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必迁,任焕平
(雅安市农业局畜牧发展中心,四川雅安625000)
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地,近年林下养鸡产业得到较好发展,林下养鸡既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草虫等资源优势,同时鸡粪作为优质肥料供林木有效生长,产出的林下放养鸡由于口感、风味较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行情较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对放养林地坡度选择过大的误区,导致鸡的放养距离和活动范围大为缩小,放养效果较差,未能起到充分利用林下虫草资源的目的,而距离圈舍较近的放养区域植被破坏严重,粪污较难完全消纳,粪污污染和环境卫生安全的风险大为增加。本试验选取川西山地中典型竹林地不同坡度进行鸡林下放养,通过测定放养期育成情况、生长情况以及攀爬放养情况,综合判断较为适合的放养林地坡度,供林下养鸡生产者参考。
在川西山地典型区域的雅安市行政辖区内共计选择平均坡度分别为15 度、20 度和25 度的3 个不同坡度竹林地(林地的海拔、水源、林下植被、通风、阳光等自然环境相近)。
每年2 个批次进行鸡放养工作,每一批次鸡放养时间为3 个月。分别从4月份对45日龄选定的草科鸡(雅安优良鸡地方品种)进行林下放养到7月份结束,8月份进行第二批次鸡林下放养到11月份结束。每个试验小区分为6 个轮牧小区,一个轮牧小区放养15 天。
每个场地选择草科鸡作为放养鸡种(公母各半),每个试验鸡放养群体数量控制在约500 只,每个林地放养密度控制为50 只/亩。
试验鸡先行育雏,25~30日脱温,转入放养鸡舍进行适应性饲养15~20 天,45日龄开始进行林下放养,并进行必要的放养调教、补水、补料等饲养管理,饲料都为同一厂家育雏和放养期的配合饲料。
1.5.1 鸡的攀爬放养性能
放养1 个月后第一周每日上午放养2 小时后同一时间段观察试验鸡群离补饲距离30 米以外的鸡只占全群鸡只比例、离补饲距离60 米以外的鸡只占全群鸡只比例。
1.5.2 鸡的生长性能的测定
育成率:记录试验鸡群林下放养期死亡只数,计算试验鸡群的育成率。
增重:测定开始放养和结束放养的鸡体重,计算放养期间的体增重。
表1 不同放养林地坡度对放养期鸡群的攀爬性能的影响
料重比:记录放养期间补料的数量,结合鸡体增重计算料重比。
不同放养林地坡度对放养期鸡群攀爬性能的影响见表1,可知川西山地试验林地坡度15 度的试验鸡群的30 米以外和60 米以外的分布比例最大,分别为61.24%和38.71%,都极显著高于林地坡度20 度和25 度的30 米以外和60 米以外的放养鸡群分布比例(P<0.01);20 度坡度林地30 米和60 米以外放养鸡群分布比例显著高于25 度坡度的林地的分布比例(P<0.05),但差异未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
不同放养林地坡度对放养期鸡群育成率的影响见表2,可知川西山地试验林地坡度15 度的试验鸡群的放养期育成率达到98.03%为最高水平,显著高于林地坡度为20 度和25 的放养鸡群育成率(P<0.05),林地坡度为20度的放养鸡群育成率显著高于林地坡度25 度的育成率(P<0.05)。
表2 不同放养林地坡度对放养期鸡群育成率的影响
不同放养林地坡度对放养鸡增重和料重比影响见表3,可知放养鸡初始放养体重、结束放养体重以及放养期体增重在不同坡度林地放养差异都不显著(P>0.05)。15 度坡度林地放养鸡的料重比最低,为3.01,与20 度和25 度坡度林地的放养鸡料重比相比,分别显著降低4.31%((P<0.05))和8.30%(P<0.05),20 度坡度林地放养鸡料重比显著低于25 度坡度林地的放养(P<0.05)。
本试验考察川西林地坡度15 度、20 度和25度的放养鸡攀爬能力、育成率、体增重、料重比等相关指标,表明试验鸡群在15 度坡度林地放养,30 米以外和60 米以外鸡群分布比例最高,试验鸡群在15 度坡度林地更善于攀爬放养,相应采食林地虫草料机会和数量增加,料重比最低,起到节约饲料的补充量,育成率表现为最佳。而关于林下放养鸡林地坡度的报道仅限于较为笼统和宏观的表述,谢良平等(2003)认为放养林地坡度以30 度为宜,卢双秀等(2010)和韩军梅(2014)则认为放养鸡林地坡度选择不超过25 度为好,但是都为涉及具体筛选研究。综合考虑川西山地林地资源坡度现状,采用地方鸡种放养最佳放养坡度为15 度。
表3 不同放养林地坡度对放养鸡群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