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探索

2015-04-16 11:18周游
建材与装饰 2015年7期
关键词:抹灰房屋建筑房屋

周游

(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探索

周游

(湖南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长沙410000)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行各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筑施工建设行业更是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建筑装饰装修对于房屋的使用性能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当前行业关注的要点问题。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房屋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装修装饰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房屋装修装饰直接关系到房屋的美观舒适程度,对于人们居住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房屋装修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要求日趋多样化,标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装饰企业压力巨大。针对当前房屋装饰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加强房屋装饰施工质量管理,严格规范施工,提高施工水平,是当前房屋装修企业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准备阶段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

1.1施工组织管理

谨慎周到的施工组织是做好房屋建筑装饰工程的必要前提。项目正式开工前,项目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准备工作。首先应确定项目管理岗位的设置、职责分工与相关人员的设置。房屋装饰项目管理人员一般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具体人数要根据装饰工程的大小来确定。同时,项目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阅读施工图纸,并根据工程需要制定施工人员、原材料和设备的需求计划。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要坚持按照计划施工,保障工程进度可控,质量可靠。

1.2施工技术保障

房屋装饰施工有着很高的技术水平要求。在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多个方面,企业应从思想意识、业务技能、制度保障等方面确保房屋装饰工程按计划进行,最大限度降低质量安全事故,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要点

2.1抹灰施工技术要点

抹灰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将各种石灰浆、石子和砂浆等材料混合后抹在建筑表面,在美化建筑物的同时也有着保护的作用。由于抹灰简便易行、成本低廉,一直是房屋装修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手段。通常情况下,抹灰结构分为三部分,即罩层、中层和底层。抹灰施工要严格控制抹灰层厚度,厚度过大会导致灰层干燥后发生开裂、起壳等现象。抹灰施工前要把抹灰施工区域清理干净,不能有杂质灰尘,施工时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施工,直至到门口为止。在抹灰棚顶时,要保证前面一层已经完全凝结然后再抹下一层。在抹灰墙面时要提前设置好准线、标筋和灰饼。要在距离墙角100mm的位置设置垂线弹出竖线。一定要保证中间层抹灰大部分干燥后再进行墙体抹灰,以保障墙面具压实和收光,色泽一致。

2.2涂饰施工技术要点

涂饰施工的作用与抹灰基本相同,都是具有装饰和保护建筑表面的作用,但相较于抹灰,涂饰更倾向于装饰方面。因为施工重心不同,涂饰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施工前对工作面的处理也更严格,不仅要求基层表面平整无突起,还要保证没有杂质灰尘存在。待基层彻底晾干后方可开始涂饰施工。对于混凝土或者涂刷油性涂料的情况,应先用清油按照自上而下、由外向里、从坐至右的顺序刷一遍,再正式涂刷。

2.3墙体施工技术要点

现代建筑墙体在传统功能外还增加了节能保温这一新的要求,为实现这目的,通常采用具有保温蒸压作用的气混凝土砌体作为墙体主体。这种墙体比重低、工艺简单,不仅节能保温,还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施工时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冬季不能低于零上5℃,夏天要加强保湿养护。墙外侧的砂浆要做好防水、防裂处理,禁止在砂浆硬化前受到撞击和振动。

2.4水泥砂浆地面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步将施工面清理干净,不能有建筑垃圾、泥土、积水等存在。第二步刷水泥浆。按照水灰比0.5的规格配置素水泥浆。用扫帚涂刷,同时做面层。第三步是打灰饼和冲筋。以水平线为参照先进行地面四周的灰饼施工,然后拉线进行中间地面的灰饼施工。冲筋的水泥砂浆要符合干性与硬性的要求,两个冲筋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1.5m左右。第四步进行水泥浆地面施工。以稍高出冲筋地面的高度在冲筋之间摊铺砂浆,然后用刮尺刮平和拍实,直至与冲筋面平齐。待表面干燥后用抹子打磨再撒上水泥粉,然后再抹平、压光。直至水泥砂浆凝结,还要进行两遍压光。第二天开始为期一周的养护施工。

2.5玻璃幕墙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建筑水平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玻璃幕墙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人们凸显个性的重要体现,在家居生活和办公场所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玻璃幕墙的安装包括清理预埋件、测量放线、接件和安装骨架、玻璃、洁面处理等步骤。其中,窗户框扇平衡搭接非常重要,胶条的密封性要好,搭接数量要合适。另外,外墙上的玻璃幕墙要做好排水设施,保障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2.6地面砖施工技术要点

对照中心线,在结合层面上拉线作为块料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先铺好左右靠边基准行的块料,然后根据基准行由内向外挂线逐行铺贴。用水泥膏满涂块料背面,对准挂线及缝子,将块料铺贴上,用小木锤着力敲击至平正,挤出的水泥膏及时清干净。待粘贴水泥膏凝固后,用水泥浆填平缝子,用锯末、棉丝将表面擦干净至不留残灰为止。地砖面层铺贴完毕后,面层应坚实、平整、洁净、线路顺直,不应有空鼓、松动、脱落和裂缝、缺棱、掉角、污染等缺陷。

3 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质量控制

3.1装饰装修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房屋装饰施工是在基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基层是否规则平整直接影响到装饰的质量。在施工之前,要对基层标高和平整程度进行详细检查,与设计要求差距过大则要进行修补,之后把表面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时基层符合施工要求。

3.2装饰装修板材使用质量控制

在使用板材前要详细检查板材质量,进行试拼和对色,并完成拼花和编号处理。板材铺贴完成后,要做好成品保护,用薄膜来保护盖夹板、封胶盖面,两天以内不得在上面堆放杂物,防止踩踏。

3.3淋浴间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防水施工完成后,要先封住排水口进行放水实验。房间里的水面高度不能低于5cm,静置一天检测是否漏水。如果发现漏水,防水工程必须返工。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不能改动上下水管线或暖气,以免破坏防水层。

4 提高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4.1观察在业内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高低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建筑装饰施工工程中,关注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新型技术加以研究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把握建筑装饰未来发展趋势,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不同装饰风格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研究,运用知识及新技术结合到现代建筑装饰施工中去,时刻为建筑装饰事业做贡献。虽然,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有着多种性,但是只要把握技术的关键,以人为本,相信可以把建筑装饰施工的工作做得更好。

4.2优化施工技术管理

认真比较有关的法规政策和自身管理技术体系中的差异,仔细修补存在的漏洞。根据装饰施工项目的规模与实际情况构建专业队伍和项目负责人,针对整体项目应确定一至两个总体设计师,分包的项目应落实到每一个人负责一个项目。按照技术健全指标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实际的需求设立岗位,同时对各个管理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对装饰施工之前、装饰施工之后的人员进行合理调度与安排。同时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做好人才的开发和储备工作。

4.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管理素质,是保证装饰施工质量的关键部分。装饰施工单位定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技术管理,把握工程质量。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关键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居住建筑房屋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房屋装饰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有效保护建筑的结构主体,进而保障建筑功能的实现是建筑装饰的基本功能之一。在结构上,建筑装饰能够将建筑外部的空间与建筑内部有机的连接到一起。为达到这一效果,建筑装饰施工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进步,建筑装饰除了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上的传统需求外,还要体现出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当前建筑结构、外形、功能的多样性,给建筑装饰的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实现上述功能,施工人员就必须机动灵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李琳.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质量管理[J].住宅产业,2014,04:55~56.

[2]王简.房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探索[J].城市建筑,2014,06:133.

[3]赵跃林.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03:207~208.

[4]于凤玲.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13,01:225.

TU712

A

1673-0038(2015)07-0071-02

2015-2-1

周游(1977-),男,工程师,大专,任土建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

猜你喜欢
抹灰房屋建筑房屋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分析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解决办法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一种免拆模、免抹灰框架柱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磷石膏砂浆在内墙抹灰施工中的应用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