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分析

2015-04-16 17:21翟桂萍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民舆论

翟桂萍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大国的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新媒体的兴起,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也使得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如何发挥好新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功能,是意识形态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微信、微博和各种APP的发展,网上传播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使得网络新媒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的汇聚平台,成为网络舆论的集聚平台和社会意见的重要生成地,意识形态日益纷繁复杂。

第一,网络媒体意识形态管控难度增大

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开放、自由、广泛。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但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动接受主导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网络上不同意识形态的交流和交锋、对社会事件的公共讨论和评论、对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论,等等,都成为一种网络舆论的常态。不同观点的公开争论,甚至论辩,增加了意识形态整合和调控的难度。

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化。在各种竞争激烈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中,网络意识形态论争的复杂性、多样性也日益呈现。在喧嚣的网络舆论场,网民的力量日益壮大,已参与到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利益格局的深度博弈中。而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和即时性,不仅使传统媒体的优势不在,而且导致了舆论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由新媒体平台所取代,致使主流媒体的声音在网络上相对较弱,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传播模式,把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交给了个人,这也就意味着信息传播责任主体将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而且由于信息传播的相互影响,使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相互交叉,彼此交互,在互动传播中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负面信息,多元传播主体的不同诉求进一步导致了信息的复杂化,给真实信息的传播和主流价值的传播带来了很大冲击,使得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能力明显弱化,难度加大。

新媒体增加了意识形态斗争具有的隐蔽性、欺骗性等。[1]网络信息传播中,各种信息充斥于移动网络,使得意识形态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仅增加了信息甄别的难度,也增加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新媒体在信息的交互传播中,实现了各种信息的匿名传播和思想观点的自由表达,这就在客观上使意识形态斗争更具有隐蔽性。而互联网的娱乐化大众化倾向,使人们在娱乐至死的假象中产生麻痹思想,忽略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往往在网络娱乐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西方意识形态的灌输。这种隐蔽性、欺骗性的特点,降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

第二,新媒体的意识形态立场对网民影响较大

不同的新媒体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每一个新媒体都是一个意识形态传播媒介,都代表着一定的意识形态立场。这些不同的政治立场对网民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而尤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为大。具有庞大粉丝量的网络大V,作为网络场域中的“意见领袖”,其政治立场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在传播中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网络大V在网络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定程度地影响着广大网民的态度,左右着意识形态舆论场的方向。特别是在一些网络意识形态论争过程中,一些网络大V的立场和观点极易引起粉丝们的热烈围观和讨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集聚效应,并促成网络舆论风暴的发生,危及意识形态安全。而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大V出于不同目的,借机炒作,乱贴标签,甚至故意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煽动网民形成网上网下的联动,不仅使意识形态论争朝着他们主导的方向发展,而且也往往给党和政府带来巨大的现实压力。

第三,网络意识形态中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各种错误思潮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得以快速传播。有的以解说历史、细说历史、解密真相等方式,故意以似是而非的大量信息,肆意歪曲历史,否定历史,以釜底抽薪之势,妄图以历史虚无主义抽掉党史军史国史的历史合法性;有的抹黑英雄,唱衰英雄,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有的故意炒作花边绯闻,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有的故意歪曲热门话题,以错误观点发出错误导向,渲染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问题,矛头直指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信息,在网络上的肆意传播,正潜移默化上影响着广大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年。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社会舆论场上出现了一种怪象,就是谁发表正面言论,谁发表支持党和政府的言论,谁驳斥那些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谁就会遭到嘲讽、受到围攻。而普通网民却难以有效辨别,不明事理,不懂得英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意义和价值,在无厘头转发中,在哗众取宠的娱乐中,对历史虚无主义推波助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认同,削弱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侵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这些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增加了对网络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管控和引导的难度。

二、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

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无硝烟战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媒体从“边缘媒体”变身为舆论传播的主渠道,不仅带来了舆论场的历史性变革,也深刻改变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格局。

第一,新媒体初步具备对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全局性影响的新能力

网络媒介成为我国公民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截至到2014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达6.4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而在这些众多的网民中,据零点调查2015年3月发布的一项民众信息获得模式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和白领群体、半数以上城市务工人群和县城民众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即使城市中老年群体中也有四分之一(25.4%)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互联网。[2]网络从“边缘媒体”变身为新闻传播主阵地,后来居上,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网络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运用和体现,虽然其有自身的特点,但它扩展了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而且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我国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从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转变,手机和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移动媒体初步具备对国家信息与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全局性影响的能力。[3]

第二,新媒体成为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新媒介

新媒体成为西方价值观传播的新途径。就网络信息的传播而言,网络话语权依然是“西强我弱”。互联网信息中80%是美国提供的,90%以上是英语,我国的信息输出量不到全球信息量的1%。[4]再加上西方国家不仅通过各种资助、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途径培植亲西方的力量,而且更是借助网络新媒体大肆传播西方的价值观。他们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目的在于用西方的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取代我国的政治制度,旨在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而一些网络意见领袖推波助澜,充当西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帮凶,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侵蚀着广大网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妄图由理想信念的动摇,推动社会的动荡,带来中国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实现用网络扳倒中国的意图。

新媒体成为西方攻击中国的新舞台。希拉里就曾多次发表言论,认为有了互联网,就有了扳倒中国的更便捷途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展开全方位攻击,从日常生活常识颠覆人们的日常生活认知,到抹黑历史、污名英雄、丑化领袖等方式,通过移动终端等方式,广泛传播给广大网民,模糊人们的历史认知。而近几年来的网络舆论斗争可以看出,许多虚假信息的发布,重大网络事件的传播,其背后都存在巨大的网络推手,他们妄图通过网络改变人们的认知,消解中国人的价值认同,进而侵蚀中国人的共同思想基础,动摇党执政的思想根基,动摇社会主义大厦的思想基础。

第三,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

把握潮流才能赢得未来,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载体。近几年来,以微信、微博、微视、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之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和崭新平台,而且一定程度地改变了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网民通过手机终端可以任性地阅读和传播信息,使意识形态成为随时随地的思想存在。因此,新媒体成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舆论的新重心,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场域。

新媒体逐步取代了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广、参与性强等特点,挤压着以报纸、电视、广播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日益边缘化,一定程度地成为小众媒体、老人媒体,致使一些传统媒体不得不向新媒体转型。因此,新媒体以信息裂变式传播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成为意识形态工作不得不重视的新平台。

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而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当前,移动网络的发展,使意识形态工作的对象多数已经转移到移动终端上,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移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重视处于移动终端上的人的思想工作,把网上舆论宣传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主动对网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把握网络舆情动态,真正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的领导权主导权。

三、强化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网络的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拓展着宣传思想阵地。我们要强化对新媒体的运用,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第一,切实强化新媒体格局下的网络阵地意识

新媒体深刻改变着网络意识形态的格局,要在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和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强化阵地意识。

要掌握新媒体建设的主动权。新媒体作为与互联网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相伴的网络媒介,在意识形态格局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一方面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5]要在继续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步伐,不断拓展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上线,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促进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特别是各类政务微博微信“双微”平台的建立,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打造了新的舆论场,真正为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拓展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对于以微博微信等为平台的各种新媒体,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自媒体平台,要善于利用线上线下的联动,推动网络大V不断为我所用,使之转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阵地。这样,就有利于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新媒体与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联动,创建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媒体格局。

要掌握新媒体传播的话语权。谁掌握了网络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谁就能更好地引导网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与其拥有强大网络话语权紧密相关。面对空前活跃的异常接地气的各种意识形态表达,使话语权的争夺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用网民容易接受的网言网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让网民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吸引力。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科学的网络议题设置,有效把握网络话语的主动权。议题设置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方法,通过科学的议题设置,不仅有助于网络舆论的引导,还可以创设有利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断扩大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要掌握新媒体发展的治理权。网络新媒体是依托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的网络平台,其发展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再加上我国互联网的有关立法还不完善,使得一些网络媒体依仗网络的虚拟性随意任性发布信息,甚至是虚构虚假信息、歪曲历史、抹黑英雄,恣意妄为。近几年来,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治理行动,特别是通过对一些网络大V的微博微信进行清理整顿,一定程度地扭转了网络舆论的方向,逐步建立了日渐清朗的网络空间。

第二,不断提高网络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力

习近平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6]

要有理有节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中国作为一个网络大国,已成为全球最庞大、最复杂、最喧嚣的舆论场,网络意识形态异常复杂多样,特别是针对西方错误思潮的传播,我们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和有力的批驳。要逐步实现被动发声到主动发声、有效发声的转变。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主管部门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要在把握网络信息传播黄金定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敢抓敢管、敢于亮剑,避免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决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空间、提供方便。善于发动广大网民特别是党员干部作用,通过抢占网上舆论制高点改变被动的舆论态势,在正能量的传播和弘扬中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善于发挥和调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责任的有效担当中,以理论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还原事实真相,正本清源,携手共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加强网络舆论队伍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舆论引导需要人才支撑,没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网络队伍,占领网络阵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加快知网懂网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能够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的“网中人”,使他们能够成为网络意识形态传播阵地的主力军。没有人才的支撑,没有一支强大的“网军”,舆论引导工作就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能够为我所用的网络高手、网络名人。许多网络名人虽然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些批判,但其立场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联动,坚决为我所用。而对于那些明显是对手的敌人,在积极转化不成的情况下要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针锋相对的网络斗争。

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科学性、艺术性。网络信息的影响力是以信息的传播力来衡量的。信息传播力强,范围广,则影响力就大,反之就小。为了更好地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就必须在传播的科学性、艺术性上下功夫。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要在理论的科学性上下功夫,要在以理服人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的艺术性提升影响力。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简洁化的特点,要善于在把握特点规律中,在避免空洞说教和强行灌输中,在平等的对话中,在艺术化的交流中,实现网络舆论场的良性互动,让网民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产生认同,寻找网络舆论与主流舆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巩固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

第三,在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网络空间的治理在我国是新问题,要在加强依法治网的同时,发挥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等手段,规范网络空间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在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依法治网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积极作为,将国家管辖权延伸到网络空间,使网络治理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美国作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网络立法数量最多的国家,制定了《公共网络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专门规定。俄罗斯以《俄联邦大众传媒法》《俄联邦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法律保护法》《俄联邦保密法》《俄联邦著作权法》《俄联邦通信法》等部门法为主要执法依据,以专业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措施作为监管补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多层级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我国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7]我国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加快网络法制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效能。

有效发挥行政力量在网络治理中的作用。为了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中,强调要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面对复杂网络意识形态现状,自2012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对网络空间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净网2014”“剑网2014”“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治理”等10项专项行动的相继开展,致使一批网络大V纷纷落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网信办先后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等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我国网络空间的治理思路逐渐清晰,分类统筹、分步管理的方法正在逐步形成,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日渐规范,网络虚假信息等的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积极发挥新媒体的自律作用。网络信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媒体的自律性也成为网络治理的重要依托。新媒体的自主性和自发性,致使其信息传播易于存在虚假、偏激和感性等问题,一定程度地使网上谣言泛滥,造成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低,产生了大量信息垃圾,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互联网的开放性对信息传播缺乏一定的约束力,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载体,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业规则,依据民主法治的精神,强化网络媒体自身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自觉抵制虚假信息、错误信息,自觉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言行,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要加强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推进微博博客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认证工作,强化对新媒体的监督,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生态。

注释:

[1]朱东来:《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特征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2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03/c_127453226.htm,2015年3月3日。

[3]宋丽丹:《维护移动网络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红旗文稿》2015年第6期。

[4]“党的建设科学化”课题组:《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红旗文稿》2013年第20期。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第1版。

[6]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第1版。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1版。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网民舆论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