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工作模式在50例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2015-04-16 19:05刘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

刘珊

[摘 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病房收治的10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实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急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工作模式;ICU人工气道;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134-02

ICU病房所收治的患者多数为病情危重者,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可保证给予患者充足的氧气。但人工气道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中,在ICU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护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 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57±1.2)岁,平均建立人工气道时间为(178.5±29.2)h。疾病类型:呼吸衰竭20例,重症肌无力28例,脑出血18例,颅内动脉瘤26例,其他重症疾病8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症治疗、气道护理、口腔护理以及排痰护理等,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通气变化,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该工作模式包括10个步骤,依次为明确主题、制定计划、调查现状、制定目标、分析目标、制定对策、实施以及分析、评估效果、指标的标准化建设、研究改进等。之后建立一支品管圈小组,全体人员进行协作,并综合多方思想,按照一定的程序,解决工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制定护理目标。目标内容为减少人工气道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分析现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制定护理目标、以及对应的防范和解决措施。

人工气道主要护理问题有防止气道阻塞、预防院内感染等。若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极易导致出现感染,甚至会出现低氧血症、颅内压上升等情况。因此,针对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如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吸痰护理、口腔护理也是重要内容,人工气道建立后,会对患者正常的唾液功能、吞咽功能、口腔内环境以及呼吸道防御功能产生影响,若未处理干净咽喉部以及口腔部分泌物,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引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抽吸干净气道内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和口腔清洁工作,专人定期进行检查以及评估;控制医源性呼吸道感染。另外对于病房消毒、地面的清理、空气流通、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机械及附件的更换与消毒等预防感染相关工作措施提出对应的建议,明确规章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按照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上述重点项目实施时,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进行具体调整,保证护理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第3、5、7天痰痂形成情况,意外脱管、吸痰次数以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异常是指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测得血氧饱和度水平波动幅度大于5%)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量、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FL)]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18例(36.0%),分别为气道黏膜出血6例,肺部感染2例,人工气道阻塞3例,呛咳7例;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4.0%),分别为气道黏膜1例,呛咳1例。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品管圈护理模式为当前临床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同监控保证护理质量。建立人工气道为一种有效治疗重病患者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但因该操作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且人工气道建立后,会增加与病原菌的接触几率,会增加感染发生情况[1]。因此,在建立人工气道过程中实施必要的临床护理,通过缩短护理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并做好相应的维护工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在ICU人工气道护理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便于及时针对护理工作的细节进行改善以及调整,便于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共同改善护理工作的不足,提高临床护理实施效果[2]。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后,第3、5、7天痰痂形成、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于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岚,平京娜,刘文清.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國卫生产业,2014,11(12):59.

[2]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26-627.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
问题导向式学习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结核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1例慢性肾脏病并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疹的临床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