担心你们的关系会中断,虽然要承认这一点也许不容易。”学生(脸涨得通红):“我也说不上来,实际上她还是关心我的。”班主任D:“小芳希望你不要荒废了学业,虽然她的口气有点像教训人,但你还是感到这是对你的关心,因为你觉得毕竟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学生:“是的,也许我对早恋投入了过多的激情……”可见,在班主任与早恋学生的谈心中,班主任C没把握好共情的时机,他的应答过早地触及了学生的敏感点,反而使学生缩回到他的自我幻想中。班主任D抓住了学生有所醒悟的一面,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探索。因此,共情应服从于谈话的目标,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渐渐地坦露自己的心声,使谈话逐步地向前推进。班主任不一定要对自己所察觉的学生给出的全部信息作出共情,有些可以先存档,待条件成熟时再结合学生的其他话语进行反应。

四、准确的共情,使班主任谈话形成良性循环

共情虽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应该尽量准确。然而,要做到每次共情都准确是不可能的。班主任不仅需要排除倾听时的干扰,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馈,以便确定自己的共情是否击中了要害,并决定下一步的反应。当自己的共情切中了要害,学生往往会继续深入探索自己或明确表示:“那正是我的意思。”否则他们或者沉默,或者话语不连贯,或者话题偏到其他方向,或者明确告诉班主任:“那不完全是我的意思。”班主任如果感到对自己的共情表达把握不大,往往可以加上诸如“也许我说得不太准确”之类的话,或者在察觉到学生所给出的否定性线索后,进一步引出学生的反应:“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我的理解是否准确。”如果由于注意力分散等原因没有听清学生的话,班主任应该诚实地表示:“请原谅我没有听清你的话,能否再说一遍。”“嗯”“好”之类的含糊其辞的敷衍是不明智的。准确的共情,再结合其他的沟通手段,可以使谈话不断深入,形成良性循环。

有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共情的准确达意,还需要语言的传神。比如:一位学生在转学问题上犹豫不决,内心很苦恼,于是找到了班主任。学生:“我父母要去昆明工作,我从未离开过酒泉,周围又有很多好朋友,可现在一下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我很烦恼。”班主任E:“昆明是个好地方,四季如春啊,多少人想去都没机会呢。”班主任F:“你这么聪明能干,肯定会适应昆明的学校生活的。”班主任G:“人总有一天要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这没什么了不起。”班主任H:“转学到外地念书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但是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班主任I:“你以前没有这种经历,现在一下子要到外地去,并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很快适应是很不容易的,我能理解你心里的不踏实。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会遇到哪些问题,你有什么优势,针对这些问题你可以怎么来应对,然后你再来作决定,可以吗?”……以上班主任的共情表达,只有班主任I是准确的,他的反馈传达了学生深深埋藏在心里不为人知的感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班主任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与自己是同一立场的人,二者良好的沟通关系便由此建立起来。而班主任E的回答忽视了学生的情绪,且语言不符合情理。班主任F的回答似隔靴搔痒,没能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苦闷。班主任G的回答好像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根本不顾及学生情感的评判。班主任H的回答虽然表达了对学生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后半句显得有些空洞,也不利于谈话继续进行。因此,共情的准确性比深度更加重要。若共情不准确,反而有破坏作用。通常情况下,如果共情没有把握,就以准确性为首要原则,或者以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

总之,共情是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最高境界。班主任应时常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和居高临下的姿态,善于应用共情技能,深入学生的内心,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以提高谈话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0)G0591)“心理咨询技能在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工作共情谈话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团青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分析
运用观察法获取对象思想信息技巧探微
发挥网络优势 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