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石窟的价值与保护

2015-04-16 14:41杜建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2期
关键词:龙游洞室石窟

杜建军

公元1992年6月2日龙游石窟的重新现世,给我国的石窟增加了一个新伙伴。龙游石窟既是龙游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浙江省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龙游石窟的文保工作上了新的台阶,对于其今后的保护和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一、建筑规模与布局

龙游石窟大型地下洞室群位于龙游县石岩背村,共有24个洞室,而且在其他地方可能还存在没有被发现的洞室。在其中已被开发的5个洞室中,最大洞室面积为1300m2,最小的约为300m2。5个洞室的面积将近5000m2,平均每个洞室的面积达到1000m2。这些洞室高度30m、40m、10m不等,平均高度为15m~20m。从以上的数据可以估计,为修建这5个石窟而挖出的石方量达到15000m3~20000m3,则这24个洞室所挖的石方量就达到360000m3~480000m3,而且除了自然形成的洞穴外,这些洞室都是人工开挖而成。令人赞叹的是它在建筑风格上的精细和巧妙,真可谓独树一帜,更令人惊讶的是它巨大的工程量!如此规模宏大、密集、巨伟的地下古建筑群,确属国内唯一,世界罕见。国人和国际友人对它的赞赏和叹服完全当之无愧!如此大的工程量,从石窟挖出的巨大石方量究竟运往何方?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二、龙游石窟的价值

龙游石窟的再现,给我国石窟文化遗产增添了新伙伴,它与目前我国许多石窟有所不同,可以说它与佛教没有一点关系,它是一项神秘宏伟的地下工程。

文物价值:有关龙游石窟是何人因着何种目的在何时所建等众多谜团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论不断,笔者认为,在找到足够的证据之前,要回答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困难的。龙游石窟是人工开挖和刻凿的,而且已经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游石窟是历史上修建的遗存,文物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值得关注的是龙游石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旅游价值和科学价值。

历史价值:龙游石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它所包含的大量历史信息是可以反映某一段历史变革的,并由此对中国古文明的成就形成深刻的影响。虽然龙游石窟是何人为何目的在何时修建,用何工艺技术完成等众多疑问摆在人们面前目前尚不能最终确定,但在不断解谜释谜的过程中,能逐步深入透彻认识到洞窟的历史意义、艺术特征和实际功能,揭示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使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艺术价值:龙游石窟地下建筑群的典型装饰艺术有充满震撼力的等高线凿痕、并在壁面上刻凿文字、符号、奔马、飞鸟、潜鱼等。另外,龙游石窟所具有造型独特的结构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如其符合力学原理的“斜顶加岩柱结构”、优美而科学的“鱼尾形”岩柱和体现美学与力学的柱顶斜托,使各洞室在整体上成为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在艺术图案方面,鱼尾状的立柱象征着人们对吉祥如意和年年有余的期盼。奔马、飞鸟、潜鱼等图案除古人信仰的图腾含义之外,同时也象征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些图案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见证,具有较高的考证价值。特别是留在2号洞壁上的古文字,造型刚柔并济,往往能引发众人遐想。母庸置疑它的破解将有可能对我国上古历史的研究以及对我们使用文字的历史研究有重大的突破。

旅游价值:龙游石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资源的特殊性、唯一性,加上龙游县位于长三角区域和浙中城市群周围,区位旅游条件十分优越。其次当代社会对人文(历史、文化)的关注,对了解未知世界之谜的渴望。再者今日旅游人群强烈的探奇心理。无疑,“奇”和“谜”将成为龙游石窟经久不衰的旅旅价值。从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龙游石窟这样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旅游吸引物也的确在龙游平地惊雷,也由此领悟到龙游石窟走向东南文化热点的某种时势必然,其给龙游及浙西旅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日俱增的经济效益。

科学价值:龙游石窟在空间分布上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可循的,在具体挖掘地点的选择上是经过详细勘察的,整个开挖过程是经过事先规划的,其施工组织、洞内空间的布局、地下工程的测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早期地下空间利用的经典实例

如此庞大的工程规模、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足以表明这一工程是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个奇迹,是我国早期地下空间利用的经典实例。

2.富有布局特色的地下建筑群

地下洞室群单体洞室轴线的走向为近南北向,或南北向略偏西,与一般民用建筑的朝向相仿。洞口位置均随地形而偏东南或西南,且标高均高于附近地面,有利于采光、通风和避免雨水、地表水流入洞中。这类布局与民间洞窟的“风水”这一术语的概念相符,按现代的说法就是符合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由于地下建筑群建于古代,这些特色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3.合理的规模和结构类型

规模和结构类型的合理性都是使单体洞室和地下洞室群围岩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龙游石窟单体洞室的平面跨度尺寸均较大,结构类型均为中国设立柱的直墙斜顶结构。洞室斜顶加立柱的结构方案是优化方案,而且尺寸也较合理。单洞立柱的间距一般不超过十米,断面形状为顺沿轴线走向的鱼尾形,顶部断面局部放大形成柱帽,下部断面也逐步放大,或是通过抬高基底减小构件的长细比,构思科学合理。由此可见对单体洞室的结构选型和洞室群的总体布局,龙游石窟均有细致的考虑。我们不得不敬佩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科学水平与睿智创造。

4、悬念迭起的建筑工法

龙游地下建筑群始建于2000多年以前,主要施工的工艺仅为凿石工艺,与现代施工技术水平差距甚远。也就是说,现在能办到的事情,在古代就非同寻常,可以用“巧夺天工”四个字来形容。

三、龙游石窟的保护

龙游石窟是国宝,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在文化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龙游石窟自开发以来,目前已开放5个洞室,“千古之谜”展示于世界,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根据洞中发现的西汉残陶,目前初步推断古洞群年代当在2000年之前。如此说来,古老地下洞室能够保存下来也是个奇迹,从已开发的5个洞室来看,并未发生倒塌,洞室和岩柱完好,洞顶可能有过很小的局部掉块或塌落。究其原因可能与洞口在顶上,而洞室一直盛水有关,洞室中满水可能产生三种作用:

1.洞室水与地下水维持平衡,对洞壁有支护作用。

2.内外水的压力保持平衡,减少洞壁围岩的渗透压力。

3.使整个洞室处于缺氧环境,避免洞壁的风化。

在开放后的条件下,洞室的破坏过程可能会加速。其原因是洞水抽排后,岩石的赋存状态产生明显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

1.洞室围岩中的地下水向洞室岩壁产生的渗透压力。

2.洞室围岩由原来受力的三维应力状态转为垂直洞壁方向最小压应力值为零的应力状态。

3.洞壁岩石重新处于风化条件之下,尤其是岩石温度、湿度的反复变化及氧化作用。

4.游人活动影响。

洞室稳定性防护的主要对象是:

洞口、岩柱、洞顶,其中最迫切的,难度较大的是洞口,因洞口设于顶部,这也是洞顶安全的关键部位。岩柱是洞室的主要支护结构,保护岩柱是洞室稳定性的基础。龙游石窟洞室群保护方案的确定应以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为基础。

龙游石窟洞室群保护和一般地下洞室保护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文物,且是旅游景点,既要有效的防护措施,也要保护自然景观。同时,游人安全甚为重要。不仅不允许大的塌方,即使是掉块、落石也不允许,因此必须认真地规划和设计,使防护与美化措施相互结合。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人的工程杰作,其规模之大和历史悠久为世上所罕见。从现代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观点来看龙游石窟有若干亮点,有必要对其科学性作进一步研究和发掘,以理解和吸收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在开放向世人展示的同时应加强保护,以使其为人类可持续文明服务。

猜你喜欢
龙游洞室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爱的表白书
给古丽的一封信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夜宿石窟
乌干达Karuma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
夜宿石窟
基于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方法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研究
龙游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