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意
(广西博白县东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博白5376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断乳仔猪呼吸系统症状,并干扰猪正常免疫系统,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造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现就广西博白县发生的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病例,将其综合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广西博白县东平镇杨某规模猪场在2013年8~11月之间,相继零星死亡30 千克左右仔猪50头后,到镇畜牧兽医站求诊,经询问,业主最初诊断为喘气病和猪流行性感冒混合感染,用抗生素加退热药治疗,效果不佳,病猪仍持续死亡。该猪场生猪免疫接种程序如下。14日龄接种水肿苗,26日龄接种猪瘟单联苗,38日龄接种猪链球菌等,60日龄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70日龄接种猪W 苗,100日龄再次接种猪W 苗。母猪按免疫程序相继接种猪瘟、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和K88K99 疫苗。
病猪精神萎顿,体温在41℃左右,稽留不退,食欲废绝,喘气,呈腹式呼吸,后期耳朵发紫,体表腋下皮肤发紫,偶见有出血斑,颌下淋巴结肿胀明显,颈部水肿,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病程一般3~6 天,最后衰竭而死。
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出血,脾脏梗死,肾脏色泽变淡,有针尖状出血点,喉头、膀胱有出血点,肺表面凸凹不平呈纤维素性坏死,少数与肋壁黏连,胸腔积液。
取病死猪病料和血清送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实验室进行化验。
4.1 细菌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血液及淋巴结等病料,接种血液琼脂平板及肉汤培养液,在37℃恒温箱培养72 小时,未发现菌落生长。
4.2 动物试验
取病、死猪的脑、肺、肝、淋巴等病料制成1︰10 悬液,加青霉素、链霉素处理后,离心沉淀,取其上清液2 毫升,皮下接种试验兔2 只,分别观察24、36、48 小时后,未发现伪狂犬病特征症状。
4.3 血清学检验
猪瘟检测,用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为阳性。蓝耳病检测采用EIJSA 法,按ELISA诊断试剂盒内使用说明书规定方法操作,检测结果为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6.1 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散养的猪实行圈养,不能让猪只满村跑。
6.2 科学合理免疫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 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过程中,一要使用正规厂生产的疫苗;二要规范免疫操作;三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6.3 药物保健预防
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抗应激多维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6.4 严格进行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农村散养户的猪栏圈舍可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6.5 规范补栏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一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6.6 疫情监测报告
各地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监督员和村级动物疫病观察员的作用,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集中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6.7 坚持“四不准一处理”原则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屠宰、运输、交易市场的检疫监督,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按照“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猪瘟、猪链球菌病等其他猪病的预防工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群仔猪发病在半个月后得到控制,再无零星死亡发生。
7.1 由于饲养户只对种猪接种蓝耳病疫苗,忽视全群猪接种;另外,由于该场频繁地从外地引进种猪,又未严格隔离观察和车辆人员自由进出猪场等造成蓝耳病疫病传入。蓝耳病的发生引起猪免疫系统紊乱,干扰了猪瘟疫苗抗体产生,是这次发病诱因。
7.2 要注意该病与有相似症状的猪伪狂犬病、猪弓形虫病、猪霉形体病和猪瘟混合感染区别,猪群发病应及时采病料送实验室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7.3 建议调整猪场蓝耳病免疫程序,改蓝耳病只免疫种猪为全群免疫,仔猪在23~25日龄接种蓝耳病疫苗2 毫升/头,蓝耳病疫苗与猪瘟疫苗免疫间隔10 天,猪瘟疫苗接种量为2~4 头份/头。
7.4 对引进种猪必须实行严格隔离观察,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如条件许可,可实行全进全出和分点饲养,逐步净化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