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枰凭
翻开长沙市博物馆厚厚的玉器藏品账册,在众多的珍贵玉器中清玉占据了半壁江山,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部清代玉文化史。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玉器能像清代玉器那样与众人形跟影随、不离分秒,探究其中因缘,解析清玉特征,是下文谋篇之意。
一、神灵崇拜的玉史话
“上天”造就了人类知美的观感和本能。“上天”还用亿万年时光造就了征服人类观感的美丽石头——玉。当先民以玉事神时,它就在大美中显露出神的玄妙美质,以玉祈福祥时,它能显露出祥瑞富贵之品相,实乃通灵性,亲人缘。
早在远古时代,恐灾求佑的渴望驱使先民将认知落在了对神灵的崇拜上,各种祭祀典礼成为了部落的头等大事,此时被誉为通灵之物的玉石开始出现在各种祭祀典礼上。《说文》中有这样的记载:“灵,巫也。以玉事神。”是说巫师用玉与神沟通。而作为通神道具的玉石,最初进入先民的视野却缘于高山。连天拔地的高山与天地通达,在气势磅礴的山峦、烟纱飘缈的云海中,他们感到了神灵的出没,在那里还藏伏着美丽的石头,这是神的妙造,是冥冥上苍的天降之物。
在浙江省余杭县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其形以圆代表天,以方代表地,为天圆地方之意,是祭祀的法器。器上雕刻有头戴羽冠的人和尖牙利爪的怪兽,称为“神人兽面纹”,被认为是巫师的形象。“玉神”之说由此产生了,它是人类最原始的伟大之创,并被生生不息地繁衍着、固守着。
到了辉煌的商王朝,神权开始与王权强强联合。河南安阳商代都城的殷墟,发现了庞大的地下宫殿群,他们用数千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展示自己至高无上的王族身份。以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为代表,墓中出土了玉器755件,其中大型玉璧、玉簋是最高规格的礼器。还有著名的玉凤首人身佩,是妇好重要的祭祀用品。甲骨文中有妇好以祭司身份主持国家级祭祀活动的记载,她是作为与天地沟通的最神圣的代表,为王朝子民祈求上天的福佑。此外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玉器600件,有玉戈和玉璧。另在一玉璋上,发现有“祭山图”,这是一件重要的祭祀礼器。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百余件玉器中,发现一件工艺水平极高的玉羽人,造型为人鸟合体,它被称为神的化身。
产生于周代的《周礼》是我国史上第一部治国法典,周公认为“天命归于德治”,只有仁德的君主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法典的宗旨是:以对神灵的崇拜来使人心善诚信,以等级制度来辨明身份,方能实现仁德治国的大愿。这时的玉器第一次作为国之法器被载入国家典章。六器六瑞之规便将神权与王权作了明确的规定:“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是规定以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器形和六种颜色分别礼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则是指用四种不同规格的圭和两种不同纹饰的璧来辨明身份,它们是用于朝聘的瑞信之物。
山西曲沃县北赵村发现19座两周晋侯大墓,内有大型车马坑和大量精美玉器。在三门峡虢国家族墓中,亦出土大量玉器。两地墓葬,均是周代诸侯家族宗法制度的典型代表,其玉器数量多且精美。在所有国君及夫人墓里都有华丽的组佩覆盖身上,它们均用玛瑙和丝线串缀,有七璜和五璜组玉佩。璜是周代祭祀用的重要礼器,是墓主人生前佩戴或在国家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中使用的法器,逝后随葬,以表明他们的尊贵身份和神灵信仰。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在血腥的战争中迎接着新的大一统王朝的到来。而此时的“礼崩乐坏”观念成为僭越礼制的社会常态,这不仅是对玉权的疯狂追逐,更意味着极权用玉愈加盛行。
春秋战国之后,厚葬之风开始盛行,宫廷用玉、习俗用玉越过规束,彰显着反叛的个性和放飞的灵性。这时已表现为将祭祀神灵的礼器随身佩带,玉权下移至君子阶层,神灵祈佑的虔诚已体现在君子的佩玉之中。此时的玉器已和儒家思想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儒家“君子贵玉”的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以礼仪和丧葬为主体的用玉传统到汉代基本宣告结束,玉器从造型、纹饰以至于社会功能都有了明显变化,琢玉艺术从礼教玉器的流风遗韵中解脱出来,面向现实,与庶民生活靠拢,逐渐形成了气韵生动的艺术格调。
走过秦汉玉器,再到唐宋科举与玉市的开放,玉器始泛街巷,走进真实生活。历经元明,到达清代时,已是广纳百川、博大精深,同时玉料充足,又使它在神灵崇拜中进一步得到体现。
二、神灵崇拜构建的清代玉文化特征
褪去政治宗教外衣的清代玉器,那时已成为人们赏玩陈设的生活器皿,神灵崇拜也已进入民俗化阶段。先人创造的神玉文化已经构建了清玉文化的骨肉血脉,成为华夏特定的民俗。以玉表现的各种题材也应有尽有,寓意深远,“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句话正是对清玉人文特征的精辟概括。
清人亲玉追玉,从婚丧嫁娶、加官进爵到日常生活,玉器无所不在。从首饰到服佩饰(图1),从摆饰到生活用具(图2),玉器如影随形,成为清人生活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清人崇古尚古,除附庸风雅和标新立异的审美外,还爱将先人祭祀神灵的重器和图腾作为自身用玉,此举应该是求与先人的信仰相通,也是对权者的仰慕之情。在清人看来,凡是古人的一切图腾、礼器都是拜神与审美创作的首要内容。而在古物原型上加以吉祥纹饰,使器形精巧、纹饰繁复,似有复加祈福之意。没有哪一件玉器脱离了拜神的血统,几乎在中国经纬度内所能见到的带有吉祥意义的人物、品种都走进了清代的玉画之中。
例如图腾之首的龙纹,斗转星移中,人们将其简练至一笔而成的红山“C”形龙,竭尽美化之所能,为它们穿鳞戴甲,雕琢成腾云驾雾之龙、穿行波涛之龙,或威猛,或祥瑞,可谓风情万种。双龙戏珠(图3)、苍龙教子、螭龙喷水、望子成龙等丰富复杂的神龙崇拜,造就了民间无数龙的传奇和艺术表达。
与龙同生的百鸟之长——凤凰(图4),相传历经烈火焚烧获其重生,素有“不死鸟”的美名。人们认为此鸟乃能治天下之乱的灵鸟,因此与龙一样得到了最高的崇拜和极美的表达。在清代玉器中,龙凤纹饰始终占居首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玉器人物形象种类繁多,灿若群星。各种各样的人物都出现在了这一时期的人物佩上。刘海戏金蟾、麻姑献寿(图5)、如来佛祖、观音(图6)、寿星、八仙等等神话人物竞相出现。在众多人物佩中,童子形象最为多见。童子形象的流行源于红山玉猪龙等生育崇拜,它代表着绵延子嗣、多子多福的传统意识。童子纹饰常有婴戏图、童子拜寿、童子戏鹅等等,它们的形象活泼可爱、憨态可掬、天真无邪。
三、清玉纹饰的主要表现手法
采用饶有情趣的审美手法,通过谐音、寓意来表达吉祥之意,突出祈玉引申的意义,几乎是每件清玉的表现手法。
谐音类如:葫芦谐音为“福禄”;花猫和蝴蝶谐音为“耄耋”;马背上雕琢一猴,谐音为“马上封侯”;喜鹊立于梅枝上,谐音为“喜上眉梢”(图7);麦穗、宝瓶、鹌鹑组合,谐音为“岁岁平安”;柿子和如意组合,谐音为“事事如意”;大枣、栗子组合,谐音为“早生贵子”;古钱与蝙蝠组合谐音为“福在眼前”(图8)。
寓意类如:松柏、石龟、仙鹤、蟠桃寓意长命百岁;法轮寓意时来运转;桂花、牡丹寓意富贵;灵芝寓意如意;扁豆、石榴寓意多子多福;鸳鸯寓意美满良缘。
清代玉器构图还有纹饰与吉言、吉言与吉言相组合类。常用纹饰有:佛手、牡丹、大丽花、鸡冠花、宝相花、灵芝等等。吉言则多有:长命富贵、欢天喜地、福寿康顺(图9)、天保九如、状元及第等。这种特有的组合形式可谓开一代构图之新式。
清帝尚玉,尤以“玉痴”乾隆为甚,他以“玉”字入诗800首,珍藏上等佳玉数万件。在位60年,玉器古玩充斥宫廷,其陈设、衣着、用具及文玩无不用玉。此期玉匠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传统的琢玉技术和风尚艺术,集历代之大成,造就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语道出了清代玉器鼎盛至极的真谛。
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推进,人类用玉的痕迹也越来越清晰,从兴隆洼少女将祭祀神灵的礼玉高高举起那一刻,即宣告了中国玉文化的开始。清玉文化便遵循着她的足迹,历经了红山良渚的原始神灵崇拜,商周神玉与玉权的融合,再到两汉神冥用玉的普及,最后步入祈神降福的市井生活。总之,美丽石头的疯狂,让华夏民族缔造了玉的神话,谱写了美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