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治疗腹胀六法

2015-04-16 02:51孙涛张杨
江苏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食积症见嗳气

孙涛 张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腹胀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称之为“痞满”。腹胀可见于多种西医疾病过程中,如外科术后、慢性肠炎、肝炎、肝硬化、肠梗阻等。由于现代医学无针对性措施,腹胀患者常面临很大痛苦。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独特,且疗效确切。谢晶日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疾病研究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谢师认为,腹胀病理上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脾胃虚弱,实者多为实邪内阻(气结、湿阻、食积、腑实),临床以实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为多见。关于其病机,谢师认为,无论寒热虚实,终因中焦气机不利而致本病。治疗上,应以调理中焦气机为指导,根据其寒热虚实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现结合临床实际,将谢师治疗腹胀治法归纳为如下六法。

1 益气健脾和胃

临床上多数患者有脾胃虚弱之象,究其原因多由患者腹胀日久,误服破气下气、消食化滞之药,损伤脾胃;或外科术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脾胃运化;或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症见:自觉腹胀,时缓时急,饭后尤甚,气短乏力,头晕倦怠,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溏泻或大便不干但排出无力。

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异功散加减。关于补益药的选择,谢师强调应注意补而不碍气机,调气而不伤正,临床多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品。在补的同时亦应佐以理气之品,如砂仁、陈皮、青皮等,理气而不伤气。同时应特别注意,勿见腹胀患者即投焦三仙、槟榔、鸡内金等攻伐之品,加重脾胃损伤[1]。

2 疏肝行气解郁

适用于肝脾不和,气机郁滞,郁而化热之证。肝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情志不遂或肝病日久均可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脾胃,致中焦气机郁滞而作腹胀;肝气郁结,日久化热,更可加重腹胀。症见:腹胀时作时止,时重时轻,常受情志因素影响,烦躁易怒,两胁不舒,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日久化热见吞酸嘈杂,嗳气,饮食不化等。

方用逍遥散加减。关于疏肝之品,谢师遵从“辛补之,酸泻之”的用药原则,同时强调疏肝理气之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用时宜选辛燥不峻之品,并配以芍药、甘草等和阴柔肝。临床中,谢师强调,勿见肝病患者即给予清热解毒之剂,这样会损伤脾胃之气,使肝郁更重,要辨证处理。

3 消积导滞降逆

适用于饮食积滞,胃失和降之证。临床上此证患者多先有脾胃虚弱之象,脾胃为后天之本,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胃虚弱,可使其运化水谷能力减弱,饮食不化,积滞于中焦,而发腹胀。症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嗳气吞酸,食后恶逆,厌食,大便不调等。

方用保和丸加减。谢师认为,保和丸药味平良,可治一切食积轻证,如食积较重,可加枳实、厚朴、槟榔、木香等。此外谢师特别强调,消食之剂虽作用缓和,但亦属攻伐之品,食积患者多有脾胃虚弱之象,故不可长期服用,纯虚无实证者禁用。

4 理气化湿和中

适用于湿阻中焦之证。脾为阴中之太阴,同湿土之化,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则湿浊中阻,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中焦气机壅滞而致脘腹胀满。此证可由外感湿邪引起,也可由脾胃虚弱、内生湿邪而致。症见:脘腹胀满,肢体困重,疲乏无力,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倦怠嗜卧等。

方用平胃散加减,若兼外感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证属热者,宜加黄连、黄芩等;证属寒者,酌情加干姜、肉桂等。运用化湿药时,谢师强调,要注意理脾和胃,临床常配伍一些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亦化。正所谓:“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

5 养阴生津和胃

适用于胃阴不足,纳化失常之证。此证临床多见于胃系疾病,多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灼伤胃液,或燥热之邪内传中焦,津液耗伤,或过用辛燥之品,耗伤胃阴,影响胃之受纳腐熟功能,食积中焦,而发腹胀。症见:胃脘胀满,或灼痛不适,厌食,口燥咽干,大便秘结,消瘦乏力等。

方用益胃汤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对于病久年老者,可加白芍、木瓜等酸甘化阴之品;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等通便,以利胃液恢复。谢师强调,养阴之药性多甘凉,滋腻,不利气机调畅,且胃阴不足之胃胀,常见气滞的存在,所以在养阴的同时,勿忘健脾行气,一般常配以佛手、陈皮、枳实等。

6 温阳化气利水

适用于臌胀,寒凝气滞之证。此证多见于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较多见。由于患者肝病日久,肝气郁结不疏,横逆脾胃,使中焦水液运化障碍,水湿内停,日久不化而致腹胀。此腹胀多胀大如鼓,临床症状明显,常诸病理因素相互夹杂[2]。症见:腹部胀大如鼓,按之如裹裹水,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等。

方用实脾饮加减。谢师认为,对于臌胀患者,在用利水药的同时,应注意健脾运湿,脾之功能恢复,水液才能正常运转。同时,应注意配以善疏三焦气滞的木香、厚朴,三焦气调,气机升降出入无阻,腹胀可消。

7 验案举隅

刘某,女,46岁。2013年5月17日初诊。

患者腹部胀满疼痛,伴口干、口苦1年。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10年,常服奥美拉唑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年前出现腹部胀满,食后尤甚,伴口干、口苦,嗳气,呃逆,纳差,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谢师诊断为腹胀,辨证属肝郁脾虚兼湿热型,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化湿。方用逍遥散加减。处方:

柴胡 15g,白术 15g,陈皮 10g,茯苓 10g,栀子10g,黄芩 10g,砂仁 10g,白豆蔻 10g,佛手 15g,枳实8g。10剂。常法煎服。

2013年5月28日二诊:患者腹胀症状减轻,时有口干,无口苦,嗳气、呃逆减轻,食欲尚可,大便1次/d,舌质淡嫩、苔稍黄腻,脉弦滑。在上方的基础上,去黄芩、栀子,加麦芽10g,继服14天。

2013年6月11日三诊:患者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无口苦、口干,食欲可,大便1~2次/d。续服二诊方14剂巩固治疗。随诊半年,再无复发。

[1] 解乐业,史玲,王樱玲.针对病因除胃胀.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131

[2] 杨明博,刘君颖.赵文霞治疗慢性肝病腹胀的经验.江苏中医药,2009,41(3):23

猜你喜欢
食积症见嗳气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小儿夜间湿咳多食积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四)——小儿食积莫担心
食积病证治汇补❋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