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福建省漳平市农业局 364400
猪链球菌病(Swine Streptococcosis)是由多种不同群链球菌引起的表现不同临床类型传染病的总称。2015年3月,我市发生一起以关节炎、神经症状为特征的典型猪链球菌病,现将诊断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2015年3~4月,我市溪南镇金菊村存栏200头某养猪户所饲养的70日龄架子猪在饲料及管理方式不变的情况下,6头架子猪突然不食、精神萎靡,嗜睡,体温高达40~41.5℃,几天后,类似症状的患猪增多,并且外表健康的猪突然死亡,一些架子猪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共济失调,有的向后倒退走路,部分患猪出现关节炎,爬行。畜主于3月20日求诊。
患猪主要集中在70~75日龄,体温均超过40℃,视诊患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被毛粗乱,腹部、背部、耳根部发绀,一些患猪出现败血症状,并且在死前鼻孔内流出含血丝的分泌物。跛行的患猪体温没有明显变化,食欲时好时坏,被毛粗乱。触诊患猪表现为关节一肢或者几肢肿胀,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发生脓肿。
剖检可见黏膜、浆膜及皮下有出血点(斑);心包积液,心外膜的冠状沟部可见少量出血点,心肌松弛、扩张,呈灰红色,切开心脏,可见心内部弥漫性出血或瘀斑;肺水肿,体积增大;肝脏体积增大,紫色,严重瘀血并有出血斑;小肠弥漫性出血;颌下、颈部等淋巴结化脓;膝关节内有乳白色胶冻样脓汁。
4.1 涂片、镜检 无菌采集患猪关节液、淋巴结以及肺脏等病料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可见革兰氏阳性短链或长链球菌。
4.2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猪链球菌病。
立即隔离可疑猪和患猪,对污染的场地和用具用1%菌毒灭彻底消毒,重症患病及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同群猪强制免疫接种猪链球菌2型灭活苗1头份(2 mL/头份)。对于淋巴结肿大的患猪,在关节囊附近注射青霉素;淋巴结成熟变软的,切开,将脓汁排净后,用0.1%高锰酸钾消毒,涂上碘酊;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猪,配合氨基比林肌肉注射磺胺嘧啶,连用3~5 d;其余猪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进行全群预防。
按以上方法治疗,一周后,根据畜主来电反映,除失去治疗意义的重症患猪及之前死亡的猪外,无再出现患猪死亡,场内也未见新感染发病的架子猪。
该猪场架子猪发生猪链球菌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春季温度变化大,饲养管理没有及时调整,且未注射过疫苗,使得猪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因此,加强疫苗注射、做好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做好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为减少该病发生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6.1 加强饲养管理 及时清理猪栏,保证猪舍干净、卫生,冬季注意防寒保暖[1],特别是初生仔猪和母猪,夏季注意降温防暑,要经常保持猪圈干燥、通风;严格保障饲料卫生,特别是长期无法清理到的边角饲料,防腐防霉。保障水的干净清洁,有条件的猪场在冬季少用凉水,多用温水;根据猪场情况做好猪瘟、口蹄疫及蓝耳病等传染病的日常免疫,提高猪整体健康水平;定期做好猪圈驱蚊、驱虫、防鼠等工作,减少传染源,防止诱发猪链球菌病。
6.2 定期药物预防 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猪场或者地区,可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等,可有效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2]。
6.3 免疫接种 使用猪链球菌2型灭活苗进行皮下注射或口服,按瓶签注明的头剂量,每头份加1 mL铝胶盐水稀释,皮下注射1 mL/头,或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头猪口服4 mL,根据情况免疫,仔猪可在30~40日龄免疫,10 d后补免;妊娠母猪于产前4周免疫,后备母猪于产前免疫,接种后一周内不使用抗生素,以免干扰抗体形成。
6.4 强化消毒灭源 可用消特灵、威士、复方戊二醛溶液等消毒剂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特别是患猪污染过的场地、用具、医疗器械等,运输用的车辆、进出人员也必须严格消毒,养成进场、出场更换衣鞋的好习惯。在发病阶段,严格遵守不从外地引进猪苗,凡是引进的新猪必须经隔离观察2周以上,无任何健康问题或检测为阴性才可混群饲养[3]。将所有病原控制在场外,防治大面积发病。
6.5 加强检疫监督、严格引种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原则,实行标准化饲养,封闭性生产管理是健康养猪的保证。若必须引种的话,最好从正规的种猪场引进。购买的猪精液必须知道来源,各项检测合格后方才使用。
[1]甄辉欣.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 [J].猪业观察,2014(11):102-103.
[2]辛德章,刘超,韩立平,等.猪瘟与猪链球菌病的鉴别诊断[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11):123.
[3]陈诗礼.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