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型”党组织在高水平大学四大功能建设中的推进路径

2015-04-16 13:27刘朝晖
关键词:三型高水平党组织

刘朝晖

(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福建福州 350116)

党的十八大首提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党组织,也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号召。高校既是重要的教育阵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三型”党组织目标对高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要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上下足功夫。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因此,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三型”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落实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治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育新一代可靠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体现党对高校建设的科学领导。

一、推进“三型”党组织在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通过资源整合、整体配合、集中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好高水平大学,进而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系统全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集中快速地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从确保党的执政地位来看,高校需要通过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沟通学生和党的桥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造就坚定的、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

从引领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来看,现在的大学生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高校只有不断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按照“三型”目标要求培育人才,按照“三型”执政党的发展要求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来看,高校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是适应社会转型、党的执政方式转变、党对高校领导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确保实现培育新一代可靠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完善办学各项功能的谋划。

从肩负学习传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来看,高校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是让每一名党员都能将马克思主义“三型”执政党的理论新成果牢牢掌握,真正领会精神,用其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使高校成为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动力和源头,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储备优秀人才。

从高校实现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上看,在我国大学当前“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制度框架下,高校做好大学章程,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有效确定其运行机制和功能,真正提高高校党委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绝大部分师生员工都是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学习精神的,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投身教学与科研工作,认真学习和实践。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了一大批以青年教师党员为代表的骨干力量。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 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其中党员的比例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地区2011年的青年教师党员比例达到了61.6%。“三型”党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新形势下,原有的组织机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已经无法满足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比如学习观念陈旧滞后、理论基础不扎实、制度保障不充分、党组织民主建设落后等。还有一些组织,在创建工作中忽视了党组织自身的特性,或是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都已经影响到了高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推进“三型”党组织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的思想观念陈旧滞后

高校“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根据新挑战和面临的新问题,紧跟时代脚步,发挥改革创新精神,拥有独立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智慧。然而当前高校党组织还很难完全将党的创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而且“三型”党组织的建设是时代的新要求,难免受到陈旧滞后的思想观念影响,这种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容易忽视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把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和本单位具体工作割裂开,思想上仍停留在表面,不能把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理念自觉融入到工作当中,达到思想指导和行为习惯的统一,这也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难题。

(二)推进的目标任务模糊不清

高校的“三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换言之,高校建设“三型”党组织的目的是要提升高校整体服务能力的创新,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可是,如果对推进的目标和任务模糊不清,党组织在推进过程中就会缺乏顶层整体设计,在引导推进方面少了重点,缺乏党建规划的整体考虑,在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标准不高、主线不明、内容孤立,没有达到通过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来解决制约本单位建设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大学四大功能的建设。特别是党员师生对推进的具体任务如果不能做到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不适应“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和节奏,最后在推进过程中变成“应付式”“散漫式”,会让任务建设流于形式,演变成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三)推进的方法路径缺乏创新

高校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是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生命力,体现现代大学精神实质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李战军认为要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关键是要丰富工作活动的内容,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1]创新将会给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受到原先党建工作的思维定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主要表现为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土办法”“土政策”仍有市场,这就造成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果差,直接影响到高校各方面工作开展。学习教育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通过传统的读文件、抄笔记、听汇报、谈感想等方式开展学习,被动式吸收,使得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新思想现念与具体推进措施等要求有明显差距,党员干部没有从思想深处触及新观念,只是当成应付上级的工作。

(四)推进的建设环境氛围不浓

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方式是领导带头垂范,只有这样,才能探到深处,落到实处。当前,高校在推进“三型”党组织过程中建设高水平大学时必将打破现有利益链,教育管理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方式将由过去的“官僚型”形式主义向“服务型”转变,导向将主动前移,贴近师生,服务教学和社会,更加自觉和主动建设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校园。[2]但部分党组织特别是决策层过于集中的权力,让顽固的利益链客观存在,这给“三型”党组织的推进带来无形障碍,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打破常规利益的政治勇气,改革起来畏首畏尾,既怕得罪这个群体,又担心那个群体不高兴,弱化了党建的推进和导向动力,影响了“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推进氛围。

三、推进“三型”党组织在高水平大学四大功能建设的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三型”党组织的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提升高校师生的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制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人才培养功能,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合格人才;强化科学研究功能,发挥高校桥梁和纽带作用,将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强化文化引领功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引领社会文化进步。

因此,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四大功能过程中,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着眼于四大功能的协同和引领,强化方案顶层设计。在大众化教育时代,高校“三型”党组织要以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正确认识大学各功能关系之间的正确逻辑,在确定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应构建一个总体的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项职能在内的战略目标链,在这一目标链上的每个具体目标,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换言之,就是大学各功能的实施,应围绕总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形成“组合拳”,而不是四面出击,各行其道。例如,“三型”党组织在制定大学章程时可以考虑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使之成为学校的战略决策机构,赋予其合理设计学校的各项功能担当,统筹规划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等权限。[3]

(二)推进“三型”党组织的建设以加强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基于“三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党组织,高校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就应加强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对教师评价的改革。对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倪鸿燕也认为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管理重心的下移,原有的系、教研室组织形式将被多元化的教学、科研、管理模式所取代。[4]因此,基于大学四大功能与教师职责协同发展的需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应确立评价改革思路,要求以自愿加引导为原则,“三型”党组织为每一位教师确立相对稳定的职责岗位,在坚持确定“类型”或“范畴”内的高水平评价导向下,要把教师履行不同职责产出成果的耦合性、相关性作为衡量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借助绩效的诱致性制度释放明确的鼓励性倾向,以促使教师自觉确立职责协同的意识,从而提升“三型”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以教学职责承担为发展重点的教师,可以确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发展思路,而以科研为发展重点的教师,可以确立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的发展思路。换言之,以教学为发展重点的教师可根据自己任教课程的性质和领域,选择与之对应的科研类型和科研方向,并由此确立自己社会服务的范畴和内容;而以科研为发展重点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科研的性质和领域,尽可能选择与之相近的教学类型和方向,并由自己科研取向确定社会服务的范畴和特长。简言之,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要求教师在承担各种职责时,自觉追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在领域、内容、方式上的一致性和内在关联性。[5]

(三)推进“三型”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是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的活力之源。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可以看出,服务国家和造福社会是大学办学之本,服务人民是大学办学之根。高水平大学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阵地,理应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需求。因此,从“三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之一服务角度出发,把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成三维立体,即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就是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的高维度,服务社会和服务时代就是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的长维度,服务学校和服务师生就是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的宽维度,这一高维度、长维度和宽维度构成具中国特色的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高水平大学功能建设体系。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三型”党组织必须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区域服务性,把服务时代社会作为一项长期的办学战略定位来抓紧抓实,才能彰显大学特有的功能。因此,“三型”党组织在考虑持续推进时,必须充分做到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办学实力与资源分配、发展规划与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统筹,才能更好惠及师生,真正做到“助人成功,手留余香”。

(四)强化“三型”党组织建设的质量意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生存之源。“三型”党组织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需要强化质量意识,需要在观念更新、模式构建和策略实施上取得突破,特别是要注重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逐步转变。

1.实现由繁杂的过程管理向精简的目标管理转变。目标管理相对于过程管理存在三大优越性:一是目标管理坚持权责对等、适度分权的管理原则,有利于激发师生员工内部的积极性,提供师生员工更多参与管理的机会;二是目标管理能够扫除管理环节和信息流动的障碍,优化管理层次和幅度,确保部门和二级学院更好地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彻底把管理者从繁杂的具体过程事务中解放出来;三是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实现大学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的整体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6]

2.实现由资源使用型管理向资源效益型管理转变。大学资源是指办学过程获得和大学自身产生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有限资源。从目前来看,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已经深深限制着大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资源重复、资源闲置和资源不均三个方面。对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资源配置的科学决策机制。实施集约化管理,通过机构调整、机制改革和人员整合,把有限的资源放在办学的“刀口刃尖”上。二是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倾斜机制。资源安排不是“均一制”,而是需要有重点,有侧重,要向符合国家和学校发展规划教育计划倾斜,向符合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倾斜。三是建立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资源要优先安排,确保办学资源充足,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和教师工作条件。四是建立资源配置及时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为资源的增加和减少提供依据,对使用效益差的院部或项目要控制资源配置,对使用效益好的院部或项目要倾斜安排;另一方面,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间接反映学院和部门之间的管理水平差距,对激励和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意义。鼓励同行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坚决杜绝因为独占资源而造成集体利益受损的现象。

3.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推进“三型”党组织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地位,使其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既要通过有形的方式和途径培养人才,又要通过无形的氛围培育人才,充分发挥精神文化的铸魂功能、环境文化的浸润功能、制度文化的规范功能和行为文化的引领功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影响力;二是在日常制度管理上多下工夫,让隐形管理显性化、制度化、文化化,逐步做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三是以开放、宽容的胸襟,秉承学术自由和民主办学,切实落实教授治学和民主治校方略,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程中,逐步扩大大学文化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注释:

[1][3]李战军、诸澜兮、倪鸿燕:《加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2 期。

[2]刘云山:《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努力把握工作规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深度拓展》,《求是》2012年第9 期。

[4]王森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光明日报》2013年1月3日第3 版。

[5]曹如军:《以职能协同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第9 期。

[6]蒋德勤:《着力强化大学内涵式发展的五个意识》,《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6 期。

猜你喜欢
三型高水平党组织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