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英莲
【摘 要】本论文论述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激励性语言如果运用得当、得法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要做到自然、亲切、幽默、谐趣、适量、恰到好处、个性化。
【关键词】语言;谐趣;适量;个性化
在新课程理念中,激励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即时的、即地的一种激励。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它的激励性。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自然、亲切
听过一些著名的特级教师的课,我真为他们成功、精彩的课堂所震撼。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得到激励。曾听特级教师上的《圆的周长》这一课中,当C组同学的发言打破了暂时的平静。“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代表边说边操作,“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了8段,我们测量了每条线段的长度是2厘米,8段就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很有创意!”执教老师竖起大拇指脱口而出,“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很了不起。”同学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中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孩子们的操作、思维、言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这时教师把话题一转:“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以及折纸的方法可以求出某些圆的周长,但是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通规律呢?”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神情洋溢在脸上,思维的高潮又一次迭起。老师将两条长短不等的绳子的一端分别系上两个小球旋转,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疑问又一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是谁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多次的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这种自然、亲切的激励性语言。根据平时教学的体会和听课的经验,许多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相当单一的,而且是极不自然的。他们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也想在数学课堂上多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评价学生,但一使用起来就是很别扭,极不自然,学生听后不仅没有被表扬的感觉,反而心理直犯嘀咕。其他学生也觉得教师评价不公平,从而对教师的威信产生怀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幽默、谐趣
幽默是师生關系的润滑剂。因为,幽默是显示的是教师的智慧,传递的是教师的关爱,承载的是生动的启示,激活的是愉悦的情感,所以运用幽默的地方,总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地方。一次,一位小学生提着书包跑进教室的时候,上课的铃声响了。他心里一急,脚下一乱,“扑”的一声摔倒在地,书包摔出去老远。老师大步走过去,蹲在他的面前,故作惊奇地询问“逮住什么了?”学生摔得够痛,眼泪都流出来了。听了老师的话,咧了咧嘴,破涕为笑,仰起脸说:“没逮着,跑了。”老师扶他站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又提过他的书包,笑着说:“坐到自已的位子去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充满智慧的激励性语言打动孩子的心灵,除了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魂,丰富的教学机智外,高超的教学技巧,更需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适量”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的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一般很少。而在上公开课时,教师一般都比较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在运用上会偏多,少数教师会“滥用”。虽然,目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说,一节中用多少次激励性语言才算真正的“适量”,但教师还是要注意激励性语言使用的次数。只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使用,只要激励性语言在使用之后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那么这就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激励性语言。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
课堂激励性语言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在最佳时机处运用激励性语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把握激励的时机,及时恰当地表扬学生,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数学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1.在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潜能,教师一定要像园丁爱护小树苗一样呵护他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帮助学生去捕捉的灵感。有时,学生有价值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是因为受到自己认识的局限。教师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及时鼓励和鞭策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
2.在学生质疑时激励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3.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
4.在学生出现困难时激励
教师做到这一点,对于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内容多数是他们未知的部分,都需要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是非常正常的,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好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跨过自己心理的“坎儿”和思维上的障碍。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误的挫折,此时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引导,及时激励。只有激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要做到个性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且还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性评价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找准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个性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比如对于平时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在他上黑板扮演非常认真时,教师就可以赞赏他这次写字时认真的态度。然后,他便会带着这种积极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他的下一次作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要少点埋怨、苟责,多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在课堂内外恰如其分地夸奖学生、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徐靓.《如何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性语言》
[2]潘爱玲.《注重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